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银行业走出发展新路径

原标题:回归本源企稳向好 银行业走出发展新路径


又逢银行年报季,各家上市银行纷纷交出2017年成绩单。

在宏观经济回暖、强监管、银行业务转型等背景下,银行业的“企稳向好”态势展现于眼前———净利润增速回暖,盈利情况明显改善,资产质量逐渐趋稳。

2017年,各大银行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的支持力度;在多家上市银行的年报中,“零售”成为关键词之一,并成为驱动银行业利润企稳向好的大“功臣”;同时,在科技力量的注入下,银行业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前进。

盈利能力回升资产质量趋稳

截至目前,多家上市银行的2017年报已经披露。盈利能力回升、资产质量好转,是各家年报展现出的共同特点。专家认为,这受益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也与各银行主动调整业务结构、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密切相关。

数据显示,邮储银行业绩增速大幅提升,2017年净利润达477亿元,同比增长19.80%。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2017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875亿元、1931亿元、1724亿元、2422亿元、702亿元,净利润增速为3%、4.9%、4.76%、4.67%、4.48%。据此计算,2017年五大行和邮储银行这六家大型银行2017年归母净利润首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4.8%。

实际上,国有大行此前也经历了几年的净利润“低迷期”。2015年,工、农、中、建四大行净利润增幅一度“趋零”。2016年,建行、农行的净利润增速不到2%,工行净利润增速维持在0.5%左右,中行净利润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在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2017年净利润为701.5亿元,同比增长13%,为近年来的高值;民生银行实现净利润498亿元,同比增长4.12%。

“去年工行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9.1%,是近几年增长最高的水平,不良率、逾期率、劣变率、剪刀差这几个反映现状不良贷款和今后不良贷款趋势的一些关键性指标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工行董事长易会满说。

专家认为,净息差企稳回升带动净利息收入增长、资产质量好转是带动银行盈利能力回升的主要因素。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工行利息净收入5220亿元,同比增长10.6%;农行利息净收入4419亿元,同比增长11%;中国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0.57%;建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8.3%。

资产质量好转是上市银行2017年的一大亮点。2017年末,工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下降0.07个百分点至1.55%;农行不良贷款出现双降,不良贷款余额比上年末下降368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0.56个百分点至1.81%;建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下降0.03个百分点至1.49%;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5%,同比降低0.01个百分点。

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普遍下降。2017年末,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较上年下降0.01、0.01、0.26、0.04个百分点。

在各大银行的高管看来,银行资产质量的好转,离不开经济形势的好转,也与银行自身的努力分不开。

“金融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稳中向好,银行的资产质量总体上稳中向好。此外我们加快了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2016年和2017年两年内,一共处置不良贷款超过3000亿元。”农业银行行长赵欢表示。

在工商银行行长谷澍看来,资产质量的改善,一方面因为宏观经济形势向好;另一方面,是由于该行适应经济转型时期的特点,及时调整信贷体系。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银行在对信贷结构进行调整,贷款结构的优化增加了利润来源,也减少了不良贷款产生的风险。

农行对产能过剩行业、不良率高的高风险行业加大限额管控,这些领域的贷款余额下降4000多亿元。贷款收回后再投放到安全领域,使得当年新形成的不良贷款率明显下降。

对于未来的发展,银行持较为积极乐观的态度。谷澍表示:“资产质量的好转,不是一个单独指标的下降,而是有非常坚实的基础,包括逾期率下降,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剪刀差减少等,再加上向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资产质量的持续改善,是可以预期的。”

农业银行副行长张克秋表示,受益于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的趋势,农行盈利增长的基本面稳定,乡村振兴战略、“十三五”规划、业务转型等都带来很多发展机遇。“从2018年前两个月的表现来看,信贷需求回归银行表内,法人贷款需求旺盛,个人贷款需求平稳,稳步增长、稳步向好的趋势完全可以预期。”张克秋说。

大行各有小微金融经

随着年报的披露,上市银行2017年信贷结构也愈发清晰。年报显示,除了与国家战略相关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外,小微、“三农”等领域贷款也仍保持持续增长。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工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9%,是国内最大的小微贷款银行。同时,工行积极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涉农贷款余额近1.9万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270亿元,独家设立173亿元脱贫攻坚基金,支持20个极贫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治理、公共服务及人居环境改善。

