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温故2012(图文)

编者按:2012年,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日新月异。这一年,《农村金融时报》及时、深入报道农金领域出现的惠民新政策、改革新思路、农金大事件。这一年,我们站在农村金融的最前线,传达农民与各级农村金融机构关注“三农”的心声。今天,我们对过去一年所做的相关报道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一次回顾,希望读者能从中看到农村金融发展的脉络。

 

关键词: 农信社

2012年,伴随着一大批农商行的组建,农信社艰难的改革之路迎来转机。从提出深化农信社改革之日起争议从未停止,但始终未能动摇改革的信心,改革在争议中继续深化。

2012年初的金融工作会议为省联社的改革指明了方向。省联社原本是改制的产物,却变成了改制的对象。本报对这一动向及时进行跟踪,刊登了一系列重点报道。随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和本报联合开展了农信社改革深度调研活动,对江西、江苏、河北、四川等省农信联社进行实地采访。

各省联社理事长及相关负责人对省联社功能定位与转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江苏省联社理事长王晨曦认为,淡出管理与所承担的责任需要进一步明确;江西省联社理事长肖四如则建议,尽快把省联社更名为“农商联合银行”,其功能根据成员行社发展的内在需要决定。同时,他们对农信社合作制组织形式等问题展开了激烈地讨论。思想碰撞的火花为农信社改革燃起新的希望。

聚焦改革,内外兼顾。这一年,本报通过刊登《农信社改革模式激辩》、《农信社改革纷争》、《农信社深化改革进行时》系列报道、《江苏农金新战略》等文章,全面展现了农信社一年的动态,赢得多位省联社理事长的认可,在业界树立起良好的声誉。

关键词: 小贷公司

诞生于2005年的小额贷款公司自出现以来,便备受关注,或非议、质疑,或支持、鼓励。目前,全国已有小贷公司超过6000家,小额信贷更是成了2012年年度的金融热词之一。

本报刊出的《小贷公司的自豪与无奈》以第二届中国小额贷款机构联席会年会的召开为契机,为小贷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监管需求发声;针对浙江省工商局出台的业内首个针对小贷公司的监管办法,《小贷公司升级遇困》对此进行深度解读,探讨了小贷公司的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的《寻路公益小贷》从农村金融补充的角度上,结合农户和贫困农户特点,落脚农户“贷款难”的解决;《小贷公司境遇》则介绍了各个省市小贷公司发展的不同情况,探讨了小贷公司的发展空间。

而P2P则由于行业内的乱象四起、跑路多发引起了多方的热议。本报也对其进行了及时跟进:《“人人贷”疑虑》针对P2P类公司缺乏监管的身份,邀请多位专家对其风险防控进行讨论;《宜信之疑》揭示了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优易网引爆网贷危机》契入P2P网贷平台跑路一事,深究P2P行业监管乏力、自律不严、投资盲目之责。

这一系列文章的相继刊出,贴合行业动态,紧跟业界热点,被屡屡转载于各主流财经网站上,并在读者间引起了巨大反响。

关键词: 邮储银行

2012年邮储银行迎来了挂牌成立5周年纪念日,这一年该行第3次举办创富大赛。一年来,本报紧紧围绕邮储银行的一系列大事开展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去年年初本报开设《邮储银行创富大赛巡礼》专栏,采写了《创富大赛促品牌成长》、《创富大赛为小微搭建大舞台》等多篇报道。对上一年邮储银行的创富大赛进行梳理。该专栏以省(区、市)为单位对举办创富大赛各分行进行报道,写出了各省(区、市)分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以及各省(区、市)分行创富大赛的亮点。

邮储银行成立5周年之际,本报在头版刊发了《邮储银行探路5年》这篇重头报道,全面梳理了邮储银行成立5周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该行依托邮政网络服务城乡,践行普惠金融战略的独特基因。

银监会启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后,本报对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以专版形式进行报道,使读者对各家银行服务小微企业方面的优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十八大期间,本报记者采写了《邮储银行新起点》、《邮储银行:支付渠道通城乡》、《邮储银行的小微战略》等3篇报道。

通过本报一年来的报道,读者对邮储银行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的定位,以及该行自觉承担起“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社会责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使邮储银行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关键词: 村镇银行

