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4月24日讯(通讯员李楠)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犹粮也,善读之心中不慌。”由此可见,善读的重要性。正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的学习追求应当是无止境的,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强调了读书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
在“世界读书日”之际,农发行孟津县支行开展“跟习近平总书记学读书之道”主题分享活动,正是通过梳理习总书记关于“读书”的论述,总结学习关于读书的方法论,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员工阅读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主题分享会的内容围绕“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三个方面展开,由该行行长谢丽萍主讲,强调联系实际、知行合一,调动员工与书籍为伍、与经典对话、与智慧同行。
一是爱读书。习总书记讲:“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好处很多,如可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可以陶冶性情、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等等。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把读书作为一种爱好和生活方式,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今天的信息时代,知识在快速地更迭,一旦疏于读书学习,就会落后于时代。因此,需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
二是读好书。我国每年出版20多万种新书,加上存量书目,可谓浩如烟海。对于热爱阅读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堪称最丰盛的时代,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习总书记曾说:“在大量的书籍中,领导干部应当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选择那些与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自己爱好和有兴趣的书来读,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对“好书”的定义,应结合自身,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以学益智,以学修身。
三是善读书。“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之江新语——求知善读、贵耳重目》”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阅读与思考的统一、与运用的结合,正如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也是这个道理,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
蒲松龄言:“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该行通过本次主题分享会,引导员工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始终保持学习的状态、思考的状态、进取的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觉悟,掌握新知识,开拓新思路,创造新业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