事实上,在2017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就强调:“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特别是支持小微企业,这不但是政府与监管部门的要求,还是工行经营内在的要求。”在他看来,如果银行业不重视小微金融,今后的持续发展能力是有问题的。“所以小微企业是工行一个战略性市场化的业务。”易会满说。

近年来,工商银行持续深化小微金融战略,积极通过票据贴现等融资方式满足小微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帮助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资金流动性难题。数据显示,2017年工商银行累计办理票据贴现超8060亿元,其中,对小微企业的贴现超过3600亿元。

2017年中国银行重点支持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战略新兴产业贷款增长487亿元。截至2017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万亿元,增长13.5%,高出全行贷款增速4个百分点。

农业银行2017年全年新投放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贷款5678亿元,同比多投2081亿元;推进普惠金融业务体系建设,稳步拓展“数据网贷”等重点业务,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6万亿元,新增贷款1602亿元;涉农贷款和农户贷款(涉农贷款口径)余额分别突破3万亿元和1万亿元。

建设银行则通过努力降低融资成本,做好减费让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推广“小微快贷”、“云税贷”、“裕农通”等创新模式,支持经济薄弱环节,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61万亿元和1.77万亿元,普惠金融业务实现新突破,把“小企业”做成“大事业”。

据悉,为突破传统线下融资模式,建行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了互联网融资平台———“小微快贷”。利用分析企业及企业主在建行的房贷信息、金融资产、涉税信息、结算数据等各项数据,批量挖掘潜在客户并预测意向授信额度。

交通银行万亿级融资服务实体经济之举是其年报中的一抹亮色。记者了解到,该行2017年集团客户贷款余额(拨备前)较年初增加人民币3539.55亿元,增幅8.63%,加上收回移位再贷6142亿元,近万亿元资金服务于实体经济。境内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人民币7707.19亿元,较年初增长12.69%,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

由此可见,在银行业整治乱象背景下,服务实体经济并未因此受限,反而更为突出。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此前也曾表示,2017年银行业资产只增长8.7%,但对实体经济贷款增长12.6%,达到14万亿元。而且对小微企业、“三农”的贷款增长高于平均增速。

零售升级引人注目

2017年,在净息差收窄、金融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受到挑战,零售业务以其经营风险小、管理成本低等相对优势成为不少银行转型的重要策略选择。

从不同类型银行来看,国有控股大型银行也开始发挥传统优势,关注并深挖“长尾”客户潜力,在经营策略上积极向零售业务倾斜;而股份制银行的零售业务主要依托产品创新和场景打造。

近年来,国有大行依托广泛的客户基础并结合自身优势,在2017年纷纷发力零售业务,这也显示出零售对于银行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意义。

“对工行来说,境内大零售和金融市场业务营业贡献持续增长,将成为业绩的新增长点。” 谷澍如是表示。年报数据显示,工行“大零售”战略稳步推进,利润贡献度提高,零售营收同比增长7.31%,零售税前利润同比增长4.96%;零售贷款同比增长17.86%,零售存款同比增长2.95%。

在2017年业绩发布会上,建行行长王祖继表示,中国的经济结构进入了调整时期,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因此零售业务、消费金融是建行的一个很重要的战略领域。2017年,建行不断推进零售业务优先战略,个人银行业务税前利润占比达到45.95%,较上年提高2.16个百分点。

“大型零售商业银行”是邮储银行的定位,为此,该行坚持“一体两翼”业务定位,以零售银行业务为“主体”,以公司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为“两翼”,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和社区。截至2017年末,邮储银行个人存款6.86万亿元,较上市时增长近18%,个人贷款总额1.95万亿元,较上市时增长50%,占贷款总额比重53.62%。

2017年,交行个人金融业务实现税前利润253.77亿元,较2016年同比增长23.74%,占当年利润总额的30.5%。

有专家表示,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内银行业发展模式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零售业务因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相对较弱、经营风险较低而成为不少银行转型的重要抓手。

在股份制银行之中,这一趋势更为明显。零售已成为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利润增长的重要支撑点。

