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云南农信社携手“直过民族” 共享现代金融服务

  本报记者 余连斌

  2019年10月24日,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但对于总人口仅有约7000人的云南独龙族同胞来说却值得铭记。

  这一天,“独龙族整族授信”仪式在云南省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举行。独龙江乡(独龙族整族)被人民银行授予“信用乡”。简朴而隆重的授信仪式,对独龙族来说却意义非凡,它开创了“直过民族”整族授信的先河,标志着独龙族同胞享受现代金融服务开启了新篇章。

  “直过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特殊成员。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些边疆少数民族从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而被统称为“直过民族”。云南是我国直过民族最主要的聚居区,包括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布朗族、景颇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等9个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直过民族曾生活在最贫困的地区,摆脱贫困、跨入现代文明,一直是他们的梦想。

农信社信贷支持独龙族群众发展草果种植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定决心。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深度贫困地区是云南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近10年来,云南农信社持续加大对直过民族的金融扶贫力度,从解决金融服务缺失问题到金融支持农户发展种养殖产业,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脱贫,从直过民族不懂金融服务为何物,到接纳金融服务,再到今天熟练运用金融服务,真正做到了“小康路上一个也不少”。

  从“金融空白”

  到“整族授信”

  独龙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千百年来,峡谷幽深,雪山阻隔,独龙族人过江靠溜索,出山攀“天梯”。随着1999年第一条通向外界的公路通车,打开了独龙族人与世界沟通的第一个窗口,10年之后,独龙族人闻所未闻的金融服务,更为这片天梯下的民族展开了一片“美丽新世界”。

  2010年11月24日,在独龙江乡隧道尚未贯通、大雪封山长达半年、不通宽带网络等苛刻环境下,云南农信社在独龙江乡设立的独龙江信用社挂牌开业,意味着云南农信社秉承为“三农”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担当起了独龙江乡金融服务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农信社金融网点的设立,让独龙江乡的脱贫攻坚走上快捷路,为独龙江乡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截至2019年10月末,独龙江信用社累计为独龙族群众发放贷款786笔3025万元,支持农户发展草果、重楼、羊肚菌等种植业,以及独龙牛、独龙鸡等养殖业。同时,云南农信还为独龙族群众开立了个人账户、网银账户和手机银行账户,布放了取款机、存取一体机、网银体验机,实现了24小时金融服务不间断,并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站6个,实现了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

  2019年上半年,云南宣布独龙族、基诺族、德昂族三个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作为独龙江乡唯一的金融机构,独龙江信用社在独龙族整族脱贫路上,用坚守与担当诠释了农信社金融支持脱贫和服务“三农”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农信社“为农坚守、行稳致远”的情怀。

基诺信用社工作人员向基诺族群众普及金融知识

  农信人的使命担当并未随着独龙族整族脱贫而止步。2019年4月,“独龙江乡整乡建档、独龙族整族授信”工作在独龙江乡启动,云南农信工作人员集中进村入户,共收集1073户农户经济档案进行整乡建档,完成对788户独龙族群众的评级授信工作,授信金额2087.78万元。

  2019年10月24日,在“独龙族整族授信”仪式上,当独龙江乡乡长孔玉才从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李波手中接过“信用乡”牌匾时激动地说,“我们一定要以授牌仪式为契机,在全乡广泛宣传,做到授信服务到村到组到户,不落一人,让独龙族同胞享受到现代化金融服务的便利,进一步巩固、提升并优化脱贫成效。”

  至此,独龙族群众都有了自己的“信用身份证”,家家户户不但都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小额贷款等贴心服务,还将全部享受当地农信社的基准利率政策,独龙族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资金困局已在云南农信的帮助下逐渐化解。

  如今,独龙族群众完成“逆袭”,从没钱购物到学会网购,从赤贫到整族脱贫,从金融空白到整族授信。尤其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从不懂金融服务到接纳金融服务,再到熟练运用金融服务,独龙族群众金融服务 “三连跳”堪称奇迹,不仅脱贫成效得到巩固,在朝乡村振兴奋进的征途上,也将充满信心和希望。

  “贷”动“直过民族”红火过日子

  在山高箐深、自然风光旖旎的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平掌乡西北部,有一个地处边缘、信息闭塞、交通极为不便的贫困山村——库独木村,这里聚居着“直过民族”拉祜族西支系苦聪人。

