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农商银行跨区域发展之路

原标题农商银行跨区域发展的村镇银行之路

农商银行对发起、设立、增资村镇银行依旧热情不减。

日前,上海银监局发布公告,批复同意上海农商银行向旗下三家位于山东的村镇银行增资。增资后,上海农商银行对宁阳沪农商村镇银行、泰安沪农商村镇银行、日照沪农商村镇银行的持股比例将分别达到62.59%、75.70%和68.29%。这是该行首次对旗下村镇银行的持股比例提高至51%以上。

透过现象看本质,热情背后其实是农商银行跨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但跨区域发展也是把双刃剑,既促进发展,也带来风险。

农商银行的热情

农商银行对村镇银行有多热情呢?据《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报告(2016)》显示,截至2016年2月,全国共有279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发起设立了村镇银行,其中农商银行(含农村合作银行)占到50%,同为区域性银行,城商行只占到30%。

农商银行已经成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力军,而随着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越来越多,部分农商银行所控股的村镇银行已渐成规模。

上文提到的上海农商银行,截至2016年底持股的村镇银行已达35家,主要分布于山东、湖南、云南等地。从持股比例看,该行持股的35家村镇银行中,除崇明沪农商村镇银行和深圳光明沪农商村镇银行持股比例低于50%外,其余持股比例均为51%。

同样在积极布局村镇银行的重庆农商银行在2017年对其发起设立的8家村镇银行进行了9次股权收购,共涉及收购资金约3.7亿元,该行对这8家村镇银行的持股比例由此前的51%提升至收购后的80%甚至90%以上。

不只在布局上颇具规模且持股比例较大,部分农商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也上了轨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常熟银行发起设立的30家村镇银行,净利润贡献率提升超7个百分点。九台农商银行的33家村镇银行同样经营良好,营业收入总计15.24亿元,占集团总营业收入的26.1%。

但村镇银行带给农商银行的也并不全是好消息。记者在梳理上市农商银行年报时还发现,有3家A股上市农商银行旗下的村镇银行在经营上出现了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亏损。江苏张家港农商银行主发起成立的江苏东海张农商村镇银行在去年亏损1830.70万元,山东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仅获得51.01万元的利润。年报显示,两家村镇银行的总资产分别达18.76亿元和7.71亿元,资产利润率不容乐观。

江苏无锡农商银行也有着类似的情况。2017年,该行主发起成立的泰州姜堰锡州村镇银行和铜山锡州村镇银行的净利润分别为-448.18万元和33.55万元。

尽管两家主发起行未在年报中给出这些村镇银行经营情况的解读,但数据显示,这四家村镇银行中除了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外,其余三家村镇银行去年的资产和负债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经营规模有所萎缩。

江苏江阴农商银行旗下的村镇银行甚至面临涉诉的问题。年报显示,该行主发起成立的宣汉诚民村镇银行共牵涉进6桩诉讼中,四家恒丰银行的分支行以及内蒙古鄂尔多斯农商银行分别对宣汉诚民村镇银行发起诉讼要求赔偿,案件目前尚在审理中。此外,兴业银行宁德分行起诉鄂尔多斯农商银行,并追加宣汉诚民村镇银行为第三人,目前该案已终止诉讼。

尽管宣汉诚民村镇银行没有披露经营情况,但涉诉已经影响了母公司的财务情况。江阴农商银行的年报透露,宣汉诚民村镇银行已经为这些诉讼计提了1.32亿元的预计负债。这一数字也影响了江阴银行的业绩:该行2017年营业外支出为1.34亿元,较同期增长5683.69%,占当年净利润的17.41%。

由此可见,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并非一本万利,如果经营不善,村镇银行还将对主发起行产生负面影响。

划算的选择

虽然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并非一本万利,不过想要跨区域发展的农商银行仍对此趋之若鹜。

问及为什么要跨区域发展,东部某农商银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不能满足农民的基本需要,这是我行实行跨区域经营的一项重要动因。另外,我行所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国有银行、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间借贷组织共同参与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我们想要在业务上有所突破,因此选择了跨区域经营。”

事实上,要实现跨区域发展并非只有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一条途径,还有开设异地支行、并购等方式,那为何还有这么多农商银行选择设立村镇银行?

对此,上述负责人表示:“大规模发展异地支行需要大量消耗资本,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可以引进当地的企业入股,资本金消耗可控。同时,还能够得到监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从而构建与当地政府、企业的良好关系,可以更快的融入该区域。所以,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仍是跨区域发展的重要方式。”

如此看来,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似乎是农商银行跨区域发展最划算的选择。但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也并非毫无标准。从选址上来看,自村镇银行设立初期,银监会就提出了“东西挂钩、城乡挂钩、发达与欠发达挂钩”的“三挂钩”政策。

一位监管人士向记者表示:“我们目前确实有政策导向,如果一家发起行在西部地区发起设立了较多的村镇银行,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补偿,即给予其在东部沿海地区发起设立一家村镇银行的机会。这样就是为了鼓励他们多在西部缺乏金融供给的地方设立村镇银行。”

此前银监会日前印发的《关于开展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和“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村镇银行区域挂钩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在原有挂钩政策的基础上,新增两项新挂钩政策:一是连片特困地区的县市执行与国定贫困县相同的挂钩政策;二是考虑到青海省的县市普遍还是属于欠发达,将青海所有县市都视同国定贫困县执行相关挂钩政策。

对此,广州农商银行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我行遵循监管政策导向,坚持以下两个原则:一是批量化组建,连片培育。分批向监管部门报送发起设立规划,以发挥规模效应。二是严格落实‘东西部指标挂钩’的监管要求,并优先覆盖欠发达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粮食主产区,为消除金融空白,落实普惠金融贡献应有之力。”

除了要符合监管要求,农商银行在关于村镇银行的选址上还会从自身的角度考虑哪些问题呢?

