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数字普惠金融的精准实践

今年是国务院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实施的第三年。通过连续的政策促进,普惠金融已经逐步从一个框架变为切实的行动。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在此领域专设机构、研发产品、投入资源。

更值得欣喜的是,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今天普惠金融领域能够更精准、更高效地覆盖更多的人群,“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被大大化解。

近期,《农村金融时报》记者深入普惠金融实践第一线,在河南、陕西、福建、浙江等地,见证了数字技术给普惠金融领域带来的改变。

兰考 普惠之花盛开在希望的田野上

兰考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还对几年前到兰考调研金融扶贫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彼时,兰考金融精准扶贫启动不久,从县容县貌上还未看出金融扶贫的显著成效。如今的兰考县城已呈现出另一番景象:蓝天绿地、茂林粮丰,新城美景到处都是兰考人脱贫致富、普惠金融落地开花的果实。

作为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在兰考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可复制推广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对于助力贫困县域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6年12月26日,人民银行联合有关部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河南省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兰考县成为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试验区获批以来,按照总体方案要求,人民银行联合有关部门和河南省政府引导河南辖内金融机构以破解农民融资难、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不足、信用建设滞缓、信贷风险防控弱等问题为导向,注重增强广覆盖、低成本、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稳步推进试验区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其中,数字普惠技术让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可得性有了跨越性进展。

在兰考县仪封乡代庄村便民服务大厅里,记者见到了正在使用“普惠通”APP的村民代红。他告诉记者,兰考农商银行给他进行了普惠金融授信,等手中5万元的小额农户贷款到期还完之后,就在手机上操作申请普惠金融贷款。“方便!”代红对这个平台如是评价。

据悉,“普惠金融一网通”平台和“普惠通”APP是人民银行郑州中支组织搭建的综合性公共金融服务平台,打通了运营商与金融机构、社会机构的连接,将账户管理、融资、保险、证券、理财、惠农补贴等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业务整合到平台,百姓可通过平台“一站式”选择机构和服务。同时,围绕非金融的公共领域进行功能拓展,将人民银行金融知识宣传、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推送到平台上,为农民提供多层次、多功能服务,并进一步考虑加载普惠授信的全线上流程,释放金融机构人员少、成本高的压力。该平台的研发上线与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结合,使兰考打通县域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成为现实。

兰考县副县长秦向辉告诉记者,“普惠通”APP上线以来硕果累累,作为“一平台四体系”之一,积极助力兰考探索金融发展之路。截至2017年12月,注册用户突破1万人次,用户在平台申请业务笔数超过1000笔,其中普惠授信申请笔数超过700笔,累计业务申请金额超过3000万元,让当地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了普惠金融带来的实惠。

伴随兰考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创建工作的开展,普惠金融的理念已经扎根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更加清晰,有力助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17年2月,兰考县成功脱贫,成为河南省首个“摘帽”的贫困县。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刘国强在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一周年座谈会上表示,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以来,按照总体方案提出的工作任务,围绕建成全国普惠金融改革先行区、创新示范区、运行安全区的目标,在提高县域金融服务覆盖面、创新开展普惠授信、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和支付环境建设、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成效值得肯定。

截至2017年9月末,兰考县普惠金融指数在全省107个县(市)中排名第2,较2016年提高19位。对今天的兰考人而言,脱贫已经成为过去时,奔小康已经成为全体兰考人的新征程。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普惠金融与民生紧密相连。未来兰考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工作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尽心尽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普惠金融之花盛开在希望的田野上。”人民银行郑州中支行长徐金诺充满信心。

宜君 把“责任田”做成“示范田”

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南缘浅山区的铜川市宜君县,沟壑纵横,群众居住分散,农业产业单一,是国家级贫困县。

2002年5月,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开始定点帮扶宜君县。2016年4月27日,经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报请总行批复同意,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正式成为全国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

多重机遇叠加,宜君普惠金融改革正绽放出勃勃生机。截至2017年9月末,宜君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62亿元,同比增长17.74%;通过推进便捷金融基础设施工程,实现了“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乡镇”;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41亿元,同比增长8%;反映试点推进效果的“宜君指数”由试点前的20.45上升至43.32。

