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政策组合 解题民营经济痛点
最近,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受到了高频度的热门关注。
从中央层面接连明确表态,到各部委的重磅政策频出,再到各地政府出资为企业驰援纾困,组合式、立体式的政策出台旨在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
有一个“五六七八九”的说法能够生动反映民营经济的重要性与强大活力:为国家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
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民营经济功不可没。但是当前,面对“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民营企业遇到了一些强劲的阻力。这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致,更是宏观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攻克的难题。
在丰富而全面的政策加持下,民营企业正一步步跨越险阻,迎来全新的坦途。
打出政策组合拳
近期,国家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政策意图明确,举措力度空前。
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大金融支持缓解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决定开展专项行动,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会议指出,下一步,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切实做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继续给企业减税;随后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并抓紧研究提出继续降低企业税负和降低社保费率的具体办法。
具体到操作层面,各部委近期更是密集表态并出台一系列的新举措。
11月12日,财政部部长刘昆撰文表示,目前,今年年初既定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已出台实施,加上年中出台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措施,预计全年减负1.3万亿元以上。财政部门将着眼增强发展后劲,强化“放水养鱼”意识,研究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和更为明显的降费,更好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11月15日,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发改委将积极研究出台有利于民营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开展市场化融资的政策措施,重点做好包括积极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加大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等五方面的工作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11月19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实施进一步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将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减税降负放在首要位置,坚决落实减免税政策,对符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民营企业与其他纳税人一律平等对待。
与此同时,“一行两会”领导连续接受媒体采访,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也在接连落地,与财税政策形成合力。
央行行长易纲公开表示,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从债券、信贷、股权三个融资主渠道,采取“三支箭”的政策组合,支持民营企业拓宽融资途径。所谓的“三支箭”指的是信贷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和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通过这三方面的政策支持,帮助民营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则提出对民营企业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3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他表示,银保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决不能搞简单化“一刀切”,要客观对待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此外,各地方政府也在积极行动,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并推出或酝酿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纾困基金,规模合计逾千亿元。
从中央到地方,一个多部门通力合作、剑指解决民营企业痛点的政策组合呼之欲出。
待解的融资两难
民营企业的痛点中,融资难融资贵可谓顽疾。尽管民营经济贡献了60%以上的生产总值,但贷款比例只占25%,发债规模也一再缩减。资产数千亿的上市公司尚且面临融资瓶颈,融资渠道更为狭窄的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可想而知。
吉林农安县的德胜宝农业有限公司是当地有名的绿色果蔬生产基地,各类果蔬作物种植面积达40多万亩。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贷款难给自己造成了不小麻烦。他曾经想向银行申请贷款,但因为缺乏合格的抵押物,最初申请没有成功。随后他还考虑过民间借贷,但由于利率过高而放弃了。最终在当地农行以四户联保的方式申请到28万元贷款。
当记者询问目前经营压力所在时,他表示最主要的问题出在融资上。“做农产品的,没有抵押物可以申请贷款,大棚贷之类的贷款额度比较低。所以贷款难度比较大。民间借贷的话,我的销售时间比较长,支撑不住民间借贷的高利息。”他希望记者帮忙呼吁金融机构可以“多发布一些适合农民的贷款方式。”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山西新荣霞贸易集团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集铝合金型材生产、装饰装潢铝板加工、玻璃深加工和建筑装饰装潢材料销售为一体的公司。去年,该公司的净利润超过5000万元。
即使是这样一家处于当地同行业的中上游水平的企业,账面的银行贷款也并不算多:“当前,我们正在使用的银行贷款只有工行预放信用贷款157万元,利息约6%;民间借贷可用资金大约1000万元,也是信用贷款。”该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解释,银行贷款价格低廉,但申请难度非常大,必须以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抵押,且办理速度缓慢,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和成本去跟进,所以用得不多。
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仿佛一架天平,一端是被困扰多年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而在另一端,银行同样有许多烦恼。面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银行并不是一直无动于衷,也曾多次采取措施,将信贷资源倾斜至民营小微企业,但由于风控考量等多种因素,效果并不理想。
