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村镇银行的十年答卷

十年前的三月,因为一家小银行的成立,四川仪陇县成为了镁光灯下的主角。在当时的很多人眼中,去参与筹建一家村镇银行,绝对是站上了风口。

大浪淘沙始现金,从被追捧、到发展减速、再到踏实前行,村镇银行这个新兴的群体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在这十年中,一些专注于此的机构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办法,让这个新兴群体在我国的农村领域扎根生长,成为弥补金融服务空白的一支重要力量。

为了深入了解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记者到河南、湖北、四川等地,一线走访了多家村镇银行,探究其发展之道。

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

时间回到2006年12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让村镇银行这一新兴的概念进入人们视野。

2007年1月,银监会进一步印发《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披露了筹建此类机构的细节,2007年3月,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在四川仪陇正式挂牌成立,村镇银行的试点工作开始进入实际操作环节。

在此之后,村镇银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几个阶段:初期在6个省、36个县(市)小范围开展试点,07年扩大了试点,到09年经过国务院同意又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

“当时村镇银行的概念一下子火了,很多的大企业都想找途径能够入围参与筹建银行。金融机构也很积极,大型银行、外资银行、城商行都纷纷抛出自己设立村镇银行的计划。”一位经历过此过程的金融业人士回忆。

十年转瞬即逝,村镇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后起之秀,走村串巷,通过扎根村镇,立足“三农”的金融模式,探索新型农村金融的革新之路,将金融服务渗透到了原有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区域和领域,成为“三农”金融的新风景。

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巨变,从“乡下掘金”到“致富帮手”的巨变,从“政府推动”到“市场引领”的巨变,从“步履蹒跚”到“蹄疾步稳”的巨变——湖北银监局局长赖秀福用四个“巨变”总结了村镇银行的十年发展之路。目前湖北省已实现村镇银行全覆盖。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数达到1519家,其中64.5%的村镇银行设在中西部地区。经过十年的发展,村镇银行的资产规模已达到1.24万亿元;贷款余额7021亿元,其中农户及小微企业的贷款合计6526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3%,50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达到了80%,户均贷款41万元。村镇银行存贷比74%,居所有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首位。

银监会农村金融部副主任马晓光近日表示,目前,村镇银行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1213个县市,覆盖率达到67%,辽宁、贵州等10个省份已实现省内的全覆盖;在全国75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中(不包含西藏),村镇银行已覆盖401个。

马晓光认为,村镇银行已经成为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金融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一支新生力量,更成为促进农村金融服务质效提升的“助推器”。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同全则表示:“村镇银行发展十年来,对于农村金融市场而言最大的变化是增加了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增强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户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对于许多村镇银行及其发起行和投资者而言,最大的收获可能是从无到有,经历了艰苦的创业和跌跌撞撞的摸索,逐渐探索出村镇银行发展的路径与模式;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最大的收获可能是政策初衷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扎根“三农”的初心不改

“燎原之势”的造就,与村镇银行扎根县域、支农支小的金融服务密不可分。

“村镇银行因‘三农’诞生,最后必须依靠‘三农’实现可持续发展。”五年前,本报记者在仪陇惠民村镇银行采访时,该行行长李川曾这样说。

为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十年来,村镇银行精确市场定位,因地制宜,通过错位竞争和经营模式的创新,致力于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差异化、特色化和精细化的金融服务。十年来,村镇银行切实发挥管理半径小、决策路径短、经营灵活的优势,在满足农村客户“短、小、频、急”的信贷需求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在国家级贫困县湖北蕲春,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以下简称“中银富登”)已在“支农支小”的路上探索了七年。

蕲春是李时珍的故乡,今天,作为著名药材的蕲竹、蕲艾、蕲龟、蕲蛇这 “蕲春四宝”给当地“三农”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经过一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企业已经初具规模,目前蕲艾种植面积达到500亩,员工人数突破20人,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左右。这一切都归功于中银富登的45万元贷款。”艾师傅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志祥对记者说。

艾师傅科技有限公司,是蕲春县一家集蕲艾种植、研发、生产、销售、电商为一体的“互联网+”现代企业。2015年,蕲艾在蕲春县大范围推广,但因缺乏流动资金,该公司种植规模不到50亩,因此陈志祥申请贷款四处碰壁,公司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最后,在中银富登蕲艾种植户产品推介会上,该行了解到陈志祥的困难,并在走访调查后为其发放了45万元贷款,解了他的资金难题。

陈志祥的经历,是中银富登服务“三农”的一个个例,更是遍布全国的村镇银行支农支小的一个缩影。

中银富登不仅根据当地情况进行了金融产品创新,同时,为解决小微企业在贷款过程中缺少抵押物的共性,放宽了贷款抵押物的敞口,包括一般银行无法进行抵押登记的小产权房、无证房产;并与村委会合作,接受企业、农户集体土地房屋抵押等,尽最大努力满足客户的贷款需求。

