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新版图

历时两个月,建设银行打包转让旗下27家村镇银行股权的交易尘埃落定。

日前,中国银行及新加坡富登金控就联合收购建设银行于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公开转让的27家村镇银行股权事宜,与建设银行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此次交易最终转让价格为16.06亿元,是中国银行继2017年成功收购国家开发银行持有的15家村镇银行股权后,又一次以并购的方式扩大村镇银行版图。

就在中国银行及新加坡富登金控与建设银行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后,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管理总部负责人王晓明接受了媒体采访,对外阐述了对村镇银行发展的思考,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发展脉络也由此愈发清晰。

两条腿走路

中国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步伐可谓持续稳健。

2011年,中行与新加坡淡马锡下属的富登金控合作,开始规模化、批量化发起设立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当年3月,首家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在湖北蕲春县开业。随后,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在全国多地相继开花。截至2014年末,中行在县域设立村镇银行法人机构已达57家。

不到4年时间设立57家村镇银行,这意味着中行平均每年就要设立14家村镇银行。在此速度下,中行在2016年末共设立村镇银行法人机构82家。

2017年,因为经营情况发生变化,不少之前热衷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母行开始大幅放慢村镇银行的设立步伐,甚至开始收缩。但中银富登依旧在扩张的道路上前进,并且这时的扩张也有别与过往,而是开辟了以并购代替自设的新路径。当年4月,中国银行与国开行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正式收购国开行持有的15家村镇银行股权。

交易签署两个月后,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管理总部负责人王晓明撰文指出,整个行业的发展重心不再是跑马圈地式的机构拓展和网点布局,而是如何平衡风险、成本和效益的精细化管理。

王晓明认为,在农村金融这块实验田上,各家村镇银行经过近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分别交出了不同的答卷。有的村镇银行找到了成功的商业模式,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实现了商业可持续;有的村镇银行目标定位不清,经营管理机制不合理,存在较为严重的风险隐患。在当前阶段,主发起行客观上也存在通过市场化方式调整经营策略的需求,有的村镇银行希望通过资本运作进一步拓展机构,增强规模效应;也有的主发起机构希望调整经营策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退出村镇银行。

在王晓明看来,大力支持和规范村镇银行资本运作和并购整合,既是完善村镇银行退出机制、防范银行业风险的需要,也是支持有条件的村镇银行扩大规模、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做大做强的需要。

谈及此次收购建行旗下27家村镇银行,王晓明也对媒体直言:“中银富登其实是通过自设和并购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扩大村镇银行的规模。”

不过,以并购的方式扩大规模并不容易。被问到去年收购国开行旗下村镇银行的情况,王晓明坦言:“从批量化收购国开行旗下村镇银行这一年多的整合和实践来看,还是打了几场硬仗,现在看来进展还是比较良好的。”

首先就是多元主体的沟通和协调。“收购以来,沟通工作还是比较复杂的,既有监管的报批环节,还有与并购村镇银行内其它股东的沟通和协调,以及富登金控方面的沟通。”据王晓明介绍,“在多方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还是顺利地走下来了。”

其次就是系统的切换。因为银行是一个高度依赖信息科技系统的主体,批量化收购村镇银行面临着不同系统交融的问题。据介绍,此前国开行旗下村镇银行就有3套不同的系统,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和原国开行村镇银行在业务、核算、组织结构等方面区别很大,在技术框架、数据结构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所以中银富登在并购之后首先就对这些村镇银行的信息科技系统进行“换血”。“只有用了中银富登的信息科技系统,村镇银行才能用我们的存款、贷款等一系列金融服务上的产品,再下一步基础设施上也才能实现贯通。”王晓明说。

第三是资产质量的修复。因为并购的村镇银行里有一些面临资产质量上的压力,所以需要对其资产质量进行修复,使之恢复到正常。王晓明相信,无论国开行还是建行旗下的村镇银行,收购之后,凭借中银富登资产修复的经验和能力,他们很快就能走上正轨。

王晓明给记者举例说道:“三年之前,青州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不良率曾经达到了10%。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及时调整了其领导班子,总部还进行了一系列帮扶,对资产质量进行清收盘活。现在效果很好,该行表外核销之后的回收率达到了100%。”

第四是商业模式的落地。王晓明表示,因为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产品体系和国开行旗下的村镇银行还是有一些差别。所以为了让中银富登的商业模式尽快落地,一方面会对高管和员工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另一方面,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也会让自己做得比较好的村镇银行以结对帮扶的形式对并购来的村镇银行进行帮助。

最后是企业文化方面的建设。“在并购之后,我们既要把存量维持住,又要适应系统的切换。对此,我们会及时进行补充。此外,考虑到村镇银行要扎根乡村,确实比较辛苦,所以也流失了个别适应不了的员工。我们在党建和企业文化上也会加强。”王晓明对未来的发展规划思路非常清晰。

通过对此前收购国开行村镇银行的流程进行梳理,王晓明对此次收购建设银行旗下村镇银行充满信心。“并购国有大行的村镇银行,由于我们的经营理念和思维方式比较相似,资产状况也都比较好处理,而且都做的是最基础的存贷汇业务,产品结构简单,客户结构类似,整合起来比较方便。”他告诉记者。

