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普惠金融的多样化尝试

  农村金融时报 记者魏再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就金融业来说,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才能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通过搭建销售渠道,民富中心帮助合作社拓宽销路,打造品牌。 本报记者 魏再晨 摄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利用多种政策工具,引导金融业机构发展普惠金融,让农民这一曾经的金融弱势群体可以更方便地获得价格低廉、合理的各种金融服务。

  农业产业有较强的特殊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产业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传统信贷的单一模式难以满足不同产业的需求,这也是农村金融发展的难点之一。因此,人民银行在不断探索如何指导金融机构根据不同产业特性,制定不同的服务模式,推动普惠金融全覆盖。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龙岩市武平县都因为在普惠金融领域成绩突出,于去年8月启动了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申报。这两个相隔不足四百公里的农业县拥有截然不同的产业结构,在富有特色的金融支持下,当地农民的金融需求均得到了有效满足。

  民富中心搭平台 农民贷款更便捷

  福建省独特的山海资源孕育了丰富的农业特色产业,也给人民银行探索指导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创造了丰富的试验条件。

  位于福建东北部的古田县有着“食用菌之都”的美誉,年银耳产量占全球产量的90%以上,然而贷款难却一直困扰着古田的银耳种植户们,产业规模也因此难以扩大。要实现产业升级,打造古田银耳的品牌,这一融资瓶颈必须被打破。

  为解决这一难题,在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的支持下,古田县政府探索建设民富农村可持续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民富中心”)。这是个集县域普惠金融创新、合作社规范培育和农产品公共品牌运营为一体的三农综合服务平台。古田县希望通过民富中心,帮助培育、孵化、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引导金融机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社员提供批发性贷款及配套金融服务。

  在古田县政府的支持下,民富中心连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建立了以“农户资产+合作社保证金+财政风险补偿金”三道风险防线为主体的新型涉农贷款模式。第一道防线是农户利用资产在合作社进行反担保;第二道防线是合作社在合作银行存入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以至少1:5的比例为农户的贷款提供担保;第三道防线是财政先后出资2400万元专项风险补偿金,全额注入民富中心,形成风险补偿资金池,对出现风险的贷款实行风险补偿。三道防线的建立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足够的风险分担和缓释。

  古田县农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是与古田民富中心合作业务最早及规模最大的一家合作社。通过和民富中心的合作,农丰食用菌合作社为社员提供食用菌生产和金融担保服务,解决了社员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记者在农丰食用菌合作社采访时,碰到了来办事的社员陈炳登。今年47岁的陈炳登是渭洋村的村民,种了20多年的银耳。他说:“以前搭几个茅草棚种银耳,收成好的话一年能挣7万块左右。”而现在,他一年的收入已经增长到20万元。

  原来,在2014年,陈炳登加入了农丰食用菌合作社,不仅能从合作社买到各种农资,能使用合作社的仓储、运输等服务,还能从合作社提供的渠道中销售银耳。更重要的是,他还享受了合作社联系的贷款服务。去年,陈炳登通过合作社从银行贷款20万元,扩大了生产规模,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贷款利率一个月不到7厘,已经算低的了。如果从民间借贷要1分2至1分5。”他告诉记者。

  在过去,像陈炳登这样的农民往往缺乏符合银行标准的抵质押物,想要借到价格如此低、额度如此大的贷款,是非常难的。然而,在民富中心成立后,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的瓶颈被逐渐打破。

  农民能够顺利贷到款,正是由于在民富中心为平台的新型涉农贷款模式中,农户可以通过反担保将手中各类资产顺利盘活。在这个模式中,农户要将自己的农村宅基地、标准房、果林地、厂房、加工设备等资产,以民间契约的形式抵押给合作社作为反担保,合作社再为社员在申请银行贷款时提供担保,从而有效分散了贷款的风险。

  以陈炳登为例,他的反担保物是10个菇棚:“一个菇棚大概价值2.5万元到3万元,按照7至8折进行抵押。”记者了解到,截至2019年5月末,农丰合作社通过与民富中心合作,为社员担保贷款640笔、余额1.06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古田县支行行长朱能杰介绍,民富中心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目前,共有8家合作社享受到民富中心的业务服务。与民富中心合作后,它们生产、加工、贩运的农产品年产值合计达到5.28亿元,较加入前翻倍有余,更带动了168名贫困户脱贫致富,辐射带动周边的不少农户。

  唤醒“沉睡”的林地

  武平是最能体现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征的地方。山清水秀的武平有着极丰富的林地资源。18年前,武平在全国率先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全国第一本新版林权证就诞生在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

  “去年我有100亩地,贷款10万元,今年增加到500亩地,贷款也加了30万元。收入一年几百万元是有的。”说这话的是捷文村的李广军,他是当地种植仿野生灵芝的大户。李广军告诉记者,为了满足种地的资金诉求,他十分需要贷款,以前贷款很难,银行总是要求他找公务员担保才行,“现在我可以用林权证抵押,不需要担保,利率还有优惠,算下来月利率不到4厘。”他说。

  李广军感受到贷款越来越方便、越来越便宜的背后,是武平县政府多个部门合作,人民银行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将金融资源向林农倾斜,逐渐为林农们破解了融资难题。

  2016年,武平县政府成立武平县林权服务中心,整合多个部门的职能和资源,林农在这里可以享受到从林权评估、售出担保、交易流转到抵押贷款的一站式服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朱美荣告诉记者,服务中心成立前,办理一笔贷款需要等一个多月,现在只要七个工作日即可。“以前,农民办贷款,要从村里跑到县里多次,费时而且路费贵,现在他们在家里就可以在线申请,征信查询完成后,我们会通知农民来中心一次性办完全部手续。”她说。

  同时,人民银行武平县支行于2017年推动武平联社与县林业局合作,打造“全国林权贷款第一卡”,创新开发授信期长、循环使用、利率优惠、手续简便的普惠金融·惠林卡信贷支林产品,并向全国推广。至2019年5月末,武平县已办理普惠金融·惠林卡3968张,授信3.62亿元,用信2.56亿元。

  据介绍,为了解决林权抵押贷款中的风险问题,武平县政府成立了1500万元的收储担保基金,所担保的林业贷款出现不良时,实行“先代偿、后处置”模式。县林业收储担保中心以担保基金按林农结欠银行贷款本息价格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购买林权,归还银行贷款,再对购买的林权进行处置、变卖、持有等形式的经营管理。

  武平县联社理事长阙臻透露,当前林权抵押贷款产生的不良都在收储环节得到处置,无需银行承担,“即使银行承担了,不良率也不足1%。”他说。

  截至5月末,武平全县共发放林农“直接抵押+收储担保”模式贷款698户,金额8282万元,贷款余额1894.3万元。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推进福建经济转型升级和金融精准扶贫的客观需要。”人行福州中心支行行长单强告诉记者,近年来,福州中支深化普惠金融工作机制,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引领作用,依托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获得了明显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福建全辖共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37.52亿元,扶贫再贷款5.28亿元,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2699亿元,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06.02亿元。

  2018年全省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的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占比、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余额占比、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占比、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占比等指标均高于上年水平。金融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升,2018年全省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和金融服务村级行政区覆盖率均率达100%。

  据单强介绍,未来福州中支将鼓励省内各分支机构立足本地实际,结合中心任务,探索普惠金融发展路径,深入开展专题性、综合性研究,及时总结更多可复制的工作经验,推广至全省,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