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3月11日讯(通讯员蒋洪超)人勤春来早,大棚育苗忙。走进山东莘县古城镇郭庄村蔬菜育苗大棚内,西红柿、豆角、辣椒等育苗一株株茁壮成长,菜农们忙着给育苗翻土施肥、养护喷灌、修剪枝苗,处处呈现勃勃生机的景象。
“农场老板很照顾我们贫困户,我主要在棚里做育苗管护,工资一天一结,虽然是零工,但保障我的生活完全不是问题。”提及如今的生活,家住古城镇郭庄村的贫困户郭先照老人难掩内心的喜悦。郭先照,今年76岁,为打发闲暇时间,自去年起开始在大棚内做育苗管护工作,作为贫困户的他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日子过的也越来越有奔头。
莘县蔬发家庭农场主要从事蔬菜种植、育苗、销售及推广,种植面积40余亩,拥有7座温室大棚,种植品种达32种,正努力打造古城镇产业扶贫发展先行区。“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农商银行的金融政策和信贷支持,从刚开始的10万元小额贷款,到现在的70万元,一路走来,更得感谢农商银行优质、贴心的金融服务,现在农场已解决14户贫困户就业,还带动了周边村庄农户和我一起种植经营。”农场创始人郭连喜水望着员工们在大棚里一派忙碌的景象,激动地说,“农场一年四季都不闲着,村民们和贫困户都有事可做,让他们的生活更有希望。”
经了解,几年前莘县蔬发家庭农场经营面积较小,品种单一,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古城镇为山东省重点扶贫镇,为响应政府脱贫攻坚的号召,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郭连喜决定扩大农场生产经营规模,但搭建高标准大棚、引进育苗技术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让他焦急万分。莘县农商银行在对接辖内家庭农村、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户走访时,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对蔬发家庭农场展开尽职调查,开通“绿色通道”,实行“现场办公”“送贷上门”、简化手续,仅用1个小时就成功发放了70万元的“富民生产贷”,帮其开启了育苗种植产业化种植之路。郭连喜说,能为贫困户寻找到脱贫“摘帽”的新路径让他觉得很满足,在育苗种植方面他将继续积累经验,将蔬菜农场经营得更好。
莘县农商银行紧紧围绕县域经济特点,以“支持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辐射一片贫困农户”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贫困乡镇探索致富路径,创新“银行+新型经营主体+贫困农户”“银行+基地+贫困农户”等金融扶贫模式,为有生产经营需求的特色种植户建档立卡,下沉重心调查摸底。通过重点帮扶,全面推广“富民生产贷”鲁担惠农贷“地抵贷”“大棚贷”“助养贷”等系列信贷产品,扩大产业帮扶项目覆盖面,把贫困户“联结”进一个个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中,通过打造脱贫利益共同体,促进特色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带动贫困户通过劳动脱贫致富。目前,该行累计向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放贷款682笔、3.45亿元,产业带动扶贫6362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