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金网黑龙江讯(农村金融时报 记者黄力辉)近日召开的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化险高质量发展推进工作会议上。大兴安岭农商银行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农合机构代表做了典型发言。
大兴安岭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为客户介绍产品
这家成立于2010年12月29日的黑龙江省首家农商银行始终秉持“支农支小支散”的经营方针,于改革中求生存,于创新中求发展,逐步成长为黑龙江省农信系统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多方扶持,聚力凝心推改革
改制前,作为该行前身的加格达奇区农村信用联社因体制机制僵化、经营手段落后,企业活力不旺。2010年初,按照省联社的总体部署,该行领导班子下定决心对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在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和省联社的大力支持下,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从筹建到开业的全流程。
2012年,该行通过股权链接方式对辖内农村信用社实施股份制改造。2016年,完成了全辖县级联社改制农商银行工作,再次走在全省前列。在普惠兴安的同时,该行放眼全国,做为主发起行,2011年和2014年分别在黑龙江、海南发起设立了5家惠丰村镇银行。2018年在湖南、内蒙古等地发起设立了4家村镇银行。目前,该行设立的村镇银行经营态势良好,品牌影响力和服务当地经济能力显著提升。
——坚持底线,合规经营控风险
该行坚持以党建统揽全局,不断强化党委的决策核心作用。围绕“回归本源、服务实体、防范风险”等方面先期做好顶层设计,将党的领导写入《公司章程》,坚持将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前置程序,形成了“党委领导核心、董事会战略决策、监事会独立监督、高级管理层全权经营”的公司治理体系,公司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以“安全性”为第一准则开展合规经营和风险控制,按照风控要求合理设置了职能部门,流程银行建设做到了全业务领域、全操作环节、全经营管理层面的覆盖。将全面风险管理做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头戏,把各类风险都纳入管理范畴,以主要监管指标和重点业务指标为核心分类推进实施,切实提升风险管理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经过不懈努力,该行经营合规有序,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是全省不良率最低的农商银行,监管评级已连续八年被评定为2级以上。
——坚守定位,支持实体促发展
一是坚持“三农”、中小微服务定位。2018年全辖累计投放各类贷款303.89亿元,投放涉农贷款74.17亿元,涉农贷款余额55.12亿元。当地贷款市场占有率始终在30%以上,涉农贷款市场占有率在60%以上。坚定不移地加强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将优先服务优质民营企业、优先服务重点行业、优先发放小额贷款“三个优先”写入年度信贷工作指引中,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提高普惠金融覆盖面,全面完成了“两增两控”指标。二是积极支持地方经济转型发展。2014年大兴安岭停止商业采伐以来,累计为当地优质森工企业贷款续贷82笔,金额10亿元。配合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将信贷资源投入碳汇产业,发放全国首笔最高额林业碳汇质押贷款,被评为2016年“全国十大绿色金融事件”之一。三是提高政治站位,做好金融扶贫。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及省联社关于金融扶贫相关要求,脚踏实地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助力贫困户生产脱贫。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259笔,余额1061万元,投放产业扶贫贷款20笔,金额3163万元。四是坚持业务创新驱动。2015年“微系列”贷款试水互联网金融获得了成功。2018年提出了打造“粮食银行、普惠银行、平台银行、数字银行”的新战略目标,新产品“大行贷”“兴农贷”及“金玉满仓”农村产业链金融平台实现了互联网金融回归本源、反哺我省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全省首创的“O2O生活圈—兴安惠商城”项目已成为知名的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自主研发的“信合同利”理财产品被评为“中国农村金融十佳品牌创新产品”。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革为大兴安岭农商银行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从一家区域小行迅速发展成为辖3家县级农商银行及9家村镇银行的金融企业集团,从业人员近千人,累计向地方政府缴纳税款3.38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了“标杆农商银行”“全国十佳农村商业银行”和“全国十佳创新合作银行”等多项荣誉称号。
大兴安岭农商银行董事长韩德斌表示,未来路上,大兴安岭农商银行将做“专注主业、回归本源”的忠实践行者,致力于以金融服务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科技支撑打造“小而美银行”,为推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