在这些可喜的数字背后,既有宜君县干部、群众的踏实苦干,也有人民银行总行及西安分行、铜川中支和全县金融机构的戮力耕耘。

多年来,人民银行立足宜君县区实际,始终坚持基础设施与产业培育并进、扶贫与扶智并重、资金支持与政策扶贫并行,在种好定点帮扶区县这块“责任田”的基础上,遵循金融规律、用好金融办法,努力打造金融扶贫的“试验田”、“示范田”,积极探索实践“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央行方案。

随着普惠金融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各项金融、财政政策不断落地整合,在人行铜川中支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以“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为基本模板,催生出了地方经济活动的新载体——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

2017年4月24日,“宜君县彭镇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正式揭牌。该服务站按照“五站统建、五员一体”的总体思路,采取集“农村金融服务站、农村电商服务站、农村商超服务站、农村物流服务站、信息采集服务站”为一体,集“金融服务员、网络推销员、产品销售员、物流配送员、信息采集员为一人”的模式建设,是新一批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中的典型,实现了“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乡镇”。目前,入驻服务站的机构有8家:1家京东物流公司,农行、农信社、邮储银行、长安银行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人寿保险、人保财险、人寿财险3家保险机构。

谈及设立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的思路,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白鹤祥表示,该服务站按照“政府平台、市场运作”的原则,遵循市场化路径,体现了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原则,解决了服务站本身的供需平衡问题,实现了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的长期运作。

“建设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是增强金融服务可得性、覆盖面和便利性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延伸金融服务半径,活跃金融市场、降低金融成本,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白鹤祥说。

这只是宜君县普惠金融实践成果的一隅。“服务创新+金融扫盲+便捷设施”的普惠金融“宜君模式”得到业界的广泛好评。正如人民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易纲在人民银行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2017年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上所说,人民银行党委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发挥央行优势,围绕把定点扶贫的“责任田”做成金融扶贫的“示范田”理念,全面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全力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

宁德 数字普惠“上山下海”

33岁的郑祥安是福建省宁德三都澳海域的一名职业渔民,他从事这个行业已经25年了,在他的渔排里养了40万尾大黄鱼,到码头需要开船20分钟。此前,由于交易地点分散,交通不便,现金一度成为海上养殖户和上游原料商、下游水产商之间唯一的支付方式。

“以前水产商晚上来收鱼,在海上交通不方便,都要拿着大笔现金,多的时候100多万元,少的时候也有20-30万元,真是‘数钱数到手抽筋’,还怕收到假币。”在三都澳的鱼排上,郑祥安对记者说,“是手机银行让我们的交易从线下的现金变为线上24小时随时转账,方便又快捷。”

郑祥安口中的手机银行是人民银行宁德中心支行与宁德农商银行合作的,针对海上养殖的交易特点的“海上移动银行”产品之一。现在,郑祥安只需要在手机上点一点,买饲料和卖鱼的钱就可以实时到账。

据记者了解,“海上移动银行”依托手机终端完成交易资金结算,大大延伸了银行服务半径,解决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深受广大养殖户和商户的欢迎。截至2017年10月末,宁德环三都澳地区手机支付用户数203.36万户,2017年1至10月,该地区通过“海上移动银行”共办理业务1.25亿笔,金额2804.17亿元,分别是2012年业务发展之初的2.56倍、16.47倍、3.82倍。

除了“无现金”支付,宁德农商银行还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与海上的商户合作建立了海上便民服务点,可以24小时为海上渔民提供小额现金存取款、取社保等服务,给渔民们提供了很大便利,而且不收任何手续费。

宁德农商银行业务发展部经理黄婉秋告诉记者:“比如,周边渔民在海上便民服务点取社保,否则他们就要坐船到镇上的农商银行去支取,来回30多元钱的路费,费时费力成本高。在我们布设了海上便民点之后,他们来我们这边就可以取现金了。”

