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支农新账本

两年前,农行成功上市,彼时业界对此评价最多的是“为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改圆满收官”。至于其究竟会走出一条什么路来,当时大多数人充满期待。

两年后,农行用优异的业绩证明了上市之初对投资者的承诺,“有赖于其准确定位”成为此时业界对其评价的共识。

近年来,已经实现全国县域物理网点全覆盖的农行,为充分发挥“城乡联动”的优势和潜力,正进一步开拓乡镇村级市场,这也让农行的“三农”服务愈发显得脚踏实地。

这种以惠农卡为载体、以服务点为依托、以电子渠道为平台、以流动服务为补充、以提高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为目标的“惠农通”工程,就是农行针对“三农”开出的独到药方。然而,以这种方式回归农村市场,初期投入较多、见效较慢,这无疑在考验着农行的支农信心和管理智慧。

一本支农账

“从‘惠农通’工程投入产出来看,前期投入较大,经济效益不明显,短期难以收回成本,但社会效益比较突出。”一位农行河北省分行的相关工作人员对 《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说道。

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惠农通”工程的前期投入主要包括惠农卡制卡费用、电子机具费用、一次性开办费用、日常维护费用及营销费用等。就该省实际投入来看,已超过五千余万元,这其中还不包括银行人员的管理成本。

的确,农村金融的成本和风险一直是阻碍各家银行进入此领域的最大障碍。但对于农行而言,这样的障碍必须要实现突破。

2009年初由农行推出的惠农卡,具有信贷合一的创新功能,其除了拥有基本的金融服务外,还提供一定的金融服务收费减免优惠,包括免收小额账户服务费、免收工本费和减半收取年费,一张卡的成本在20元左右。换句话说,农行多发一张卡,就得多赔20元钱。

仅以河北为例,农行河北省分行共有“惠农通”工程服务点37724个,其中布放POS机1886台,转账电话35858台,分别按每台1000元和500元计算,该分行的机具投入费用约1981万元。

同时,一次性开办费用主要是服务点标牌的制作费用。该分行要求“惠农通”工程服务点外部全部悬挂铜牌,开通助农取款服务的内部还要悬挂安全用卡提示牌,分别按每块200元和150元计算,该分行的制作费用约为901万元。

此外,农行河北省分行还每月向开通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服务点支付服务费50元,以及为代理的35个新农保项目所支付的营销费用约1390万元。

在全国范围内,因“惠农通”工程在机具种类、收费标准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很难依据一省的花费来计算该工程的整体成本。但依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农行共向县域地区配置ATM等现金类自助银行设备2.5万台、POS机20.1万台、转账电话136.8万台,惠农卡发卡总量突破9822万张。

双效益渐显

如今,在开通“惠农通”工程的乡村,农民们可以足不出村、在家门口享受到转账、消费、取现、缴费等现代金融服务。农行大规模的投入已在其中发挥着改善农村金融整体生态环境、缩小城乡金融发展差距的重要功能。

“现在推‘惠农通’工程,主要还是看其社会效益,毕竟农民对金融知识的接受和运用还需要一个过程,但农村金融的潜力巨大,从长远看来,现在的投入肯定能获得应有的回报。”农行一支行行长的话在记者采访过程中经常能听到。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近年来,农行将“惠农通”工程作为提高县域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渠道建设、搭建服务平台,形成了农行的独特优势,综合价值创造力和贡献度持续提高。

据记者采访了解,为实现社会及经济效益的双赢,农行一方面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努力获得财政、社保、医保资金等项目营销的综合效益;另一方面,顺应城乡一体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趋势,做好跨产业、跨行业、跨区域连片服务,实现城乡业务、公司业务联动发展;同时,拓展服务内容,针对不同客户研发不同产品,实现服务“三农”与商业运作的有机结合。

经统计,截至今年6月末,农行县域“三农”业务稳步发展。其中存款达44328亿元,增速为10.4%,高于全行增速0.2个百分点,占全行存款41.8%;贷款达19220亿元,增速约9%,高出全行1.7个百分点,占全行贷款31.6%;实现利润259亿元,同比增28.2%,高于全行7.4个百分点。

正是这个独特领域的独特优势,帮助农行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0.8%的增长,在今年的半年报披露期,这个数据在四大行中据首位。前期的投入不但产生了社会效应也给农行带来了难以复制的竞争力。

资产质量向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银行不良贷款率普遍大幅反弹的背景下,农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依旧保持双降,为高风险的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管理经验。

由于服务对象特殊、涉及面广,农行在推进“惠农通”工程的过程中加强了对操作风险和远程科技监控的管理。要求各级行注重对电子机具和交易过程的监督,加大定期巡检力度。同时,创新利用科技手段,建立非现场监测体系,力争实现风险事先防控。

而就目前的实际来看,人力依旧是农行提升资产质量的根基。“我们的人力成本是无法用具体的数字来衡量的,面对‘三农’业务风险防控压力的日益加大,正是靠着那些一线员工的勤奋与敬业,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成绩。”农行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就“惠农通”工程而言,从前期的进村宣传、手把手为农民普及金融知识到助农取款点的选取,再到运营过程中的监督审查,一线员工经常在农村一扎就是好几天;而平均对一笔贷款的发放、监督和清收,可能要跑上5、6趟。

据悉,截至6月末,农行县域不良贷款300多亿元,不良率为1.69%,县域不良率与全行差距正在缩小。同时,县域风险抵御能力大幅提升,拨备覆盖率达289%,较去年底提升47个百分点。

专家认为,相比其它银行做大业务所实现的成本收益比,农行选择了“三农”业务,这种资本投入和机会成本的付出在当下看可能略高,但其战略前景却无疑更加广阔。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