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左中旗 金融撬动幸福路 家家户户牛羊壮

  见习记者 田耿文 通讯员 王文林

  2020年1月,记者一行来到位于内蒙古东部区通辽市的科左中旗,这里已是冰封大地,白雪皑皑。

  科左中旗,全称科尔沁左翼中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较大的农牧业旗县,全旗488个行政嘎查村,54万人口,农村人口近90%,这里也是蒙古族人口绝对数最多的旗县。2011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贫困人口13.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0.6%。区域性集中特殊贫困特征明显。

  “近年来,我旗结合实际,充分发挥金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杠杆作用,认真探索金融扶贫模式,通过开展扶贫小额信贷,扶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提高贫困户发展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科左中旗旗委书记刘百田对记者说。

  金融杠杆撬动幸福生活“上门”

  1月13日傍晚,记者在科左中旗金融办同志带领下,驱车来到巴彦塔拉镇宝日花嘎查崔玉云家里。

  今年50岁的崔玉云,2016年外地务工时因事故导致右手残疾,只能回家务农。经镇村两级评议比对,最终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帮助崔玉云早日脱贫,2016年7月,政府协调金融部门为其申请50000元金融扶贫贷款,作为发展养牛产业的启动资金。在村里养牛专业户的带领下,他选购了6头精良基础母牛,当年就产了6头小牛,获利40000元。

  2017年,他又得到产业扶贫资金补助款6400元,利用这笔钱又购买了一头基础母牛。2018年通过政府协调获得信用社贴息贷款40000元,购买4头基础母牛。

  说话间,崔玉云领着记者来到牛棚圈,“这头小牛犊是昨天降生的,现在就能卖6千多元,再养两个月就可以卖到1万多元。我家现在共有大小牛25头,到明年这个时候可以达到40多头。”崔玉云喜上眉梢:“现在存栏18头牛按市场价估值23万元左右。我都没想到发展牛产业竟让我们家这么快就脱贫致富了。”

  这位有着沧桑经历的农民大哥,拉着记者滔滔不绝地述说着,当年发生事故后,本以为“幸福生活”已与自己无缘,谁想到仅仅三四年的时间,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成了家,更致了富。

  “我们老两口发展了自己的养牛事业,儿子也得到了国家教育扶贫的补助金。村里人都说我们是‘幸福之家’。”崔玉云发自内心的感慨:“没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没有镇村两级领导的关心帮助,尤其是我们旗金融扶贫的力量,我们哪会有今天的幸福。”

  金融扶贫是科左中旗扶贫攻坚中的重要形式。刘百田告诉记者,科左中旗首先成立了由分管副旗长任组长的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旗扶贫办、金融办主要负责人组成,确保了金融扶贫工作专人抓、专人管。

  为了促进金融扶贫工作规范运行,组织召开全旗金融扶贫现场推进会议,健全完善了“旗乡村”三级金融扶贫服务体系建设。

  接下来的时间,科左中旗派驻金融干部下基层,旗委政府协调金融部门,精选20名熟悉基层金融扶贫工作的优秀干部到全旗20个苏木乡镇场挂政府副苏木乡镇(场)长,专门负责协调推进金融扶贫工作。

  这些挂职的班子成员,帮助乡村两级做好政银对接工作,通过发放政策须知卡、送知识上门,按照帮贫困户实现“能贷款、会用款、还得起款”的基本标准,全力推进金融扶贫贷款工作。

  同时,科左中旗建立旗级金融扶贫服务中心、乡级服务站、嘎查村级服务部,负责政策宣传、信息采集、贷款受理和贷后管理等工作。坚持“户贷户用”方向,对有发展生产意愿、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做到“应贷尽贷”,对不符合扶贫小额信贷的,认真做好政策宣传及发放入户调查告知书工作。对贷款即将到期还有贷款意愿或者还款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银行机构提前介入,开展无还本续贷业务,保证贷款贷得出,还得上。

