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龙:省联社应牢牢把握发展的大方向,保持极强的战略定力

  农金网安徽省合肥市讯(农村金融时报 记者魏再晨)在12月18日举行的“牢记初心使命 践行普惠金融——农信系统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上,浙江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小龙介绍了浙江省联社及浙江农信在发展壮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方面的经验。

  截至11月末,浙江农信存款余额23099亿元,贷款余额16229亿元,市场份额逐年提升、稳居全省第一,近年来发展速度是省内国有大行平均的两倍;不良贷款率1%,拨备覆盖率585%,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57亿元。王小龙表示,浙江农信的资产质量、经营效益在全国所有万亿以上资产的银行中处于第一方阵,与上市银行中的“头部企业”如招商、平安等相比也毫不逊色。

  谈及浙江农信的发展特色,王小龙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在发展方向上,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把服务挺在最前面;在防控风险上,坚持久久为功,牢牢抓住风险背后“人”的根本因素;在经营理念上,培育竞争优势,持续形成“小而美、小而优、小而强”的差异化发展特色。

  王小龙认为,省联社最重要的职责是牢牢把握发展的大方向,保持极强的战略定力,还要发挥省级平台优势,做行社做不了、做不好、做了不经济的事,提升系统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法人行社应被给予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从而持续激发其发展活力,引导其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农信社特有的竞争优势,形成“小而美、小而优、小而强”的差异化发展特色。

  在风险防控方面,王小龙分析,银行是经营风险的机构,发生一般性风险可能尚属于正常现象,但发生重大风险,其根源往往都是道德风险,特别是对于农信社这样的小法人行社来说,人比资本重要,化解风险不能单靠资本解决,而是要有极强的定力和耐心抓好干部队伍建设。要想真正解决风险问题,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抓好行社领导班子这一关键少数,特别是配好行社“一把手”才是正道。

  因此,省联社应把资源更多地聚焦到管队伍、管班子、管关键少数上来,而不是在管具体的业务和事情上与行社争权夺利,持之以恒,情况一定会慢慢好起来。

  以下为王小龙讲话全文

保持定力 行稳致远

浙江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

王小龙

(2019年12月1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合肥,共同参加“牢记初心使命 践行普惠金融—农信系统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非常感谢中银协的精心组织和安徽省联社热情周到的安排。今年是安徽省联社成立15周年,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浙江省联社对安徽省联社成立15年来取得的辉煌成绩表示热烈祝贺!

  今年对于很多省联社来说都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2003年,国务院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国发〔2003〕15号),拉开了上一轮农信社改革的大幕,各省联社随后纷纷组建。8个月前,也就是4月18日,是浙江省联社成立15周年的日子。15年来,浙江省联社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我们提出的“切实把农村信用社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好”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殷切嘱托,带领全省农信系统坚守“姓农、姓小、姓土”的初心和使命,取得了令人自豪的发展成果。到11月末,浙江农信存款余额23099亿元,贷款余额16229亿元,市场份额逐年提升、稳居全省第一,近年来发展速度是省内国有大行平均的两倍;不良贷款率1%,拨备覆盖率585%,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57亿元,质量、效益在全国所有万亿以上资产的银行中处于第一方阵,与上市银行中的“头部企业”如招商、平安等相比也毫不逊色。同时,我们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深度融入县域治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今年2月20日,浙江省委书记车俊亲临省联社调研,充分肯定我们是“做业务最实、与民企最亲、离百姓最近”的银行。借此机会,我主要有三点体会和大家分享。

一、在发展方向上,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把服务挺在最前面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牢牢把握发展的大方向,保持极强的战略定力,是省联社最重要的职责所在,也是浙江农信15年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

  自2004年省联社成立后,我们历届党委班子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提出了一系列战略理念。从“做小不做大、做实不做虚、做土不做洋”的“三做三不做”经营理念,到 “姓农、姓小、姓土”的核心定位,“服务为先、风险为基、盈利可靠”的发展逻辑,再到“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建设全国一流社区银行”的愿景目标,“把服务挺在最前面”是贯穿其中的中心思想,也促使我们在实际行动中,始终着眼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了大量短期看投入大、见效慢,但有利于民生福祉和社会发展的事。

  比如,自2008年起,我们连续11年开展“走千家、访万户、共成长”活动,发动全系统5万多名员工累计走访了2441万户家庭,121万个企业,同时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乡村治理有效打下坚实基础;2013年,率先全国实施《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构建了“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服务体系,全省每10位老百姓就有8位是我们的客户,每3户家庭就有1户获得我们的贷款;2018年,围绕浙江乡村振兴示范省建设、“最多跑一次”改革等中心工作,我们积极出台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提出“5年新增5000亿贷款”服务乡村振兴,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的主办银行,利用营业网点积极承接自然资源、人社、公安、税务、公积金、市场监督管理6个部门的116项公共服务,覆盖所有县(市、区)、乡镇;今年以来,我们大力创新“党建+金融”服务模式,与省委组织部、省两新工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行农信系统与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共建推动金融更好服务乡村振兴的通知》,将地方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与农信金融服务有机结合,主动融入社会治理,成为县域治理现代化的共建者。

