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六张牌”,沿“第二曲线”进军银行下半场——以惠州农商银行为例

  农金网广东省惠州市讯(通讯员吴居和) 在惠州农商行“农商王者”大零售业务技能提升项目动员会,惠州农商银行提出了“全力修复‘第一曲线’,逐步开启‘第二曲线’”的转型发展方式。什么是“第二曲线”?在经济学数学中,如果以一条曲线反映企业增长发展轨迹,任何一条增长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再归于平缓、下降甚至消失。所以,保持企业增长的秘诀在于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的增长曲线。

  银行,是经济的“晴雨表”。银行业与经济高度共振,共生共荣,经济系统所呈现出的规律和问题,最终将无一例外的映射到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经营管理行为当中。环顾四野,皆是巨变。当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纷纷进入“下半场”的时候,银行业进入“下半场”也是必然。

  早在2017年底,惠州农商行新一届领导班子就提出“二次转型”,力争3至5年,再造一个规模质量协调发展的“精品价值银行”战略目标。今年初,又提出了“全力修复‘第一曲线’,逐步开启‘第二曲线’”的转型发展理念。如果说打造“精品价值银行”是自身的做大做强做优,那么,开启“第二曲线”则是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围绕社会的痛点和有效需求,通过科技能力和金融洞察的深度融合,为大众提供触手可及、精准直达的温暖服务,做更有温度的银行。但问题在于:惠州农商行的下半场在哪里?如何去?

  首先,让我们从问题开始!

  农商行与其他银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优势和劣势何在?

  万物互联如何改变着社会生态,对农商行带来哪些深刻的影响?大数据怎么获取和应用?

  惠州农商行当前的资源配置与客户服务有哪些错位?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有哪些,为什么历经多年还是老样子?困扰我们的症结在哪里,到底要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在监管利剑出鞘,剑剑割肉、剑剑出血的强监管背景下,如何在“标兵渐远,追兵已近”的格局中突围,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支撑点在哪里?

  在纷繁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下,既要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过去的成功,同时也要识别未来将面临的挑战。

  为什么要开启“第二曲线”?

  在第一曲线状态下,银行的主要功能在于发展存贷款,一直助力社会基础设施,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等。而开启第二曲线,则是要求银行围绕社会痛点问题,提供金融解决方案,并转向智慧生态,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美好。

  当前,银行业遭遇的挑战空前严峻的,这一严峻的挑战就在于银行业旧有增长模式行将终结,也即所指的“第一增长曲线”已然坠落于地。

  是什么支撑了10余年来中国银行业高歌猛进的发展?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大型企业的勃兴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大量举债。而这一切,或如昨日黄花,或如西下夕阳,俱往矣,不复往日风流。

  在供给侧背景下,伴随着投资拉动的动能衰减和消费时代的到来,银行所依赖的传统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明显减少,且持续产生的增量有限;房地产业也已发展到一定地步,余地可判;大企业收益空间不断收窄;国家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银行传统的政府信用业务再次受到较大冲击。

  此外,科技的创新给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以创新之名,携技术之威,对传统金融业在理念、文化、业务、管理、人才等多个层面形成“降维打击”,支付脱媒、资金脱媒以更新颖的方式出现,银行作为支付中介、信用中介、信息中介的价值被极大弱化。一时间,从产品、平台、系统,到人员、管理、制度、流程,全面的金融科技革命扑面而来!转型创新,颠覆式的转型创新成为银行唯一的出路……

  惠州农商行如何走好下半场?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贸易规则和产业链分工重构,大国关系与国际竞争格局洗牌,快速迭代的科技、万物互联深刻地改变着客户的消费习惯和社会生态,“黑天鹅”频频爆发,“灰犀牛”行踪飘忽不定,给市场环境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亲周期行业,银行经营发展将面临现实的挑战与冲击。而作为银行业的一份子,在复杂纷繁的金融市场中,惠州农商行也不能独善其身,对于下一阶段工作,重点打好“六张牌”,全力修复好“第一曲线”的同时,开启“第二发展曲线”,建设精品价值银行。