此外,宁德的普惠金融还借助“垄上行•背包银行”服务模式“上了山”。这得益于人民银行指导寿宁县涉农金融机构组建志愿服务队伍,他们统一配发一个背包,一台平板笔记本电脑、一本日志、一份台账、一套宣传册,深入偏远农村走村串户,上门为农民提供小额扶贫信贷、银行卡开卡、手机银行开户、金融知识宣传等服务,手把手指导农民使用手机银行。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末,“垄上行•背包银行”服务的足迹遍布全县1300多个村,累计驻村服务1800个工作日,举行村级富民卡推介会21场,完成精准建档整村推进43个村,评级授信9490户,金融扶贫成效明显。

“普惠金融‘宁德模式’实现了市场与行政推动并举,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重,具有乡镇全覆盖,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等特点。”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行长单强说,“接下来,福州中支将结合福建实际,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基层央行助推脱贫攻坚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探索出更多项接地气、有特色、行之有效的做法。”

宁波 数字、精准、可持续

“最后一公里”的鸿沟,在浙江宁波也被填平。

李玲维是宁波市奉化区山下地村山峰超市的老板娘,她还有一个身份是奉化农商银行助农金融服务点“站长”。

“今年我已经为村民处理了1万多笔业务,其中还不包括缴水电费业务。每天早上人流量很大,都需要排队的。”李玲维告诉记者,这个设在她超市里的助农金融服务点的服务涵盖结算转账、定活互转、余额查询等,村民可以做到“基本金融不出村、综合服务不出镇”。

目前,这样的助农金融服务点已经在宁波辖内实现了全覆盖,全市2273个行政村已设立了3203个服务点。同时,信息管理系统也已建成,利用网络地图软件,各商业银行可实现对服务点的动态化、规范化管理,以及查询和使用的可视化。

同样是宁波,记者在北仑区吉利汽车春晓基地产业工人服务站里,见证了工人足不出厂,便可享受取现、转账、网上银行、消费投资等便捷金融服务的场景。工人刘梦芸告诉记者,她是来服务站了解理财产品的。“去最近的银行需要两个小时,现在方便了,宿舍楼下就可以随时咨询。”

据吉利汽车春晓基地财务部部长刘从容介绍,这个服务站是由兴业银行北仑支行打造的,银行工作人员每周上门1至2次,专门为产业工人提供金融服务,开业以来,服务站日均业务量有300多笔。

北仑区大型企业云集,吸引了50万名产业工人来就业。北仑区常务副区长滕安达告诉记者:“绝大多数的产业工人不是本地人,其中大部分人与银行的交集基本局限于存取款、汇款、转账这类支付服务,相当于长期游离于金融服务体系之外。我们推动金融机构为产业工人提供金融服务,有助于稳定企业员工队伍,从而有利于制造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为解决产业工人信用信息缺乏的问题,该区在14家企业试点产业工人信息采集,已将1.2万名工人信息导入宁波市普惠金融信用服务平台,开放共享给金融机构。截至目前,该区已在全省率先将2500名高技能产业工人的职称信息导入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为产业工人提供信用增进支持。

围绕融资、支付两条主线,北仑以数字技术为依托为产业工人开发了10余项特色金融服务产品,数字普惠金融的魅力在这里得到了彰显。

在金融科技加速发展的势头下,依托数字技术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更全面、精准、可持续地为小微企业、“三农”、创业创新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宁波是2015年国家发改委和人民银行批复的5个移动金融试点城市之一,在技术和理念上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积累了一定基础。

“在立足移动金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这是人民银行对宁波普惠金融的定位。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行长朱文剑告诉记者,自2015年人民银行在宁波设立普惠金融试点以来,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宁波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沿着“数字、精准、可持续”的道路,在建造数字化的金融基础设施、创新数字化的特色融资产品、推广数字化的农村支付服务、打造数字化的城市便民金融服务等多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构建起强大的普惠金融生态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满意度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也在基础设施体系、信用服务、融资服务、支付服务、金融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朱文剑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新型智慧标杆城市’‘名城名都’战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