  现在回过头看,我们提出的战略和理念,与国发〔2003〕15号文提出的农信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办成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农信社管理交由省级政府负责和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四自”原则)等重要原则是高度一致的,与全国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也是高度一致的。而正是对这些战略和理念的坚守,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我们不仅有力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自身发展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成功经受住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银行业“两链”风险和金融业脱实向虚乱象等三大考验,在风险波动中实现逆势增长,用实践证明了这些战略和理念是符合农信实际、行之有效的。

二、在防控风险上,坚持久久为功,牢牢抓住风险背后“人”的根本因素

  十多年来,全国农信系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绝大多数省份都是规模最大的金融系统,但部分农信机构较高的风险,是我们当前面临最突出的问题。用什么方式化解这些风险,是关系未来改革的焦点之一。

  我们的一个体会是,银行是经营风险的机构,发生一般性风险可能尚属于正常现象,但发生重大风险,其根源往往都是道德风险,特别是对于农信社这样的小法人行社来说,人比资本重要,化解风险不能单靠资本解决,而是要有极强的定力和耐心抓好干部队伍建设。过去,一些农信社通过简单的引进外来资本、股份制改造等技术性手段改善了经营指标,表面上看是化解了一时的风险,但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并非治本之策,而且往往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反而埋下了另外更大的风险隐患。所以,要想真正解决风险问题,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抓好行社领导班子这一关键少数,特别是配好行社“一把手”才是正道。

  当然,罗马非一日建成,干部队伍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我们说要以极强的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久久为功。比如我们台州的仙居农商银行,在2003年改革前整体资不抵债,省联社通过调整优化该行领导班子,连续选派政治过硬、有担当、能力强的干部,历经三任一把手、十年不懈的努力,把一个原来风险高发的“困难户”转变成为现在全系统名列前茅的“标杆户”。这其中有一个关键在于,管人、管好人是省联社最大的责任。省联社如果把资源更多地聚焦到管队伍、管班子、管关键少数上来,而不是在管具体的业务和事情上与行社争权夺利,持之以恒,相信情况一定会慢慢好起来。从浙江省联社来说,近年来我们探索出了分层分类管理考核机制、“比学赶超”活动等有力载体和抓手,进一步管好了人,也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

三、在经营理念上,培育竞争优势,持续形成“小而美、小而优、小而强”的差异化发展特色

  国发〔2003〕15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农信社办成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可以说,这个“四自”原则确保了农信社县级法人能够充分发挥其机制灵活、决策链短、地缘人缘关系紧密、产品服务更接地气等独特优势。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15年来,浙江省联社一方面发挥省级平台优势,做行社做不了、做不好、做了不经济的事,提升系统整体的市场竞争力。比如今年随着中央提出力争年底前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各类银行纷纷抢占ETC市场。到11月末,我们浙江农信新增ETC客户达到328万户,占全省总增量的49.22%。而这如果没有省联社积极对接省级交通部门,是很难通过县级行社单打独斗实现的。另一方面,我们始终坚持“四自”原则,给予法人行社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持续激发其发展活力,引导其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成就了如今全省农信系统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也推动辖内行社实现了“小而美、小而优、小而强”的发展,全省81家法人行社中,有68家是当地存款小冠军,有61家是当地贷款小冠军,有54家居当地纳税企业前五强。

  在浙江范围内,我们有“小而美”的极致追求者乐清农商行,始终坚持做小做散、错位经营,遵循不违规、不盲目、不攀比“三不原则”,不良率长期保持在1%以下,连续八年被评为浙江农信系统综合实力十强银行;有“红马甲”的首创者常山农商行,通过创造“好邻居·红马甲”这样一个特色品牌,发动全行干部员工身着红马甲深入志愿服务一线,让当地老百姓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便利的金融服务,也成为了常山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网格化”的全省鼻祖路桥农商行,通过实行金融网格化管理,以1个网格+N个丰收驿站为载体打造红色“百晓联盟”,形成了党建与业务一体联动、融合共促的双赢格局;有“三治融合”的践行者桐乡农商行,立足桐乡作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发源地,以“三治信农贷”为载体,让社会治理有了金融的载体和抓手,更加有血、有肉、有力量;还有“道德银行”的建设者余姚农商行和建德农商行,通过“道德”与“信贷”的联姻,让好道德成为获得贷款的通行证,在有效缓解农民融资难问题的同时,更弘扬了有德者有“得”的社会正能量。

  这些行社的发展模式,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在“四自”原则下孕育而成,都是充分发挥了农信社特有的竞争优势,都形成了“小而美、小而优、小而强”的差异化发展特色,都是实践证明的成功模式。我相信,这样的例子在各省农信系统中都不胜枚举,而且也是有数据支撑的。从全国来看,农信系统市场份额一般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于发达地区的,农村高于城市,从今年10月末各省农信系统在当地的存贷款市场份额情况来看,排名前10的农信系统中很少有来自经济大省。

  从系统内部看,那些分散的“小”行社,反而比集中的“大”行社发展得更好。比如温州主城区有3个区,分别各有一家农商行,而杭州的六个区只有一家杭州联合农商行,从规模上看,温州这3家行已经接近杭州联合,但是从在当地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来说,却是温州的3家小行更好。所以,我们相信,只要在国发〔2003〕15号文的“四自”原则下,充分发挥小法人“小”的优势,就必然能够走出一条小而美、小而优、小而强的农信特色发展之路。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农信社改革至今,全国农信系统已经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就,面对日趋复杂的发展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更需坚持正确发展方向,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砥砺前行,久久为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一起努力创造农信系统的新辉煌。

  最后,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