自2016年年底开始全力转型的平安银行,在2017年获得了不俗的零售业绩回报。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466.92亿元,同比增长41.72%,占总营业收入的44.14%;零售业务净利润156.79亿元,同比增长68.32%,在全行净利润中占比为67.62%。

中信银行也在年报中称,2017年积极推动零售战略二次转型,零售对该行盈利的贡献显著提升。截至2017年末,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实现营业净收入543.47亿元,比上年增长27.03%,占该行营业净收入的34.68%;零售银行非利息净收入341.72亿元,比上年增长39.69%,占该行非利息净收入的59.88%。

素来以零售见长的招商银行在2017年净利润达701.5亿元,增速13%,实现两位数增长。这是自2015年以来招商银行首次实现净利润增幅重回两位数。

记者发现,招行零售金融业务的高利润贡献度尤为引人注目。该行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475.95亿元,同比增长7.94%;占业务条线税前利润的56.52%;零售金融业务营业净收入1062.27亿元,同比增长8.48%,占营业净收入的51.28%,贡献度均过半。

亮眼的零售业绩究竟是如何成就的?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卿认为:“发展零售业务,一是靠客户基础,二是靠产品和用户体验,三是靠金融科技。”不难发现,事实上,国有大行的优势正在于良好的客户基础,股份制银行则在产品和用户体验上不断深耕,而金融科技则是各家银行普遍重视并着力发展的方向。

科技金融赋能银行转型

通过梳理和总结,记者发现,科技注入是目前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银行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拓展零售客户,就是重要的体现。

例如,2016年8月,平安银行对平安口袋、橙子银行、信用卡三大APP进行整合,形成以信用卡APP统一的入口,集贷款、理财、支付等业务功能于一体。升级后的口袋银行APP,成为一个开放式平台,通过向外部合作方开放、互相引流的模式,获得用户流量,连接用户的生活、消费、金融场景,为其零售转型奠定了用户基础。

招商银行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在“金融科技银行”定位的引领下,该行摒弃了原来的账户思维,树立了互联网用户思维,逐步扩大客户服务边界和提升数据获客能力。2017年,招行在股份制银行中首家实现零售客户过亿,且信用卡新增用户突破千万,其中数据获客占比过半。此外,该行两大APP用户也已过亿,其中,手机银行APP下载客户达5579万;掌上生活APP绑定客户达4744万,非招行持卡用户近700万。两大APP用户超4500万。

此外,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整体布局已初见端倪。

工商银行年报显示,该行组建网络金融部推动互联网金融e-ICBC2.0向e-ICBC3.0智慧银行战略升级,完成七大创新实验室组建,深挖金融科技在场景中的应用。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7年末,“融e行”客户达到2.8亿户,增长11.5%;“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客户达到1.14亿户,增长71.5%;“融e购”电商平台交易额达1.03万亿元。网络融资规模8400多亿元,保持国内最大网络融资银行地位。

“总体上,科技金融本质还是金融,金融有自己运行的规律和风险控制的要求。我相信传统的银行加上互联网和科技金融的因素,在今后对于推进整个服务的转型会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易会满信心十足。

交行则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渠道轻型智能服务新模式。面对FinTech带来的机遇,交行依托优质高效的传统线下渠道,通过金融科技引领革新,创新“线上+线下”协同服务模式。在深化基层营业网点、电子渠道和客户经理“三位一体”建设的基础上,打造线上金融科技平台,将大数据、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精准营销和业务发展。手机银行覆盖各类金融业务和交易场景,建立智能外呼平台,在国内银行界首家推出线上直播、空中理财室等直播栏目,业务功能已达同业先进水平。

2017年末,交行手机银行注册客户数突破6106万户,同比增长21.73%。线上线下“双线”一体协同的优势日渐凸显,已成为交行客户数量稳步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银行的金融科技布局中,区块链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各行纷纷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扶贫、国际贸易、住房租赁平台、电商供应链等领域。例如,农业银行在国内银行业中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商供应链金融领域,上线涉农互联网电商融资产品“e链贷”;中国银行研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钱包,将区块链技术成功应用于“公益中行”精准扶贫平台;建设银行则探索“区块链+贸易金融”技术。股份制银行中,中信银行年报也提到,已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贸易融资和信用卡获客领域,效果已经显现。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