5年前,首批村镇银行在中国横空出世,让人们对这一新兴农村金融机构充满了遐想。如今村镇银行发展势头正旺,事实证明,在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村镇银行确实提高了农村金融体系的质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一年来,本报对村镇银行给与高度关注和深入报道,和广大读者一起见证了这一新兴机构的发展。《寻缘村镇银行》一文主要介绍了本报记者走访全国首家村镇银行———仪陇惠民村镇银行进行深入报道,以其为例回顾了我国村镇银行5年来的发展状况,为这一新兴机构的未来提供了可借鉴的观点和经验。

随后本报还刊登了《农行村镇银行势头正旺》、《农银村镇银行探索发展新路》、《一个农民眼中的村镇银行》、《村镇银行坎坷路》、《村镇银行试水5年》等文章,从农行设立村镇银行、农民眼中的村镇银行等不同角度讲述了其发展路上的起起伏伏。

当然,在这个新兴农金机构系统中还存在一些漏洞。2012年12月,中银富登谷城村镇银行行长利用职务之便,涉嫌违规担保、诈骗等违法行为,在湖北的一个县城制造了一起金融大案。针对此事,本报立即刊登《行长跑了 漏洞在哪》一文,深入采访相关业内人士,得到读者高度关注。

关键词: 三大工程

农村金融机构在开展产品和服务方式的探索创新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优秀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作为对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发展潜力、最具推广价值的创新做法的总结,2012年6月12日,银监会在福建泉州召开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科学发展现场会,决定全面启动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

本报记者通过深入福建、山东等地,了解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信系统推进“三大工程”的进展程度,梳理和总结农信系统多年来服务“三农”的经验,探讨在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及解决之道 。

《银监会“三大工程”盛宴》一文,向读者介绍、分析了银监会推进“三大工程”的具体指导意见。此后,本报对“三大工程”始终保持了高度关注,推出“实施‘三大工程’系列报道”。《“三大工程”深耕农村金融》、《大别山腹地的新希望》、《普惠金融村村通》、《塞外粮仓耕耘忙》、《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等文章由点及面,全面呈现了农信系统落实“三大工程”的情况。

本报还刊发了“福建泉州系统实施‘三大工程’系列报道”,对泉州农信创新金融服务进行了多角度的观察。

关键词: 农发行

夏粮收购是我国农业最重要的大事之一,在粮食被赋予更多资本属性的当下,夏收的每一个环节都事关全局。作为夏粮收购资金供应的主力军,农发行在6大小麦主产区的分支机构都积极投入了工作,落实了农发行总行夏粮收购的政策。

正所谓夏收年年有,年年各不同。2012年夏收开始之前,市场上的大部分观点认为,市场化收购与托市收购将交织进行,托市收购全面启动的可能性不大。为此,农发行做出了全面启动、部分启动和不启动3套方案,来应对不同的市场状况。最终,由于上市后小麦价格低开,并呈现下滑趋势,托市收购先后在湖南、江苏、安徽、河南全面启动,在山东、河北部分启动。

从7月9日开始,本报推出“直击夏收主产区”系列报道,记者赴河南、安徽、山东、河北等6大粮食主产区第一线,深入采访了国家粮食储备库、收购企业、粮食经纪人、农户和农发行相关负责人,给读者带来了最真实、充满变数的夏粮收购消息。首篇报道《多变的夏收市场》见报后,本报又做了相关的跟踪报道,发表了《平稳的夏收市场》、《顺畅的夏收市场》、《乐观的夏收市场》和《稳定的夏收市场》等报道。2012年夏收所凸显的诸多新现象、新问题,目前也正成为这个市场新的研究课题。

“直击夏收主产区”系列报道在力度、广度和深度等诸多方面创下了媒体先河,让更多读者全面了解农发行的新面貌。

关键词: 农行

说到支农主力,农行作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绝对是其中之一。在同业竞争加剧、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经济下行等挑战接踵而来之时,农行依靠准确的市场定位,坚持面向“三农”、城乡联动的发展战略不动摇,县域竞争力不断增强。

