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1月上旬,位于三江平原腹地的黑龙江建三江垦区白雪皑皑,气温直逼摄氏零下30度,但这丝毫没有影响秋粮收购火热的进程。
到达黑龙江富锦市万里利达粮食储备公司(下简称万里利达)时天色已黑,库区内的工作却丝毫没有停歇。《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十几辆满载稻米的卡车陆续进场,扦样、分样、化验、称重、卸车等一系列流程井然有序。
“现在已经接近尾声了,今年我们这秋粮收购十分平稳、顺畅,政策性收购进度比去年同期更快。”万里利达总经理赵万里对记者表示。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近日发布的信息印证了赵万里的观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农发行累计发放秋粮收购贷款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212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油1217亿斤。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粮食收储体制、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已经扑面而来。秋粮收购能够在这样重要的时刻保持稳健、顺畅的背后,凝聚了多方的努力。
收好秋粮从细节做起
秋粮收购时间短、任务重,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将上千亿斤的粮食归仓入库并非易事,粮食质量、收购资金、农民利益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精细化地考虑周全。
在万里利达的交易大厅,记者看到在醒目位置张贴着2017年最低收购价稻谷收购质价政策的公告牌、水稻收购价格表等,让农民可以清晰了解有关政策。同时,大厅配有全流程监控的显示屏和透明的化验窗口,农民可以随时看到检测流程。
“售粮农民从进园区扦样开始,就可以全流程通过监控视频关注到自己送来粮食的情况,最终的检验结果也在大厅的大显示屏透明对外公布。”赵万里表示。
赵华冰是万里利达的一名化验员,记者见到她时, 她正在熟练地从样盘中均匀地取样投入测试仪中,测量稻谷的含水量。她告诉记者,自从收购开始后,这里便24小时工作接受农民售粮,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化验2500份的谷样。
“农民认可检验结果,决定售粮后,只要留下银行卡和身份证,我们上传给中储粮,中储粮很快就会将款打到农民卡上,很便捷。”赵万里表示。
万里利达是中储粮政策性秋粮收购的一个委托收购点。中储粮自身在建三江垦区还设有一个直属库和两个分库,秋粮收购在这里也同时进行。
“从现场的扦样开始,各个环节我们都是服务当先。别看是小细节,但一头关系着国家粮食的质量,另一头关系着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每个环节都要考虑细致,做到公平、公正。”中央储备粮建三江直属库有限公司于朝阳告诉记者,以扦样为例,他就要求扦样员从车箱的多个点取样,以保证客观公正。
记者看到,中储粮建三江直属库内从扦样开始的各个环节都是在不同的房间密闭隔离的,彼此之间只有一个小窗口供传递样品,以此避免人为的干预。而给农民配备的等待室内则有全流程的高清监控视频屏幕供监督观看。
“我感觉,现在农民最大的要求就是公平、正义,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要让他们感觉到这点。”于朝阳表示。
保障资金由前期抓起
根据托市收购的政策,只要农民将符合质量要求的粮食售到政策性收储指定的库点,便能粮出手、钱到账。上千亿斤的粮食收购,就意味着需要准备上千亿元的资金用于支付。在每年的粮食收购季,这项工作可谓举足轻重。
作为粮食收购资金供应的主力军,农发行自成立以来就将其作为自身的核心业务,并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坚持在不“打白条”的前提下防控风险的指导思想和坚持“多收粮、收好粮、防风险”的总体要求。
即便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每年粮食收购季来临之时,农发行从总行到主产区的各分支机构都严阵以待,提前准备,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据了解,早在2017年中旬,农发行就在其年中行长会议上对秋粮收购工作做出整体谋划,研判形势并组织开展粮油市场化贷款促销、客户营销培育、信贷队伍建设等基础性工作。随后,一系列的专题会议将秋收信贷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等进一步明确。