  第一是打好“培才育智牌”,加强队伍建设,提供有效智力保障。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线上与线下物理网点融合、人机融合、智能投顾、深耕金融自场景、区块链金融科技等银行泛 4.0 时代已悄然来袭,这对银行业人才发展将带来极其巨大的挑战。虽然近年来我行每年都招聘了不少大学生,但大部分都是一般人员,专业、高级人才短缺,真正精业务、懂技术、高素质、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才还屈指可数。当务之急探索市场化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一是畅通人才渠道。坚持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的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包容四海的胸怀,努力营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人才选拔环境,激活人才“一池活水”。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培训是企业给员工最好的福利待遇,也是激发内部人力资源内生动力的源泉。要建立健全“分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内培人才培训体系,持续改善和提高人才的素养,不断挖掘他们的潜能,并将这种潜能付诸实践。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构建以管理岗位为主线,专业技术岗位为补充的岗位职级体系,拓宽员工职业发展空间,打造“成就人生职业理想”平台;同时,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的竞争机制,其中,长期激励机制导向持续奋斗,短期激励机制导向多产粮食,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

  第二是打好“科技金融牌”,用“科技”这把“最温柔的手术刀”纾解转型发展的“痛点”。“银行无处不在,就是不在银行网点”。随着现代金融深度融入社会生产生活,银行服务将逐步转向无形化、移动化和场景化。未来的银行将是以互联网为平台,云端大数据为动力,智能化为方向,从而实现传统银行的转型。打造数字化的智慧银行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做好全行金融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指引,建立技术思维,尊重技术,认识技术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管控风险方面的作用;同时,通过科学的激励机制,打造高效的金融科技团队。二是围绕以客户为中心来制定战略,以“比用户更懂用户自己”的深刻洞察,通过数据技术手段来洞察客户需求。加强金融科技与业务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密切关注金融科技发展的动向和潜在风险,促进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科技为业务服务赋能的积极作用,实现业务与科技的共同发展。三是加强合作,突破瓶颈,如在一些敏捷性的系统开发,或者是一些科技能力提升方面,可以借船出海;同时,要加强同业之间的合作,与其他机构在技术、业务以及各种能力互相培养的过程中加强联系沟通,形成一定范围的联盟,降低试错成本。四是要积极拥抱生态世界。在金融科技趋势之下,金融科技公司和传统金融行业并不是相互敌对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各自发挥优势,就能形成广泛的生态圈,让更多金融服务覆盖更广泛的人群。一方面,自建“小生态”,利用行业、客群的细分,寻找场景入口,打造平台。如本地的金融+生活、地方产业金融生态等;另一方面,成为别人生态的一份子。凡生态者皆是开放、共赢的平台,也是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合纵连横的“网络”。我行可以通过API、微服务等开放银行模式成为诸多生态圈的合作方之一,努力成为“Bank Inside”。

  第三是打好“支农支小牌”,这既是社会责任,也是农商行的价值洼地。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金融力量推助乡村振兴战略,是农商行的责任使然、使命所在。当前,“支农支小”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责任,也因为“三农”和“小微”是农商行的一片蓝海。一是充分发挥立足本土的优势,坚守市场定位,下沉服务重心,与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合作,重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充分利用属地信息资源优势,科学识别小微和民企风险特征,精准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二是增加科技成本投入,达到行业较先进水平的信息科技服务能力,丰富服务渠道和内容,扩大服务辐射范围,增加获客能力。三是走特色化经营之路,充分结合所在区域小微和“三农”特点,以及特殊经济环境,针对小微和“三农”的行业、集群特征,着力研发个性化、属地化的产品和服务,逐步培养特色化经营能力,不断提高竞争壁垒。

