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惑

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可或缺。不过,最近不少以粮食种植为主营业务的新型经营主体却陷入了纠结和迷茫中。

《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年在黑龙江、江苏、河南等粮食主产区,因为粮价下跌等因素,部分新型经营主体面临亏损,种粮积极性受挫,甚至有人将流转的土地退回,不再耕种。

尽管新型经营主体的选择更多是一种市场行为,但其中蕴藏的风险,以及对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趋势的影响不容小觑,值得引起重视与关注。

挣扎在亏损的边缘

“今年玉米产量总体来说比去年要低,主要是粮食价格太低,承包土地的全部亏损。”黑龙江孙吴县沿江乡哈屯现代玉米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跃龙向记者表示。

王跃龙说,今年他们合作社入社土地是2万多亩,另外承包土地1万多亩,全都种的大豆等作物,没有种玉米,今年的收入也比去年低一半还要多。

浙江金华市蒋堂镇种粮大户陈建军今年共流转了1400亩土地种植水稻,租金一亩500元。“因为是整村连片流转,所以租金还算便宜,不过目前收入和成本也就刚能持平,国家给的补贴就当利润了。有的种粮大户还持不平的。”他说。

江苏省金湖县银集镇种粮大户陈道传今年流转了3800多亩土地。他告诉记者,今年苏中地区夏粮普遍欠收,多数农民亏损,即使秋粮丰收、价格正常,每亩纯利最多200元,300亩地的纯利最多6万元。

“我们这些流转了几千亩地的大户之所以还在坚持种粮,因为我们都普遍购置了大型农机具,投入很大,如果不种地,农机具基本上就是废铁了。”陈道传说。

对于粮价的下跌,哈尔滨银行农村金融部副总经理杨德明对记者表示:“主要是两方面因素。一个是气候因素,今年有4000万亩农田受到旱灾影响,另外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后,玉米价格走低。”

不过,他表示,由于农民对今年粮价的预期比较明确,所以不少人很早就处置了耕地,虽然不至于亏损太多,但是受到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正在东北调研粮食问题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副研究员伍振军向记者介绍了整体情况。据他了解,目前种粮大户的亏损在东北粮食主产区普遍存在。

“这边土地租金大概是450-500元一亩,加上种子、化肥、机械、雇工等,种植一亩地的成本约为 800元。但是今年黑龙江玉米价格不太好,一斤不到5毛钱,一亩地产量1400斤,收入不到700元。这么看来,每亩地要亏损100元左右。”伍振军说,“不过比较好的一点是,国家还有200多元的补贴。如果没有补贴,亏损面就更大。”

可见,成本高、利润薄已经成为各地粮食种植的新型经营主体的常态。不少种粮大户处在亏损边缘,他们更多的是依靠补贴,来达到收支勉强平衡。

不过,伍振军认为,粮价下跌也有一定的必然性。“拿玉米来说,国际上的玉米价格比国内要便宜六七百元。短期内可以通过临储的手段把价格拉高,农民可能会获得一些薄利,但这肯定是不可持续的,长期还是要回归市场。”

新型经营主体的困扰

“流转的土地越多,亏得越多”,这已经成为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心头的一大痛点。

“照今年的收益来看,明年土地流转的价格会更低,我们虽然有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但是效益在这摆着,农民都不太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了。”王跃龙说。

在江苏省,同样的故事也在上演。在如东县,家庭农场主陶素英前年流转了100多亩地种粮,流转合同期限为5年。不久前,她挨家挨户上门恳请乡亲理解,因为她要退出流转土地。

陶素英所在村党总支书记黄华说,村里的5家家庭农场都在退田,退了三分之一的面积,还有一些退不掉的,就硬撑着继续种。

杨德明告诉记者说:“新型主体对政策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有意识地减少了耕种面积,但是也有一个惯性,这么多年一直大面积种粮食,不可能一下子全改过来,还是需要一个过程。”

目前,江苏省农业部门已经注意到今年土地流转中出现的“毁约退地”现象。江苏农委经管站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土地流转始终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可以积极引导,但土地经营权是否流转、流转给谁、流转多长时间、以什么价格流转,都要由农民自己做主,不得强行推动。

尽管会对农业的规模化经营造成一定冲击,但土地流转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中国农业大学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何广文对记者表示:“农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就是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适度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合作经济、龙头企业。未来新型经营主体会不断涌现,这是政府早就在推动的,是大的趋势,个别人的退出不会逆转这个趋势。”

事实上,困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远不止土地流转这一件事。杨德明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主体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到底应该种植什么作物。“水稻的价格还算比较平稳,但玉米、大豆,还有一些杂粮,价格不太好,进口的同种粮食又便宜,所以大家比较迷茫。”

此外,缺技术、不懂管理也成为不少新型主体经营不善的原因之一。陈道传告诉记者:“前些天,一位在洪泽县承包1000多亩农田的金湖人,年已60多岁,原来搞工业的,由于没有种植技术、不懂得农田管理,以致出现严重亏损。”

江苏农委经管站上述负责人说:“对于流入较大规模土地的主体,农业部门主要是帮助农民充分考察其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避免有热情无实力的主体盲目进入农业产业,或经营规模与实力能力不匹配,给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带来风险。”

政府引导不可缺位

对于仍然不太成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言,由于发展时间尚短,不管是在成本的把控,还是在对接市场的能力上,都有待磨炼和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引导十分关键,对于其中的风险也应当引起重视、及早关注。