河北某市银保监分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支持民营小微企业时,银行的顾虑确实比较多,中小企业不仅缺乏抵质押资产,还缺乏规范的财务报表和相关材料,无法满足银行发放信贷的要求。“企业做的账、交的材料都不是很规范,银行没办法透视风险,尤其在县里,说得不好听,有的企业说倒闭就倒闭,甚至老板跑路,风险太大了。为了风控,以前还做过联保,一旦出问题都是成片成片的,给银行造成了很多坏账。”该负责人说。
为了规避此类风险,不少银行对中小型企业的态度一度极其谨慎。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记者曾就支持小微支小的问题采访过某国有大行某县支行的相关业务负责人,对方的态度十分坦白:“我们原来不做这些的。现在总行成立了事业部,我们才逐渐重视这块,但是依旧处在起步阶段。”细究其原因,无非是这类贷款的风险较高,对于大客户资源丰富的国有大行来说,性价比不高。但如今,这些大行又对小微客户燃起热情,一方面是因为监管政策引导和自身转型发展诉求,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发展也丰富了业务和风控的手段。
在引导资源流向薄弱环节方面,监管的作用往往是第一位的。从之前的“三个不低于”和“两增两控”到近期的“三支箭”“一二五”,监管引导金融机构的多个重磅政策接连出台,对于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码。各银行也纷纷响应,出台支持民企的具体举措,如工行的“10条”、建行的“26条”、中行的“20条”、农行的“22条”等。行业行动形成合力,在盘活渠道等同时降低融资成本,力图破解民营企业多年的融资瓶颈。
这些举措的成效已经逐渐显现。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占整个贷款的比例近四分之一,增幅还在继续上升;18家主要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平均利率6.23%,较一季度下降约0.7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分别降低了0.28和0.85个百分点,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银行对小微企业的平均利率下降了1个百分点。
尽管对民营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迅速落地,但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都一致呼吁,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需通过市场化手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问题卷土重来。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在近日举行的2018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表示,对银行提出行政要求向民营企业贷款,在短期内可以执行,但无法持续。要真正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从市场化思路入手,由市场配置金融资源,按照市场化的利率提供贷款。他还认为,对于短期内承压的民营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支持是必要的,但这个责任应该交给政府及政策性金融机构,而不是一股脑的放到商业金融机构身上。
当务之急的减税降费
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企业的问题远非融资难融资贵这样简单。
在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调查系统的官网上有一则调查,询问企业最希望政府实施的政策建议。截止记者发稿时,已有5151人参与调查,其中,选择最多的是“减税降费相关政策”,共有1831票,占全部投票的34.31%;其次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相关政策”,有1581人选择,占比达29.69%。
两个选项票数相加,占比已经过半,反映出企业面临的困难相对集中和突出。其中可以看出,对民营企业来说,减税降费是当前最为迫切的需求,甚至超过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大成企业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2017年民间投资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民营企业税收高速增长,直接带动了全部税收增速的较高增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税收增长较低,国有企业除一季度累计增速为3.2%外,其余季度累计均为负增长。
就当前税收力度、强度、覆盖面等问题,不少专家、企业家乃至官员都曾发表过一些看法。国税总局税科所研究员付广军曾表示,对民企征税过重是不争的事实。他认为,民营企业占比大的建筑业和采矿业等竞争性领域的税收负担比较重。电力、石化等领域税负比较低,而这些领域垄断程度比较高。
在采访中,也有采访对象向记者表示,当前企业经营的成本过高。“现在我们厂一个普工的用工成本大概是这些:每月薪资2500元,社保800元,食宿费用250元,培训及其他成本200元,合计3750元以上。但是以前只需要支付工资和食宿即可。现在多了1000元不止。”前述新荣霞贸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己的公司目前经营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经营负担过重,包括各种税、费和人力成本。
他认为,虽然融资问题给企业造成了经营压力,但一般情况下并不是主要压力,因为企业运营对资金的使用会有计划性,所有的资金使用都有预期和安排,大部分时候可以提前通过各种途径安排好资金。
这位负责人所期望的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近年来,我国在减税降费方面的步履不停。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就表示:全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全年要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两项相加,2018年减税降费目标超过1.1万亿元。这已经是我国连续第3年推出达到万亿级别的减税降费规模。
减税降费政策的效果已逐渐得到体现。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黄运透露,今年前三季度,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小微企业共享受减税1437亿元,同比增长41.3%。
财政收入也显现变化。财政部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727亿元,同比下降3.1%,是今年以来全国财政收入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国内增值税同比下降2.8%,降幅比上月扩大1.6个百分点。政协常委、财税专家张连起认为,10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国内增值税均出现同比下降,这反映减税降费、深化增值税改革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财政收入同比下降。
政策红利还在持续释放中。有专家表示,日前出台的《关于实施进一步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将精准助力民营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以更大力度、更惠政策、更优服务,来提振企业创新发展的信心,有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