  2008年,土生土长的拉祜族人郎梦,在外打工漂泊十年后回家过春节,父母的一句“我们年纪大了,你不如回家好好干活吧”,让他回到村子开始了创业之路。那一年,30岁的他向信用社贷款7000元,养了大小60头猪,但因缺乏养殖管理技术与经验,加之遇上生猪价格暴跌,第一次创业很快便血本无归。多亏当地信用社的信贷员主动下村了解情况,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从事自己擅长的茶叶种植,自此开启了他的种茶致富之路。

  从2014年起,朗梦先后从信用社贷款的40万元,将茶园扩大到了60亩,并带领村民做起了古树茶的收购、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生产运营,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如今,他家的年收入超过30万元。而曾经贫穷落后的库独木村,茶树种植面积从10年前的1000余亩扩大到了现在的2600多亩,仅种茶一项户均便可实现年收入近4000元。

  从首次创业失败到农信社扶持其二次创业成功,再到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朗梦激动地说,“我们拉祜苦聪人应该有梦想,并且通过努力让梦想成真。”

  为加快拉祜族群众脱贫的步伐,新平农信社完成了平掌乡的“三信”创建工作,让拉祜族群众享受到农信社贷款手续简化、“一次授信、周转使用”及利率优惠等便利的金融服务。截至2019年10月末,新平农信社对库独木村235户农户建档面达97%,授信金额842万元,户均授信达3.6万元;对平掌乡拉祜族群众贷款余额567.39万元,为拉祜族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起到了金融扶贫的“造血”作用。

  在西双版纳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上,居住着一个古老而陌生的民族——基诺族。作为云南省人口较少的7个特有民族之一,基诺族是大山深处的民族,主要聚居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乡。“藏在深山人未识”是千百年来外界对基诺族的深切感受。

  语言沟通障碍,成为农信社帮扶基诺族群众的一大难题。为便于语言的沟通交流,当地农信社面向社会及大学院校逐年招录基诺族工作人员。在农信社持续的金融扶持下,基诺族人不仅学会了种植水稻、茶叶、咖啡,还懂得了发展畜牧业,以及经营肥料店、特色餐饮店等第三产业。截至目前,基诺信用社、勐旺信用社集中进村入户,共收集3479户农户经济档案进行整乡建档。从此,基诺族群众也有了自己的“信用身份证”,家家户户都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截至2019年10月末,基诺信用社和勐旺信用社共累计为基诺族群众发放贷款2901笔2.18亿元,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站1个,布放惠农终端、存取款一体机、网银体验机各1台,实现了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

信用社工作人员为基诺族群众办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建档立卡

  如今,基诺族群众在经济、教育、交通、通讯、居所等基础设施与生活生产水平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云南农信的金融扶持下,基诺族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起来,茶叶、咖啡、橘子等种植业已投入规模化生产;勐旺小黄牛、勐旺小香猪等养殖业已颇具名气,基诺族群众期待着如此的美好生活能蒸蒸日上,红火日子能长长久久。

  让金融服务的触角伸入每个角落

  山区面积占94%的云南,由于百姓分散居住、地形复杂、贫困面广等诸多因素,农村金融服务成为云南发展普惠金融的薄弱环节。如何加大对农村的金融资源配置,让广大农民群众与城市居民共享现代化金融服务的阳光,解决农民贷款难、结算难问题,培养农民的金融理财观念,改善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等,一直是云南农信社的工作重点。

  近年来,云南农信社坚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攻克薄弱环节,通过开发出多元化金融产品、培育出多层次金融市场,将服务“触角”伸向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角落,从而实现金融的普惠性。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云南农信社坚持普惠金融发展路径,不断提升改进服务,向着加大力度、延伸广度、拓展深度、增强厚度的方向,持续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通过信用体系建设、惠农贷款、乡村振兴主题卡、惠农支付点、金融夜校等多种形式增加“三农”金融供给,达到金融服务“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目的。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末,全省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6202.57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393.97亿元;支持全省88个贫困县各项贷款余额3201.13亿元,增速9.39%,其中27个深度贫困县贷款余额990.85亿元,增速13.5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59个百分点;为全省913.54万户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占全省农户总数的94.73%。

  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倪立表示,当前全省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作为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金融机构,云南农信社将进一步优化资金投入结构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大力提高金融扶贫质量和精准度,注重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特别需求,践行普惠金融,提高贫困人口,尤其是边远山区少数民族等群体的金融服务可及性和获得感。在脱贫奔小康的征途上,各民族携手前行,一个都不能掉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