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大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周年考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和支持政策,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随后,五大国有大行纷纷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

如今,普惠金融事业部在国有大行陆续落地将满一年。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中,国有大行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各行根据自己的特色,探索出了多种大型银行介入普惠金融领域的模式。

建设银行:实施“双小”战略

2017年4月初,建设银行在国有大行中最早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如今,在普惠金融事业部成立一年之后,建设银行又将其推动得更为彻底。

5月初,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在普惠金融战略启动大会上宣布,将举全行之力,全面推进普惠金融战略实施,将普惠金融业务打造为建设银行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对市场新形势、新变化的战略支点。

田国立表示:“此前的普惠金融攻坚战,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业务发展已初步形成规模化态势。此次普惠金融战略确定后,建行要迅速将业务扩面、产品连线,要全行做起来。”

过去的一年,建设银行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上都打下了哪些“基础”呢?

建设银行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总行层面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后,我们持续将普惠金融服务机构向一、二级分行以及县域、乡镇延伸,全部37家一级分行、超过120家二级分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110家网点升级成为普惠金融特色支行,目前已形成总行、分行、支行‘三级’普惠金融垂直组织架构。”

不过,普惠金融的组织架构并非会延伸至所有支行。建设银行山东某支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受限于科室设置和有限的人员配置,他所在的支行并没有在组织架构上为普惠金融业务单设部门,普惠金融业务多分散在公司业务部和个人金融部等部门。

“虽然没有单设部门,不过上级分行仍对我们的普惠金融业务提出了要求。”据上述工作人员介绍,上级分行对该支行的普惠金融业务单列信贷规模,要求该行2017年全年在普惠金融业务上的贷款规模至少要达到5000万元。对于这一要求,该行工作人员表示:“很有压力,但2017年已经达标。”

业务分散又单列信贷规模,那该如何准确对其普惠金融业务进行考核呢?针对这一问题,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虽然普惠金融业务分布在不同部门,但 上级分行会根据客户的贷款额度和具体信息对普惠金融业务进行划分。

为鼓励员工积极开展普惠金融业务,上级分行对普惠金融业务的容忍度也有所提高。“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大多只有三四十万元,风险又相对较高,员工开展此类业务的积极性并不高。现在上级分行对普惠金融业务的容忍度也有所提升,在绩效考核上进行了调整,这也鼓励了员工积极参与到普惠金融业务中。”上述工作人员说。

“除了在体制机制上做出改变,针对客户‘缺信息’ 、‘缺信用’等特点,建设银行还借助模型设计、数据积累与系统开发,创建起有别于银行传统业务的‘数据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新模式。针对双创、扶贫、涉农等银行传统模式下较难惠及的长尾客户,建设银行持续探索创新,逐步形成特色化的普惠金融产品体系。针对基础金融服务的薄弱领域,我们还进一步拓展普惠金融服务渠道,搭建线上线下、快捷便利的‘智慧银行’生态网络。”上述建设银行负责人表示。

在拥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后,按照建设银行的普惠金融战略,接下来将迅速实施“双小”战略,并通过“双小”与“住房租赁”“金融科技”相互形成战略支持。

所谓“双小”,是指小行业和小企业。“小行业是指行业细分演进状态下的小行业,是细分市场基础上的小行业,这是专业化精细化的结果,而非指代容量小的行业,因此并不代表小众市场,而是大众市场。小企业是指海量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其中既有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也有代表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创新的,还有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 田国立说。

田国立表示,向“双小”转移是战略侧重点的转移,并非放弃“双大”(大行业、大企业)优势,而是“西瓜芝麻一起捡”。用“双小”连接和承接“双大”,用住房租赁连接和承接住房按揭,用金融科技连接和承接对公对私业务,这样就能与原有优势形成融合,与外部市场形成链接,建行的竞争优势也将形成差异性和综合性。

不过,田国立也坦言,推进普惠金融战略还要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健全体制机制,站在全行角度打破部门银行界限,建立一套适应普惠金融战略实施的责任机制与政策体系。”田国立认为,要建立适合的业务经营机制,着力推进一体化经营、综合化服务和系统化管理。一方面对市场联系紧密、经营及风险特征相似的客户群体相对集中经营,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各类市场客户的衔接,强化中后台支持保障,深化客户关系管理。

“其次,要充分整合人力资源,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机构向基层网点及县域、农村延伸,扩大服务覆盖面,同时也为大量的一线工作人员提供了职业发展的好机会。最后,要搭建普惠金融研究体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普惠金融研究智库,并加强应用,形成建行的普惠金融声势,成为国内乃至国际普惠金融研究的领先者、推动者和影响者。”田国立说道。

田国立还表示,普惠金融战略的落脚点和实施核心就是平台经营、数据经营,以金融科技为支撑,由单一提供金融产品到搭建外部交互开放、内部充分整合的平台,进而为市场和客户服务,增强客户粘性和认同,产生流量和交易,拓广、拓深经营空间和未来市场。