数字能够说明成绩。在自设和并购“两条腿走路”的扩张方式下,截至2018年6月末,中行旗下村镇银行法人机构近100家,在乡镇设立支行网点119家,在行政村设立助农服务站297家,形成了覆盖全国19个省(市)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村镇银行集团。

发挥规模优势

虽然村镇银行版图逐渐扩大,但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从未改变。

“我们始终坚持‘支农支小’,全国村镇银行的户均贷款约40多万元,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户均贷款只有22万元。”王晓明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累计投放贷款逾千亿元,有效存款客户数约160万户,贷款客户数超21万户。涉农及小微贷款占全部贷款的90.03%,农户贷款占全部贷款的41.91%。此外,中银富登存贷比约为100%,这也反映出中银富登真正做到了立足县域,将当地资金投放当地,没有做农村地区资金的“抽水机”。

第一批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成立之时,《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就赴蕲春、潜江等机构调研。记者还记得,该行将行长室设在大堂,针对小微客户特有的评价体系都令业界耳目一新。

经过多年探索,如今针对农村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大、运营成本高等难题,中银富登通过在产品设计、风险控制、运营服务及科技体系等方面不断创新,探索出了一套可持续的金融服务模式。

在产品设计方面,中银富登考虑到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一般缺乏合格抵押物等融资痛点,创新推出14大类、60多个子类的小微和“三农”产品,接受包括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产、大棚、猪舍、鸡舍等作为“准抵押物”。此外,还为“三农”客户提供了灵活的还款方式、简便的年审流程和差异化的定价。

记者了解到,中银富登还建立了适合”三农”特点的风控模式。具体来说,一是掌握客户的“软信息”,确保贷款用途的真实性;二是重视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轻押品而重人品,轻报表而重现金流;三是借鉴国际先进同业的小额信贷技术,设计专门的信贷流程,并借助科技系统全部实现无纸化审批。

随着业务发展以及机构下沉,防范道德风险对村镇银行持续稳健发展也至关重要。对此,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制定了多方面举措。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简洁、灵活、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合规审计队伍,凝聚前中后台共同防范道德风险的合力;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坚守“三大铁律”———“不取客户一针一线、不弄虚作假、不放弃任何提升自己和帮助别人的机会”,定期开展道德风险警示教育。

正是通过在产品设计和风险防控上的创新,中银富登自设村镇银行取得了优异成绩。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中银富登自设村镇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72%,关注类贷款占比0.84%,拨贷比4.30%,拨备覆盖率249.52%。开业满三年的56家自设村镇银行中,已有51家实现盈利。

据王晓明介绍,中银富登还通过实施集约化的运营管理机制,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

王晓明告诉记者,中银富登通过批量化、标准化发起设立法人机构,实现规模经济效应,进而降低单位管理成本、科技系统成本和产品研发成本。同时,中银富登还实施集中管控,在政策框架、产品研发、系统平台等方面推进集约化,不仅降低了单位运营成本,而且有效控制了运营风险,增强了协同效应。

据了解,现在,在规模化的基础下,中银富登已初步建成了以CRM(客户关系管理)、CBS(核心银行系统)、CMS(信贷管理系统)为核心,包括几十个外围系统的IT系统平台,并且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信息科技体系。

“这就为我们下一步在信贷、支付结算、统计分析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信息科技和数据的基础。我们现在的信贷业务中,客户经理从收集资料,到审批、发放、收回贷款,都能做到全流程在线。这也是中银富登能够控制好资产质量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全流程在线做项目,能够让我们在北京总部集中地对很多授信项目进行平行监控,对于风险项目能够及时否决,而且在实现全流程在线操作之后,能够让所有的事情在我们的系统里‘留痕’。这对我们做信贷分析和风险防范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价值。”王晓明解释道。

中银富登还构建完善的电子渠道产品体系,打造助农服务、便民服务、电商服务、金融服务“四大服务”体系,提供买卖通、取贷缴“六大功能”,初步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生态圈,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中银富登主要渠道产品体系包括设立于农村的‘助农服务站’,服务中小企业客户的企业网银,助力商户服务提升的‘POS+二维码’收单,服务个人客户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网上快捷支付服务等。为方便农村客户开户,中银富登还推出移动发卡业务,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开办银行卡、开通电子渠道等服务。”王晓明说。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银富登手机银行客户达到26.9万户,网上银行客户达到33万户,支付宝快捷支付达到15.3万户,电子渠道转账交易累计160万笔,交易额近221亿元,发展二维码商户约2.69万户,交易金额超过2.6亿元。

接下来,中银富登还将着力实现村镇银行业务数字化升级。据王晓明介绍,通过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线上渠道建设和线下移动终端的使用,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O2O业务模式,切实增强移动获客、快速审批、在线放款等功能,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同时,进一步探索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打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纯线上业务模式。

谈及中银富登未来的发展路径,王晓明表示:“我们除了通过自设和并购这些股权层面的操作扩大村镇银行规模,因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还是一个弱项,所以我们还会进一步向农村金融机构输出技术。”

本版图片数据来源:中银富登村镇银行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