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冉华:坚守服务“三农”的使命

“作为政策性银行,我们必须把执行政策放在首位,用银行的手段实现国家特定政策目标,体现农发行的性质和职能。”冉华一再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强调这一点。她同时表示,要坚守服务“三农”的使命,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把总行的政策和云南的实际结合起来,才能确保总行政策“落地生根”。

冉华从农发行青海省分行调任云南省分行至今还不足一年,但却对全行的整体情况如数家珍,这得益于她上任以来密集的基层调研。2014年新一届党委成立以来,农发行云南省分行进一步巩固粮油信贷传统业务,突出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择优支持涉农特色产业,各项信贷业务得到了长足、有效发展,2014年累计发放各类贷款233.2亿元,年末贷款余额622.5亿元,存款余额213.4亿元。

农发行云南省分行即将迎来成立20周年的日子。20年来,农发行云南省分行服务“三农”取得了哪些成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他们又将采取哪些措施顺势而上,确保支农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为此,《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农发行云南省分行行长、党委书记冉华。

《农村金融时报》: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云南省分行成立20年来,在支持云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下一步的支持方向和工作重点是什么?

冉华:我行成立20年来,把握各个时期工作重点,全力支持云南省粮油购销储,构筑粮食安全屏障,解决了困扰地方党政多年的粮油收购“打白条”问题,保护了农民利益,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的化肥、糖、肉等市场宏观调控措施,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有效服务“三农”、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要求。

我们全力做好政策性粮油收购储备资金足额供应,切实加强粮油贷款管理,确保粮农增收和粮食安全,为构建国家粮食安全屏障做出贡献。建行以来累计发放粮油贷款758.6亿元。贷款覆盖粮油生产、加工全产业链,积极推动粮油产业经济发展,支持粮油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农业增效。

为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我们围绕省委、省政府发展云南特色产业战略规划,积极支持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从2005年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行在支持云南食糖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对食糖产业种植、加工、流通、储备全方位的信贷支持,涉糖贷款已经占到全省蔗糖企业贷款总量的80%,所支持的食糖产值占到全行业的90%以上,共计发放糖类贷款236亿元。

自2008年开办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信贷业务以来,我行以此为契机,坚持有重点、分区域、抓特色、创品牌,找准项目切入点,成熟一个,支持一个,积极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信贷业务。7年来,共发放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29亿元,贷款余额从2008年的1000万元增长至8.8亿元。

我行大力推动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业务持续有效发展,近五年来累计投放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677.8亿元,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云南省情行情,继续贯彻落实服务“三农”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坚持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胜劣汰,审慎发展”的原则,突出重点,不断优化自营性业务客户和贷款结构,支持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扎根红土地,情系三农业。此外,针对制约云南发展的水利、交通、农民集中住房建设等瓶颈领域,在信贷支持方面做到“早投放、快投放、大投放、有效投放”。

《农村金融时报》: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欠发达省份,农发行是怎样把“省情”与“行情”紧密结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在信贷扶持方面,请谈谈云南分行的信贷支农策略。

冉华:自总行提出“两轮驱动”业务发展战略以来,我们便结合云南实际,积极发挥政策性银行金融支农作用,进一步巩固粮油信贷传统业务,突出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择优支持涉农业特色产业。

全力做好粮油主体信贷业务。云南属于粮食产销基本平衡省,粮食消费量略大于生产量。因此,大力做好粮油收储信贷业务工作,确保云南粮食安全,支持云南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农发行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在做好粮油信贷业务的同时,突出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突出支持农村路网建设以及突出支持新农村建设。积极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把城镇化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加快推进。突出支持水利建设,减少夏秋暴雨时带来洪涝灾害和水土流失以及冬春容易发生影响范围较广的旱情。突出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坚持有重点、分区域、抓特色、创品牌,找准项目切入点,成熟一个,支持一个,积极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择优支持涉农特色产业,落实支农惠农信贷政策、打造我行战略性客户群、提升我行金融品牌。

《农村金融时报》:风险防控是金融机构永恒的话题。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云南省分行在防范信贷风险方面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冉华:我行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立足省情行情,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和办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建行20年来信贷资产质量良好,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在全国保持较低水平。

我行经过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已逐步进入收贷高峰期,仅2014年就收回各类贷款246亿元。为此,我们建立了到期贷款风险排查报告制度和监测分析制度,要求辖内机构对未来2个月内到期的贷款进行风险排查,特别是对中长期项目贷款借款人的到期还贷能力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

2014年以来,我行在到期贷款风险排查中,发现了几起苗头性的风险,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省分行行领导带头亲自跑政府、促企业,核实抵押物、追加抵质押物及“专家门诊”会审、“诸葛亮”献计献策等大量细致的工作,成功化解了即将进入不良的2.3亿元贷款。此外,我行还积极做好存量不良贷款清收和政府债务清理甄别工作,信贷资产质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农村金融时报》:今后云南分行将如何改革创新,实现“建设一流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目标?

冉华:2014年12月8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国函154号”文件,正式批复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并明确:“要把农发行建设成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今后我行将更加坚定地走政策性银行的办行之路,把执行政策放在首位,更加凸显政策性支农特点,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国家“三农”战略部署,用银行的手段实现国家特定政策目标,体现农发行的性质和职能。

展望未来,我行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总行的决策部署,一方面,紧紧围绕云南建设“两强一堡”战略目标,坚持两轮驱动的业务发展战略不动摇,坚持政策性银行办行方向,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固守粮油信贷本业,全力支持云南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择优支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强化银政合作、同业合作、银企合作,加大力度支持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挥好农业政策性银行“雪中送炭”、“铺路架桥”作用,不断增强支农效果。另一方面,以全面加强和夯实基础管理为抓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业务发展相融合,推进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以不断改革创新和实施先进文化引领,实现稳健发展,推进我行向一流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目标迈进。

抓落实,求实效。“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瞎忙;千招万招,不抓落实就是虚招;千条万条,不抓落实就是白条。”

我行将把工作精力放在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上,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面向“三农”,坚守前行,把农发行云南省分行越办越好,为云南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