  第四是打好“产业金融牌”,加强“总对总”营销,修复好第一条曲线。随着实体产业互联网化深入发展,产业互联网兴起,金融与实体出现新的结合形式,产业金融成为农商行弯道超车的一个重要机会。在第一曲线状态下,银行的主要功能在于发展存贷款,一直助力社会基础设施,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等。如果把第一曲线理解为是做大对公业务的话,那么“总对总”营销就是工作重点,比如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机构的营销、拓展和维护。一是争取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充分发挥“小法人、大平台”的系统优势,上下联动,拓宽代收付行政事业单位结算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代理财政资金份额。依托科技平台,充分运用企业网银等业务,积极营销公关行业性集团客户,实现对集团上下级、产业链上下游客户资金业务的结算服务。二是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紧跟当地的政策导向,加强与财政、发改、农业和中小企业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依托大湾区发达的直接、间接融资市场,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互联网产业等为核心,围绕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通过批量授信、订单授信等方式,为上下游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提供针对性的综合化金融服务,支持其做大做强;同时,适时设立科技创新贷款专营机构,重点关注扶持当地拟上市企业。

  第五是打好“零售金融牌”,开启第二曲线,寻找新的效益增长点。开启第二曲线,则是要求银行围绕社会痛点问题,提供金融解决方案,并转向智慧生态,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美好。一切社会“痛点”皆是机会,抓住了“痛点”拿出了金融解决方案,社会和公众自然会给予银行积极回馈。零售银行业务由于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小、风险分散、收益比较稳定等特点,已成为银行最重要的利润增长领域之一,是银行开辟新市场、新领域、新经营方式的主要工具。要坚持“小额、流动、分散”的经营原则,积极探索以“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风控、综合化服务”为特色的零售金融新模式。一是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突破点,通过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部、三农金融服务部、农村金融服务站等运作模式,整合优化金融产品,倾斜贷款规模,实行利率优惠等,在服务好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同时,主动对接好民生教育、医疗卫生和棚户改造等涉及民生领域。二是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工程行动,积极主动走入住房、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生活场景,有效感知社会痛点和需求,通过科技能力和金融洞察的深度融合,为大众提供触手可及、精准直达的温暖服务。三是借助省联社大平台,依托现有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及科技资源,做好线上营销与线下同步的互动互补,一方面借助物理网点人缘地熟优势,加快推进智慧银行、智慧厅堂建设,和自助银行的服务升级,做好柜面营销,确保“赢在大堂”。另一方面,助力建设“悦农”品牌,推广悦农E贷、信用卡、悦农E付等产品,实现金融、生活、渠道及平台全覆盖,不断提升客户电子化金融的体验感,增强客户的黏性。

  第六是打好“合规风控牌”,坚持行稳致远,打造“百年老店”。树立“像保护自已的眼睛一样保护好企业的稳定”的理念,按照“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不出大案、长治久安”风险防控目标,根据“抓大、控中、放小”原则,做好合规风控工作。一是扎实推进监管评级基础工作。监管评级是反映一家银行“江湖地位”的重要标准。要牢牢牵住努力监管评级的“牛鼻子”,营造“以监管评级论英雄”氛围,按照“盯短板、抓基础、用政策、压责任”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监管评级基础工作,重点突破在公司治理、股东股权管理、资本规划管理、全面风险管理、信贷集中度管理等薄弱环节,分类分步骤稳健推进监管评级提升。二是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树立全业务、全过程的风险管理理念、营造以制度管人的全员风险管理文化;进一步回归经营“三性”、管理“三线”、贷款“三查”和内控“三分离”,持续推进内控体系和“三道防线”建设,全力做好风险防控工作,有效缓释和化解各类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三是加大风险管理创新力度。以信息科技为依托,将创新业务与一般业务进行必要的风险隔离,构建与产品创新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着力打造行稳致远的百年老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