在黑龙江,农发行各级行均成立了秋粮收购信贷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资金供应管理组、宣传舆情防控组和督察督办组,要求各级行“一把手”对秋粮收购工作负总责,主管行领导具体负责,小组成员跟踪督办的组织架构。同时,下发秋粮收购各项准备工作时间表,对收购网点布局、贷款资格认定、信用评级评定、授信额度核定、用信额度审批、收购预案制定等工作明确了具体完成时限,并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
据悉,今年在秋粮收购前,农发行黑龙江分行已经对政策性和市场化收购的网点都做好了提前布局,政策性收购方面公布委托租仓收储库点531户,市场化收购布局收购企业192户,基本实现县域范围内无收购资金空白点。
“之前我们开会研究认为,2017年建三江地区秋粮收购工作形势较为严峻。”农发行建三江支行行长张洪昌告诉记者,一方面托市收购启动时间较去年延后,大量粮食留存在粮户手中,存在保管不当影响质量的风险;另一方面,随着种植生产成本增加,粮户对价格期盼较高,而2017年最低收购价又降低了。
“收购旺季到来之前,我们会和中储粮等几方密集沟通,预测今年建三江加上辐射的周边地区可能收购量会达到860万吨,需要资金大概281亿元。可以说现在是送款到粮库,只要托市收购政策宣传的时候,收粮的铺底资金就已经在粮库备好了。农民现在都知道,只要把粮卖到托市收购指定的点,钱不是问题。”农发行佳木斯分行行长杨秀东对记者表示。
杨秀东所提到的这种提前预测、筹措资金的工作模式,在业内被直观地称为“钱等粮”。据了解,2017年秋收季,农发行黑龙江分行筹措到位秋粮收购资金1020亿元,等粮入库,同时,该行还帮助收购企业及时办理贷款手续,确保售粮款及时兑付给农民。
信贷投放用制度管起
粮食收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价格、天气、仓容等因素都会对收购产生影响。因此,要保障秋粮收购信贷资金的有效、安全投放,需要一套全流程的制度与之配套。
在建三江,记者了解到,农发行建三江支行对外建立了同粮食局、国有农场、中央储备粮直属库、国有粮库等的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各方信息畅通、协调有效;对内,农发行建三江支行则建立了周例会、月总结制度。
“周例会上,客户经理、客户主管都要汇报最新的近况,并对未来几天的天气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预测,为收购资金做好预测。如果遇到粮款需求高峰,就要开启绿色通道,保障资金足额到位。”杨秀东表示。
据悉,到了收购旺季,由于收粮24小时不停歇,农发行也由此实行行长带班制度,取消节假日,由各分支机构的行领导带队前往收购一线,及时了解粮款支付结算中遇到的实际需求和问题,并给予及时解决。
“除了发放贷款,我们还要做好监管工作。目前的库主要是有中储粮直属库、中储粮委托的政府控股的国有粮食企业的库、租赁仓库和市场化收购的四类库点,其中市场化的库最难监管,因为是动态的,有的粮食是在途的。”杨秀东表示。
据悉,现在通过远程监控等手段,可以相对较为便捷地开展非现场监管。“建三江支行一共22个行员,发放的贷款高达1000亿元,因此非现场的监管是主要手段,我们有很多行长每天睡前都要再看一遍监控,发现异常就直接开车去了。”杨秀东表示,经过几年这样的周密部署,目前各方信息越发透明,情况也越来越好。
“正因为准备充分、部署到位,尽管2017粮食年度托市收购启动时间比上一收购季晚20天左右,但最终的收购进度却快于同期。到2017年末,农发行发放到位资金497亿元,收购粮食294亿斤,进度完成80%以上。”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行长陆建新对记者表示,除了收购进度快以外,2017年收购季还呈现出市场化收购平稳,支持粮食加工转化稳步推进等两大特点。
据悉,2017年是玉米临储政策取消的第二年,农发行黑龙江分行主动顺应形势变化,创新支持方式,确保改革实现预期目标。到年末,市场化收购类贷款发放25亿元,特别是依托粮食信用保证基金政策,向78户企业投放贷款18亿元,引导和培育多元主体参与收购,没有出现区域性“卖难”问题,较好地履行了改革过程中的“托底”作用。
同时,农发行黑龙江分行把支持加工企业发展作为服务粮食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方面,向五常金福泰等15户企业投放贷款7亿元,支持企业收购原粮和就地加工,擦亮龙江绿色品牌,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发展,由服务粮食收储主导银行向服务粮食信贷主导银行转变。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市场经济的原则就是资源有效配置。未来我们可以选择农业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企业,择优支持。为农业的收购、生产、加工、销售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是农发行未来在黑龙江的机遇所在。”陆建新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农发行黑龙江分行累放粮食收购贷款522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320亿斤。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