“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道路并非坦途,发展中还会遇到很多困境,除了自身的经营能力之外,还面临着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等。”何广文说,“所以我们还需要一些配套服务和支持体系,比如经营能力的提升、技术和管理培训,以及普惠金融的支持等。”

在粮价的调控上,伍振军建议,最核心的是要减少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让粮食的价格回归市场。他表示,我国已经加入WTO,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农业,对粮食补贴太多会违反相关规则,极易引起投诉。

“对农民的补贴要体现在8个字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因此,可以将补贴资金更多投入在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另外要把土地小块并大块,更多使用机械,节省人工,这些都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伍振军说。

在土地流转的调控方面,江苏省农委经管站负责人告诉记者,现阶段还是要坚持适度规模为主,防止部分主体土地规模过大带来的经营风险。农业部门要了解掌握当地规模经营主体的经营状况,通过多种途径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避免因其经营困难而“撂地跑路”,给农民利益和农业生产带来损失。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功能,及时受理并妥善调处各类土地流转纠纷。

“土地流转费归根结底是市场形成的,政府不能干预,但是,政府有关部门能不能根据粮食生产现状和市场价格走向,给出一个流转费的指导价,并组织土地的流出方和流入方根据实际情况协商调整流转费?”陈道传说。

对于新型主体到底应该如何选择产业,杨德明对记者表示:“还是需要国家更高层次的指导,引导他们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在防控风险方面,比如省里也开了玉米收储的会议,在政策上做出了一些指导,合作社等主体本身也要多去了解市场信息,学习怎么去跟市场对接,不能全部依赖政府。”

根据一直以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验,杨德明介绍说:“好的特色产业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比如在农产品的选择上,我觉得一个是从食品安全角度,可追溯的农产品体系是一个方向,还有一个是绿色食品,都可以实现跟市场的精准对接。”

此外,伍振军提出,政府调控政策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粮价的调整要早作调整,有效引导农民预期,不能“马后炮”,让农民措手不及。“其实这些新型经营主体,他们即使亏了,也没有特别指望政府来帮他们,他们更多的是希望政策的稳定性,这恰恰是我们做得不够的地方。”

例如,不少农民提出,玉米临储价格由1.12元调低到1元是在2015年9月,而东北的玉米10月就收割了。“要是早说了,我就不种了嘛,价格这么低,收上来还要赔钱的。”有农民说。

又如,2016年小麦的托市收购价是在2015年10月发布的,然而10月份小麦早已种好。“合适的话,最好提前半年,在2015年四、五月份就发布。10月麦子都已经种了,发布这种价格农民只能被动接受。”伍振军说。

农金机构大有可为

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是政府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各家农村金融机构支持的重点,每年中央1号文件都会提出相应的政策要求。

不同于工商业等其他市场化的主体,农业的生产还面临着自然灾害等更多的风险。如何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助他们避免损失、度过难关,农村金融机构大有可为。

杨德明表示:“我们哈尔滨银行对新型主体一直是比较支持的,对比较困难的农户和企业,信贷政策上也都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和应对。但是从产业来讲,我们还是建议国家多指导,作为金融机构,有信息也会提前推荐给这些主体。比如,我们有‘三农’公众号,会定期发布一些信息,比如今年玉米的价格和政策,供大家进行阅读。”

据了解,目前江苏省已经调整了农业规模经营扶持政策,政府财政资金重点扶持承包经营规模为100-300亩的适度规模经营种粮农户。承包种粮规模在100-300亩的叫作家庭农场,规模300亩以上的叫种粮大户,对于后者既不限制也不扶持。

“今年上半年,各地种粮大户亏损引发矛盾的现象较普遍,甚至有违约弃田跑路的现象,但在经营规模适度、实行精耕细作的家庭农场,这种现象还没听说过,证明重点扶持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的做法是正确的。”有江苏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不少经营特色种植的家庭农场效益还是相当可观。在盱眙县维桥乡培波家庭农场,南瓜、辣椒、火龙果种植不仅给农场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不少把土地流转出去的村民也实现了增收致富。

对于流转土地大户来说,短缺资金是最大难题。在解决流转土地短缺资金方面,盱眙农商行创新“三农服务协会”担保贷款新品种,并以1:10放大授信,助力农村土地加快流转,以示范村组为先行,以大场大户为重点,以农业龙头和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以实现农民、企业、银行、政府四赢为目标,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据该乡党委书记倪金科介绍,到目前,全乡土地流转耕地已经达到2万多亩,转租耕地的农户达到500多户,流转后的土地今年全部种植西瓜、蔬菜、稻虾混养等高效农业,有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为进一步降低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以及种养大户的生产经营成本,盱眙农商行还持续加大信贷支持,进一步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实行利率优惠政策,提高其授信额度。

盱眙马坝佳盛果蔬种植家庭农场刘群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家庭农场贷款200万元,2016年盱眙农商行将其贷款利率优惠20%,仅贷款利息每年节约4万元左右。

盱眙农商行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该行累计向该乡500户种养大户发放土地流转贷款3200万元,流转土地2万亩,发展家庭农场123户、专业合作社76户、种养大户301户,有2714户农户自愿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流转土地,其中扶贫户722户,并带动周边村组2342人就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打工创收“坐地生金”。

“像小微企业创业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创业都能成功,即使出现亏损也是正常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说,农业创业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如果经营不善,将土地转让退出,这也是市场化的选择,不必大惊小怪,要容许他们有失败和试错的机会。”何广文说。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