  发展金融扶贫,就必须提前做好预防金融风险的屏障。科左中旗制定“旗乡村”三级金融扶贫风险防控预案和应急预案,全面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组织苏木乡镇场和嘎查村,层层建立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台账,督促贫困户将贷款资金用于发展种养殖产业,并给予技术指导。对贷款和产业发展存在异常的,及时上报后,再由旗金融办、扶贫办组织相关单位,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防范控制风险,确保贷款“贷得准,有效益、促脱贫、收得回”。

  金融扶贫风险防控工作的关键在于防止发生逾期贷款和及时化解逾期贷款。为此,旗扶贫办、金融办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由4个工作人员组成的专题“逾期贷款提前预警工作小分队”,主要负责针对近两个月内即将到期的贷款,协调承办银行采取短信、电话提醒等方式向贷款户提前提醒,并将汇总名单于每月15日前报送至“预警小分队”,由小分队会同苏木乡镇场对即将到期贷款实行风险评估,严防出现逾期。

  因地制宜 养牛才是“硬道理”

  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是金融扶贫最好的施展舞台。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紧密结合,会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发挥事半功倍的成效。

  记者一行离开崔玉云家后,遇到了54岁的村民白沙那巴特尔,他曾经也是科左中旗巴彦塔拉镇宝日花嘎查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告诉记者,2018年他通过土地流转,承包100亩土地发展种植业,但因雨水不好种植的玉米收成甚微。

  “当时,我急得不得了,镇村及包联干部得知后赶到我家,告诉我不要在种植业上冒太大风险,我们这片地域还是适合发展畜牧业。”白沙那巴特尔回忆道。后来,旗里提出发展肉牛的号召,改变了很多村民不切实际的发展理念。

  经过不断开导沟通,白沙那巴特尔“转行”畜牧业,申请产业扶贫信用社金融扶贫贴息贷款,以扩大自身的养殖规模。

  “科左中旗近两年发展养殖业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吸取了2018年前后很多村民在种植等产业上不成功的教训,大家已经认识到如今已不是广种薄收的时代。发展产业必须要因地制宜、精准选择。”刘百田对记者说。

  据刘百田介绍,发展畜牧业一直是科左中旗产业扶贫的核心思想。2014年开始,依托“金融扶贫富农工程”贷款及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共扶持贫困户购买基础母牛4万余头,扶持贫困户购买基础母羊2.23万只,实现有养殖能力的贫困户家家有牛,户户有羊,为贫困户增收2.6814亿元。

  2018年以后,科左中旗旗委政府更是坚持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参与、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贫困户用金融扶贫贷款买牛、羊等牲畜发展养殖。通过发展养殖业,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充分激发了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参与养殖产业链实现增收。

  对能贷能养的贫困户,帮助建棚舍、建窖池,鼓励自繁自育自养,形成“小规模大群体”,共帮助贫困户建棚舍1900余座、13.56万平方米,建窖池近700座、2.78万立方米;对能贷不能养的贫困户,利用财政资金购牛,通过合作社合养、大户托养、亲友代养等方式养牛。

  同时,通过信用社向牧谷养道及天润蓖麻投放扶贫再贷款5600万元,农业银行通过向成峰牲畜交易市场、丰润牧业及惠群肥业提供贴息贷款,投放“强农贷6000万元,共扶持五家扶贫龙头企业,增强了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共带动4000户以上种养殖户,形成龙头牵动、产业带动、以工促农的新格局。

  “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自治区级风险补偿资金5000万元,放大十倍强功效,全旗累计投放富农贷及扶贫小额贷款156219.14万元,惠及35470户,其中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35948.14万元,惠及贫困户8675户,累计贷款贴息1064.2万元,6331户。”刘百田兴奋地和记者算起了账。

  如今,科左中旗众多像崔玉云和白沙那巴特尔这样“曾经的贫困户”,通过精准养殖产业发展和各项扶贫政策的扶持,让原本贫困的家庭,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阳关道。

  记者一路走访,看到的是村民们脸上散发的光彩,听到的是周边时常传来的“哞哞”“咩咩”此起彼伏的声浪,愈发感受到了村民们发自内心的幸福和对生活的无限憧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