为让读者对农行的“三农”业务有更加详尽的了解,本报在持续关注农行“三农”动态的基础上,着重策划了一套报道,以“农行‘三农’业务调研行”为主题,并派记者专门到河北、山东等地调研采访,最终形成8篇稿件,分别为《渠道的力量》、《对接的想象力》、《信贷新概念》、《环境的变革》、《服务的革新》、《“三农”里的高端客户》、《支农新账本》及《县域竞争力》。此系列报道一方面将农行的支农业务进行了梳理,另一方面也对读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过去一年里,本报积极组织记者深入基层,写出了《畜牧农贷喜与忧》、《润泽“三农”》、《“菜霸”和他的菜坝》、《随州链式反应》、《跨境搭桥》等一批有细节、有现场感、可读性强的稿件,旨在把农行基层分支机构服务“三农”最真实、最鲜活的一面展示给读者。同时,本报也为同业间搭建起了一个相互学习、参考和竞争的平台,让各分支机构在“特色”定位的基础上与其它机构找到“共鸣”。

关键词: 金融改革

在官方一系列涉及金融改革的政策表述中,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都是被反复强调的核心内容。那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将如何得以保障?而金融改革究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推进?

民间借贷引发的链式剧烈反应,使温州迎来了金融改革试点区的黄金机遇。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并下发了之后被民间称为“金改十二条”的总框架设计方案,温州金改正式启动。

然而时隔数月,金改似乎并没有给温州带去人们所期盼的成效,而当地“两多两难”的沉疴却反呈加剧之势。

为此,本报记者先后数次深入温州,实地走访了从中小企业到贷款公司、从金融办到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的温州金改各相关环节,并于9月10日在本报头版刊发《温州金改在等待》系列报道并配发社评,旨在反映当地真实情况与各方呼声,尝试探寻症结所在。

11月末,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实施细则终于出台。本报随即于12月3日刊文《温州金改的火候》,对实施细则进行解读与评价。而12月31日,《推介温州金改》一文又对细则出台之后的温州金改动向做了跟进报道。至此,本报拉开了由关注民间借贷升级为深度聚焦金融改革与创新的序幕,而相关报道也在业内极具口碑。

关键词: 十八大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为迎接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命运的重要会议,本报站在农村金融的角度对其做了系列报道及总结回顾。

为找寻中国农村金融十年发展路径,发现这种发展内在的规律与经验,提供中国农金未来发展的价值参考,从2012年8月20日开始,本报推出了“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迎接党的十八大”系列报道专栏,以鲜活的案例、准确的数据、灵动的文风,呈献给广大读者最真实的报道。该系列报道共有《构建体系》、《填补空白》、《大行回归》、《两轮竞发》等10篇,力求通过不同金融机构的不同视角,将农村金融在过去10年中取得的方方面面的成绩以及面临的问题详细向读者阐述。

11月5日,本报刊出编辑部文章《写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奋进在金色的田野上》,该篇报道是对之前十篇系列报道的总结,全面梳理了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得与失。

此后,本报又开辟了《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基层心声》专栏,全面报道各地落实情况。通过本报关于十八大的系列报道,我们回首了过去10年中国农村金融点点滴滴的改变,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农业保险

2012年,政策性农业保险以及涉农商业保险蓬勃发展。本报及时跟进业界动态,第一时间报道了平安保险进军农险、地震暴雨灾难后保险公司参与重建工作等新闻事件,并且适时推出了农业保险区域巡礼、解读《农业保险条例》等专题策划。

《农险市场:平安来了》报道了正大集团接手平安股份后,平安进军中国农村金融的优势以及业界的评价。这仅仅是农业保险经办主体扩容的案例之一,泰山保险获得山东省的农业保险经办资格、中航安盟辽宁分公司低调挂牌、中原农业保险公司呼之欲出。

《另一种安抚》、《应对彝良“9·7”地震灾害》报道了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等机构支持云南彝良地震和北京“7·21”暴雨等灾难后的重建工作,开辟保险绿色通道,放宽相应理赔授予,缩短理赔时限,加快理赔速度。

年度最热的新闻是农业保险的立法保障取得突破进展。《农业保险条例》2012年11月公布,从今年3月1号起正式施行。本报推出了《<农业保险条例>(草案)获批》、《为农业保险正名》、《农业保险的联动效应》等报道发布以及解读《条例》。《条例》明确,国家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条例》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将商业性农险和政策性农险放在一起的一般性农业保险法律架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