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不懂保险术语怎么办?商业保险首个国家标准来了

  农金网北京讯(农村金融时报 记者郑源源)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保险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保险产品作为兼顾风险保障和保值增值服务的金融产品,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为支持保险行业发展,向社会公众普及保险知识,规范和指导保险关联行业的术语标准,我国保险业首个国家标准《保险术语(GB/T 36687-2018)》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据悉,该标准由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保险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保标委”)组织,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起草,行业内外多领域多机构专家参与编制,是近年来保险行业标准化建设取得的一项标志性成果。

  实际上早在2006年,保险行业就发布了《保险术语(JR/T 0032-2015)》这一行业标准。相比行业标准,《保险术语》国家标准兼具权威性、专业性及普及性。

  值得一提的是,标准内容新增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基础术语”章节,包含保险产品定义、销售、承保、理赔等销售及服务环节常用术语。在标准编制审查过程中,不仅广泛听取行业意见,还引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数据通信技术研究所等行业外专家意见,对标准进行反复论证审查,包含的术语更加丰富,描述更加准确。

  据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保险术语》国家标准共有十个章节共817项保险专业术语,基本囊括我国保险业所有领域的基本术语。既包含面向业内人士的专业术语,也包含面向消费者的一般术语,是保险行业内部沟通和外部交流的规范性、通用性语言,是保险业各类标准的基础标准。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本标准的发布实施对保险行业的转型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助于维护保险消费者权益。《保险术语》作为保险业的标准用语“词典”,有利于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保险产品、保险条款和保险机构提供的各项服务,减少分歧,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二是有助于提升行业内外合作沟通效率,推动保险业务发展。《保险术语》是保险数据和信息交互的基础,有利于提升保险行业内及保险业与其他关联行业的合作沟通效率,降低交互成本,推动保险业务发展。

  三是有助于加强行业风险管控,促进保险业稳健发展。《保险术语》有助于监管机构获取统一口径的监管数据,对保险机构的市场行为、偿付能力、公司治理结构等进行有效的风险监测,促进保险业稳健发展。

  下一步,保标委将加大《保险术语》国家标准宣传力度,提升社会认知度,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保险产品、条款和保险机构提供的各项保险服务,保护消费者权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