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扶贫干部:既要助力加压也要关怀鼓舞(采访札记)

  对中国农业银行派出的扶贫干部来说,从首都北京到偏远的贫困地区,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扶贫之旅”。

苗银展示中心工作人员向客户介绍饰品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才。扶贫干部都是组织选派出来的“最能打”的优秀人才,他们深知脱贫攻坚是一场难打的硬仗,自己肩负的使命重大。离开原本舒适的环境,奔赴贫困地区一线工作,每一位扶贫干部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都要经受一场自我提升的艰苦历练。

  吴剑是农行派驻黄平县的扶贫干部。

  采访途中,记者事先从吴剑的同事们口中了解到,他“白净斯文”、“不善言辞”。但是,记者在学坝村见到的吴剑,却是一个皮肤黝黑,热情开朗的村第一书记。一年多的基层扶贫工作,已经让他从外形到思想都和当地群众融为一体。

  2018年5月,吴剑从北京出发,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新州镇学坝村,行程2千公里对他来说还算不上远,真正让他感到“远”的,是自己原来的生活和家人。

  “到了这里我才真切地感受到,基层工作真的不容易。”吴剑是河北人,一直生活在干燥少雨的北方平原,而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的特点让他感到反差极大,气候、饮食、风土人情,一切都要尽快适应。“刚开始别说是苗话,就连黄平的方言我都听不懂,入户调查时必须要村里的会计陪着我,给我做翻译。”

  和吴剑一样,很多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都来自城市。他们相对年轻,大多并不了解农村的情况,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生活状况与他们原来的生活条件相差甚远。在诸多困难和考验面前,他们扶贫工作的第一步都是从适应生活开始的。扶贫干部投身脱贫攻坚大业,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担当奉献,更离不开他们身后每个家庭的理解与支持。

  当前正处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需要扶贫干部继续沉下心去,加油苦干,也需要各级政府和派出机构给与他们更多有力的支持与关怀,除了在工作生活条件方面提供保障外,还应该通过心理疏导和精神鼓励等方式,提升他们的获得感、荣誉感,增强他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勇气和信心。(李建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