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北京农保模式成范本

  政府是后盾、企业是桥梁、农民是基石、财政支持是润滑剂,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由“政府牵头、企业实施、财政支持、农民受益”的农业保险运行模式得到监管部门首肯,并有可能成为全国农业保险的范本。
  “通过北京市政府的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在北京的发展还是很充分、比较成功的,北京的农业保险模式很有借鉴与示范作用,争取把这个模式推广到全国去。”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近日在北京进行农业保险工作调研时说。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北京进行农业保险工作调研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北京进行农业保险工作调研
 


  据《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了解,自2004年以来,连续7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对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农业保险风险高、赔率高、费率低,属非效益型险种,做农业保险利润微薄。为了一份责任,各大国有保险公司纷纷开办了农业保险业务。从农亏商补,到政府补贴,再到现在的低利润经营,农业保险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坎坷发展之路。

农业保险承担的是服务“三农”的任务,要把农业保险办成民生工程

  “我们要把农业保险办成民生工程。农业保险就是要为农民兄弟的生产生活保驾护航,我们对保险公司每年两审,一张一张保单地审,我们不能让农民交的钱打水漂儿,不能让他们的钱白花。”周延礼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在农业保险刚刚起步、最困难的时候,我们的国有保险企业有责任承担起这份重任。
  他分析说,农业保险承担的是服务“三农”的任务,北京的“三农”更是意义重大,不同于一般地区的“三农”,它是安定团结的重要体现。“三农”工作的好坏,对实现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历史意义。从北京的模式来看,农村保险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
  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北京市分公司总经理刘显龙对此深有感触。这家公司以前是亏损经营,以商补农,也就是用商业保险的利润来补给农业保险。在刚刚起步的几年里,因为入保的农户少,他们做的是亏本的买卖,甚至停发了奖金,可他们却没有因此亏农民兄弟的救命钱。
  2008年6月30日,一场冰雹让北京房山区一个村庄入保的果树损失严重,他们核实后,以最快的速度一次性理赔了600多万元。当他们把钱送到房山地区受灾农民手中时,有的农民激动地说:“太谢谢了!我们看到你们,就像汶川人民看到了解放军!”
  有了政策与财政的支持,保险企业要做的便是做好实施与服务工作。为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中华联保进行了服务创新,推出了“理赔一卡通”,只要农民办一张银行卡,他们就会将理赔款直接拨到卡上,免除了一切中间不必要的环节,净化了市场。这也成为了他们一切为民的佐证。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海平说,给农民理赔时不要太计较,不要小气,有政府财政做后盾,你们放心地、一门心思地为他们做好服务,这就是服务“三农”的最好体现。

  很多农民还不能理解农保,政府、企业联手让农保之路不再坎坷

  自2007年推出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从项目落实,到财政支持,再到监管,进行了一系列部署,探索出了一条“政府牵头、企业实施、财政支持、农民受益”的良性运行之路。
  以玉米项目为例:每亩上缴的保费为32元,其中北京市政府补贴50%、地方政府补贴30%,农民自缴保费只有20%。也就是说,每亩玉米地农民只要上缴6.4元,就可享受每亩400元的风险保障。
  据统计,2009年北京市农保共收取保费3.45亿元、参保农户24.26万户次、总保险金额89.44亿元。随着投保农民的快速增加,自2009年始,农业保险公司终于开始了赢利。截至2010年10月末,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实现保险金额87.88亿元,实现保费收入3.52亿元,参保农户26.5万户,合计赔付支出1.84亿元,受益户5.23万户。而北京市承办政策性农业保险的3家保险公司实现承保利润7232.08万元,连续两年实现了农业保险业务的盈利。

  农保在人才、产品项目、服务创新等许多方面还存在着发展瓶颈问题

  尽管北京农业保险之路令人欣慰,但业内人士认为,农保行业还存在着许多发展瓶颈。
  农民的保险意识还不够。虽然交纳的农业保费并不高,大部分农民会觉得,如果今年的天气好、运气好,这保险费不是白交了吗?和一家一户的农民打交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农保行业还需要花大力气做大量的普及与宣传工作。
  懂得农业知识的人才急缺。农业保险对人才的要求很高,需要大量“知农  时、懂农事、察民情、体民心”的专业人才。如果出了灾情,要核实受损面积、受灾程度等,工作量相当大,专业度也相当高。像洪水、旱灾、禽流感等重大灾害或疫情,往往会波及一大片地区,从事种养业的农户一般分布在乡镇以下的地方,对象十分复杂。而且大多规模很小,承保的有的是活物,理赔验损的技术含量很高。一旦发生大面积灾害,靠现有的工作人员难以应付。
  险种项目还比较单一。以北京为例,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只有18项,覆盖了全市主要农业资源近40%,是其他各省市中承保项目较多的地区。农业项目多而广,各地区有各自的农业特色,从全国角度而言,这是个十分繁杂的领域,已有的政策性农保项目不过是杯水车薪。
  周延礼在调研时提出这样一个设想:一个种植户需要流动资金,要办理小额贷款却找不到同等金额的抵押物,如果我们能推出小额贷款的保险业务,就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中国的养蜂专业户很多,我们可以推出相应的农业保险项目。显然,农业保险的险种应该使保障水平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相适应。
  业内人士认为,要在降低保险成本上下功夫,加大防灾的手段,规避风险。比如,可与地方的气象部门提前做好预知与防灾工作。在服务上还需创新,要以科学的手段和信息化建设来提高理赔的效率。农业保险的发展速度与农村金融各项政策要紧密结合,发挥联动作用。

  北京的农保企业开始走出亏损,在用稳健的脚步走并不平坦的路

  农业保险一路走来可谓是步履蹒跚。近几年来,因世界气候多变而带来的自然灾害越来越多,对于从事农业保险的公司来说,风险之大是难以想象的。而北京今年区区7000多万元的利润还要几家企业来分,再加上企业自身要支付的20%至30%的经营费用,既使份额占到近80%的人保公司,与其商业保险的巨额利润相比,也是微不足道。
  既便如此,刘显龙仍表示:“服务‘三农’对于国有企业来讲责无旁贷,为农民兄弟服务,我可以拍着胸脯说,我们在干净地做事,没有一起假理赔,没有一次套现,更没有任何潜规则。”
  作为弱质产业,农业面临的风险较大,发展农业保险就是由政府出面,保险公司实施,把每一个农民的力量组织起来,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方式,有效地提高广大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农业生产健康、平稳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
  入保和承保双方都要有长远眼光,公司今年亏了,明年可能就赢利;农户一年有灾得到理赔,保险公司就有可能得到几十年缴纳的保费。只有长期合作,才能实现双赢。
  2009年2月,中华联保公司通过农险完成了第一笔车险保费15000元,财产险保费21000元的商险保单。“以农促商”的成果虽然还不是十分显著,但却让人们看到了农险中蕴藏的巨大商业险商机。
  农业保险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更多的空白领域需要开发。虽然前方的路还很长,还将面临着许多坎坷,但农业保险正撑开它巨大的保护伞,为打造和谐农村、和谐社会构筑了牢固的地基。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