农业银行:双轮驱动模式

2017年4月底,农业银行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这是农行在“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推行多年后,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又一重要举措。为将普惠金融事业部改革推向全国,农业银行在两个月后随即出台《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根据方案,在组织架构和经营管理体系方面,农业银行总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以及八个中后台支持中心,包括核算与考评中心、资本和资金管理中心、风险管理中心、信用审批中心、信用管理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渠道管理中心与互联网金融管理中心。所有一级分行均单独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二级分行则根据辖内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设立不同模式的普惠金融服务机构。支行成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团队,并继续推广示范支行、特色支行、科技支行等小微专营、普惠专营机构模式。从而构建起从总行到分支机构、自上而下的“条线化”垂直管理体制,为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和能力提供平台与保证。

此外,农业银行还细化普惠金融事业部的运作机制,通过建立“五专”经营机制,即专门的综合服务机制、专门的统计核算机制、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专门的资源配置机制,以及专门的考核评价机制,以筑牢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农业银行此前已经对所有县域支行完成“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在资本管理、信贷管理、会计核算、风险拨备与核销、资金运营、考评激励等六个方面建立了一整套有别于城市业务的“三农”金融事业部运行机制。此次普惠金融事业部的落地,凑齐了农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另一块拼图。

据农业银行副行长王纬介绍,农业银行正是将“三农”金融事业部成熟的体制机制推广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组建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农业银行建立的是‘三农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事业部’双轮驱动模式,一旦体制机制到位后,将把‘三农’金融事业部成功的经验复制到普惠金融事业部去,而不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谈及如何厘清“三农”金融事业部和普惠金融事业部的责任,王纬表示,“三农”金融事业部维持现有的体制机制和服务的边界不变,普惠金融事业部主要以服务小微企业为主,两套机构并行,形成农业银行有别于同业的覆盖更加全面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7年末,农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6万亿元,新增贷款1602亿元。与此同时,针对小微企业业务成本高的问题,农行通过大数据,批量优化业务流程,通过数据网贷业务解决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问题。据悉,当前小微企业1000万、500万、100万以下的小额贷都可以通过网上申请,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

事实上,农业银行还在不断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推向深入,更加注重对小额分散、融资满足度相对不足的微小型小微企业的支持。日前,农业银行就出台了《关于推动小微企业小额信贷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推动全行小微企业小额化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

《意见》进一步从单独配置信贷计划、加强计划执行力度考核、配备专项费用等方面对各分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倾斜资源。集中专业力量因地制宜制定营销方案,批量获客、批量营销、重点突破。以互联网技术为抓手,优化现有政策制度体系,不断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加强产品创新体系和创新基地建设,将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作为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银行:“1+2”模式

中国银行在2017年6月底才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不过有别于其它大型银行,中国银行的普惠金融事业部架构可谓“独树一帜”。

为什么说“独树一帜”?因为中国银行依托中银集团资源,发挥集团化、多元化的优势,打造了全集团实施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即“1+2”的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架构。其中,“1”是指中国银行法人,“2”指专门从事普惠金融服务的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以及中银消费金融公司。

中国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王晓明表示,通过“1+2”三个机构根据自己不同的定位和不同的商业模式分头突进,中国银行希望探索出不同层次的、不同商业模式。

谈及中国银行推行“1+2”模式的优势,时任中国银行副行长高迎欣表示,目前,在中国银行法人层面,全部36家一级分行都已经成立普惠金融事业分部,各二级分支行成立了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并配置专人负责普惠金融业务,同时全行1万多家网点都将作为普惠金融基础服务网点,并筛选部分网点作为普惠金融信贷发起特色网点,进一步增强普惠金融综合服务能力。

另一方面,中银富登村镇银行通过规模化、批量化方式,在全国12个省市、82个县域共发起的82家村镇银行,其中78%分布在中西部,国定贫困县占比达33%,成为县域普惠金融服务的生力军。中银消费金融公司则专注于二三线城市金融服务弱势群体的小额金融贷款服务,目前已覆盖全国近200个城市,合作商户及网点逾千家,为超过200万客户提供便捷、专业、灵活的消费融资服务。“集团其它附属机构也结合自身实际,从产品、渠道、人员等方面与普惠金融事业部进行协同并提供支持,形成层次丰富、覆盖广泛、合作良好的‘大普惠’金融机构服务体系。” 高迎欣说道。

为强化普惠金融事业部的垂直化管理,中国银行还推进了“五专”机制建设。

据悉,在综合服务机制方面,中国银行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完善普惠金融服务机构网点和渠道,满足普惠金融客户多层次、多样化普惠金融需求。在统计核算机制方面,建立了全行统一的成本分摊和收益分享机制,能够生成面向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的统计报表与会计核算报表,全面反映普惠金融事业部经营业绩。在风险管理机制方面,根据普惠金融客户的需求特点和风险特征,完善了普惠金融相关信贷政策体系,开发了相适应的打分卡和统计模型,既提升效率又有效防控风险。在资源配置机制方面,为普惠金融事业部专门下达信贷、经济资本等资源计划,为普惠金融服务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在考核评价机制方面,充分考虑普惠金融的业务特点,在全行统一的绩效考核体系下,制定普惠金融业务专项绩效考核制度以及差异化的考核指标体系,并与一级分行的考核挂钩,以实现有效地传导和落实。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