广州农商银行方面表示,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广州农商银行表示对村镇银行的选址还有完整而审慎的决策流程,对拟设地开展深入的市场调研。

“具体来说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当地金融竞争的充分性,是否存在对三农及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空白,是否为村镇银行与其他银行开展错位竞争提供足够的市场空间。二是当地涉农及小微经济的体量及比重,是否为村镇银行的培育发展提供足够的客户基础。三是当地政府及监管部门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四是当地信用环境。” 上述广州农商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当地社会经济环境是否有利于村镇银行在落实监管导向的前提下,建立可持续的商业经营模式。”

据了解,自2010年8月起,广州农商银行相继在全国9省(市)联合当地优质股东,发起设立24家珠江村镇银行,选址除了广东省内,遍及我国中西部。截至2017年6月末,珠江村镇银行存款余额351亿元,贷款余额214亿元,农户及小微企业贷款占比90%。

跨区域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虽然可以帮助地方性银行拓展服务范围,有效规避对单一地区、单一顾客群体以行业地域性集中过度依赖的风险。但新的风险往往也伴随而生。

上述东部某农商银行的负责人表示,虽然村镇银行属于独立法人,但是村镇银行的内控制度、工作流程大多是从主发起银行照搬过来,由于主发起行和村镇银行的区域差异,容易出现制度不适用或执行不到位现象。银行业务各模块的内控管理措施也可能因为执行不到位而导致操作风险。特别是由于监管不到位而导致组织经营决策错误、责任人缺位或履职不到位等情况。此外,在刚开始实行跨区域经营的时候,由于缺乏经验,如果过分注重加快跨区域经营可能将不利于本地区的市场业务。如果盲目坚持“做强做大”的发展思路,不能合理平衡本地区经营与跨区域经营的资源配置效率,最终将得不偿失。

管理模式各不同

面对分布在不同省份的、存在地域差异的村镇银行,作为主发起行的农商银行如何才履行好自身职责呢?这就涉及到主发起行自身的实力,也关系到主发起行设立村镇银行的战略定位。

在广州农商银行投资与机构管理部总经理李泽华看来,主发起行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模式是圈养式,即发起行管人、管财、管物、管贷等,实行严控的分支机构管理模式;第二种模式则是放养式,即发起行除履行股东之责和必要的发起行之责外无管理,由经营层全权负责经营,自由发展;第三种模式是放管结合式,即发起行有管有放,管高管、管方向、管机制,放具体事务,不干预正常经营。

针对主发起行各异的管理模式,时任银监会农村金融部主任郭鸿曾指出,这些模式都是主发起行根据自身管理理念和经营需要,在村镇银行培育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形成的,以期实现在充分尊重村镇银行独立法人地位的前提下,加强对村镇银行管理与服务。但是,随着规模化组建村镇银行的数量逐渐增多,部分主发起行发现现行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管理成本高,协调难度大的不足逐渐显现,在IT建设、产品创新、人才培训等方面,无法单独针对村镇银行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银监会在年初发布的《关于开展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和“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将试点投资管理行模式以解决现行管理模式中的问题。

时任银监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部市场准入处处长朱惠春就指出,投资管理行模式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投资管理行是独立的法人,可以更好地统筹集中优势资源,比如IT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为村镇银行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支持,补齐现行管理模式存在的中后台服务短板,提高管理效率。第二,政策制定者赋予了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一些中后台服务职能。投资管理行可以针对村镇银行的客户、产品、服务特点,建立专门的制度安排,包括对村镇银行的风险识别、风险监测、风险处置,以及流动性支持等,构建小法人、大平台机制,提升村镇银行的管理能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第三,有利于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入股。

对此,有业内人士就指出,农商银行频频增资村镇银行,提升自身控股比例,正是为了试点投资管理模式做准备。

不过,投资管理行模式并非适合所有主发起行。有监管人士就指出:“村镇银行主发起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既可以选择实施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的模式,也可以继续采用现行有效的管理模式。”

李泽华就介绍了广州农商银行在第三种模式的基础上升级后实行的“等级行分类管理+一行一策”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各村镇银行的综合经营情况进行分类,再根据不同的分类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 李泽华说。

具体来说,机构管理部将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根据综合经营情况分为一类行、二类行、三类行。对综合管控能力强、综合经营情况良、各项监管指标达标、法人人格相对独立的一类行,采取准放养式管理,即除高管、战略、依法合规等基础性管理措施外,其他由村镇银行自行管理。对自我管控能力较弱,经营情况一般的二类行,实行放管结合。对于自我管控能力弱,经营情况差的三类行,则实行准圈养式。对人、财、物、贷款等实行严控,严格执行发起行的管理要求,发展上求稳。

除此之外,在村镇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普遍的诱惑就是“垒大户”、“赚快钱”。针对这一问题,广州农商银行为使村镇银行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不偏移,将发起行成熟的金融产品经本地化改造进行植入,通过丰富的产品线为支农支小提供“武器库”。同时,对村镇银行行产品创新给予专业指导和系统支持,对成功产品总结经验,组织市场调研与移植推广。

李泽华还表示,“产品带动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考核引领,守住自己的市场定位。”据了解,机构管理部将体现“支农支小”导向的业务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和高管绩效合同。对重点指标予以关注和监测,配套开展审计工作,严格督导村镇银行不偏航、不越位。

本报记者田耿文对本文亦有贡献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