四川仁寿民富村镇银行则在业务开展中结合地域、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探索总结出“银行+公司+农户”、“银行+协会+农户”、“银行+担保+农户”、“银行+合作社+农户”、“银行+社区+农户”、“银行+经销商+分销商+农户”、“银行+行政村+村民”的服务“七模式”,极大降低了农户获取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

湖北大冶泰隆村镇银行借鉴发起行“三品三表”信贷调查技术,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等融资难题;针对农村种养业设计的“稻谷贷”、“养殖贷”、交通运输业设计的“货运贷”、农村消费需求设计的“泰好贷”、临时资金周转困难设计的“接力贷”等“千家万贷”系列产品,对一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实行免担保,贴近农户需求,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

“我们立足农村、农业与农户,重点支持家庭农场、种养殖专业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深加工、个体商贸及农村消费等领域,贷款投向全部涉农,涉农贷款占比达100%。”该行行长李丹阳对记者表示。

在调研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这几家村镇银行都是针对原有农村金融的难点做文章,从而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和自身成长的双赢。

监管与发起行为村镇银行兜底护航

村镇银行目前已设立1500多家,资产质量良好,风险可控。业内普遍认为,其中一项关键的因素就是银监会在最初成立村镇银行时,设置的“主发起行”制度,并对主发起行的持股比例进行了科学的设定。虽然该制度在设置之初颇受争议,但实践证明,发起行制度对村镇银行的稳步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马晓光介绍:“在村镇银行制度的设立之初,银监局就设计了村镇银行一定要引入主发起行的制度。主要的考虑是,银行是有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对经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要求非常高,所以对银行要实行严格审慎的监管。通常来讲新设立一家银行,确实存在起步成本高、面临困难等诸多的情况。发起行对设立的村镇银行在资金、技术、人才、系统支撑等多个方面都能够提供系统的支撑和服务。”

在村镇银行设立之初,为了防范风险,银监会要求主发起行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但随着机构的不断成熟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诉求,在2012年5月,银监会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到15%。

在2014年12月,银监会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文件中提出在坚持主发起行最低持股比例的前提下,可按照三个有利于原则调整主发起行和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有利于拓展特色金融服务、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

“合理设置发起行的持股比例,可以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其中,让村镇银行的发展更具活力。”一位村镇银行的行长对记者表示。

四川银监局局长李国荣表示,四川银监局明确要求各发起行和股东要给予新设村镇银行实实在在的支持,推动其平稳起步发展。要求村镇银行股东“三年不分红、原则不贷款”,确保利润留存村镇银行,厚植发展基础。

在对发起行制度的研究和落实中,许多机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中国银行和新加坡淡马锡共同发起设立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模式值得借鉴。

自2011年3月,第一家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在湖北蕲春开业,中银富登就按照批量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式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目前,旗下共在全国12省市设立了82家法人银行,78家支行。

中银富登总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中银富登的主发起行中国银行采用了村镇银行项目指导委员会和筹备组相结合的公司治理方式。项目指导委员会由中行与富登金融双方派员组成,成员均是各自高管,负责对村镇银行项目的重大战略问题进行商议和决策;在联合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筹备组承担村镇银行管理总部职能,负责项目的日常监控和中后台服务。

“从实际运行情况看,这种管理方式相当有效,既确保双方股东对项目方向性问题的把控,又保障了村镇银行日常经营决策的独立和高效。”上述负责人说。

此外,中行在人才培训、信息科技、结算体系、运营服务及流动性保障等方面对村镇银行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例如,村镇银行依托中行的结算服务体系,以低成本方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金融基础设施,并承诺给村镇银行项目30亿元的流动性支持,为村镇银行发展提供保障。

除了制度设计,银监部门对村镇银行这类新群体的有效监管也成为其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

据湖北银监局副局长阙方平介绍:湖北银监局克服监管资源不足的矛盾,对村镇银行实施“绿黄红牌”监管的创新监管方式,即对监管指标达到良好的村镇银行实行绿牌监管,适当减少现场检查频次;对监管指标出现下迁趋势的村镇银行实行黄牌监管,加强风险提示;对核心监管指标不达标的村镇银行实行红牌监管,加大现场检查频率,并要求发起行履行大股东责任,限制股东分红,督促其限期整改。

经过十年的考验,村镇银行的发展由量增到质变,不少发起村镇银行数量较多的主发起行,需要更加有效的指导、更加专业的管理。据了解,银监部门还将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村镇银行管理模式,更好地实现村镇银行的“规模化组建、集约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未来村镇银行这个群体还会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将会享受到这一新型机构带来的改变。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