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 于光辉
在聊斋故里、孝妇河畔,活跃着这样一支农村金融队伍———淄川农信人。他们以64家营业网点、700余名干部员工,覆盖着全区13个乡镇,73万人口;他们以23%的存款市场份额支撑着全区52%的贷款投放和70%以上的支农贷款发放,帮助全区2.3万户农户、400余家中小企业走上了致富发展的道路,向地方纳税7425万元,名列全区纳税单位前列,成为名符其实的地方金融主力军。
“受历史因素影响,淄川联社业务发展一度受到很大限制,也拉远了农村信用社与百姓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在山东省联社、淄博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淄川联社牢固树立‘服务三农、助力小微’的发展主题,明确支农定位,加大信贷投入,努力将信贷资金投向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自身业务的跨越式发展,有力助推了地方经济发展。”淄川联社理事长于光辉回顾了近年来全区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成就。
截至今年11月末,全社各项存款87.02亿元,较年初增长9.63亿元,各项贷款65.09亿元,较年初增长6.82亿元,其中涉农贷款47.33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74%,存贷款规模、增量、增速连续多年居全区金融机构首位。
做好支农大文章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淄川联社围绕‘农’字做文章,不断加大资金投放,创新信贷产品,大力扶持西河红木家具、寨里富硒蔬菜、商家七河花菇、张庄黑猪养殖等地方特色品牌,带动各项业务跨越式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政府满意三方共赢。”淄川联社理事长于光辉对记者说。
为解决农民贷款难题,淄川联社结合“四德工程建设”,与地方政府联手开展信用文明工程建设,积极开办适宜的小额信贷产品,大力推广贷款证贷款,积极开办农民青年创业、农村妇女贴息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大联保体贷款等信贷产品,为农户贷款开辟“绿色服务通道”。目前全区信用社已为1.3万农户发放了农户《贷款证》,已累计发放农户贷款19亿元。淄川区太河乡北下册村千亩有机莲藕基地是全省著名的有机农业示范点。2004年,国先胜依靠当地信用社的贷款支持,发展有机白莲藕养殖。第一年莲藕的收入就达7000元。村民看到莲藕发展前景后,纷纷向他讨教。国先胜组织农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先胜”品牌。在信用社的贷款支持下,全村有机藕已发展到近千亩,年增收100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莲藕生产特色专业村。
按照现代农业“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的管理方式,淄川联社把有机农业作为信贷支农的一个重点和亮点工程,支持辖内农户建设2000亩大樱桃等五大有机食品基地及凤凰山万亩经济林带等五个农业标准化基地。多次邀请种植专家到村里传授种植方法、分析市场前景,组织种植大户和村民代表到有机农业发展好的地方参观学习。为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该联社通过提高授信额度、简化贷款手续等方式,积极培育发展特色农业专业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把一家一户组织起来,把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生产和经营环节统一起来,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太河乡德彦樱桃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有机大樱桃每公斤卖到40元钱还供不应求;方山村的大棚椿芽因鲜嫩味美、无公害而闻名,没到收获时节,就被外地客商订购一空。在信用社的有力支持下,全乡有机农业呈现出了规范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良好势头。截至目前,淄川联社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投放信贷资金800多万元,扶持当地农业走出了传统的生产圈子,实现了由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春有椿芽,夏有大樱桃、桃,秋有大枣、越夏西红柿,冬有莲藕、拱棚韭菜,一年四季新鲜果蔬不断,源源地运往大中城市,实现了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呈现出了和谐、繁荣发展的良好景象。
吹响小微集结号
“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与中小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共成长,共同应对整体经济下行大环境下的不利因素。今年来,我们先后举办政社企新春联谊会、中小企业集中授信,目的就是与中小微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于光辉说。
为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淄川联社立足地方小微企业数量多、行业广、覆盖宽的实际,积极调整信贷结构,不断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求满足小微企业多元化的资金需求。在继续开办银行承兑汇票及存单质押业务、企业共同体贷款、商户联盟贷款等业务产品的基础上,针对服装城、陶瓷城等专业市场内商户,推出“商贷通—商铺使用权抵押贷款”产品,采用“商铺使用权抵押+保证金+市场管理方保证+独立担保人”模式,创新贷款担保方式,解决专业市场内商户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根据红木家具资金需求大、流转周期长的特点,开办第三方监管动产质押贷款业务。位于“山东红木家具之乡”西河镇的淄博锦艺红木家具有限公司以海南黄花梨、老挝红酸枝等高档木材作为抵押物,成功办理第三方监管动产质押贷款300万元。
在贷款投向上,淄川联社实行信贷资金倾斜政策,对于发展潜力大,绿色环保节能项目给予优先支持,利率优惠;对于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实行信贷退出政策。2005年,当大部分企业还在使用煤炭作能源的时候,许魁看到了发展新能源中的巨大经济潜力,抱着试一下的心态来到信用社申请贷款。经过考察,淄川联社为其发放30万元的贷款。许魁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同年,公司生产的秸秆气化炉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次年,该公司启动的农作物秸秆气化清洁燃料入户示范工程报送山东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奖励资金项目,并获得淄博市的财政支持。截至目前,该公司在当地政府及信用社的支持下,已建成200立方米大型秸秆气化炉和30套小型秸秆气化炉,解决了全村近300户的取暖、做饭等日常用气,成为带领当地新型能源企业发展的领头羊。
搭建结算高速路
近年来,淄川联社努力践行对农村客户“足不出户可缴费,身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可转账”的金融服务承诺,积极优化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不断完善中间产品种类,先后开发代收话费、代收烟款、新农保、银电通、工商“E”线通等各类新业务20多种。56岁的杨德臣老人是淄川区城南镇七里村村民,刚刚缴纳完电费的他和我们愉快告诉我们,“信用社真是俺们的贴心人,不仅为我们办理‘新农保’,现在又为我们代收电费,真是处处想着俺啊!今后缴电费,再也不用跑淄川城里了”。如今,“缴纳电费到农信,省时省心又省事”已经成为淄川城乡居民普遍流行的话语,每到月初全区各个网点缴纳电费的人络绎不绝。
为方便城乡客户24小时金融需求,淄川联社不断加大金融设备布防力度,积极开设农民自助服务终端,前11个月,全区在城郊结合部、大型商场、学校社区新安装自助设备21台,其中离行式自主设备8台,自助设备总量达到66台,拓展POS商户574户,全区乡镇ATM、POS机覆盖率达100%。
加大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营销力度。充分利用全省农村信用社网上银行上线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电子银行业务营销,针对陶瓷城、电子城商户,新开通个人网银24269户,企业网银369户,办理财富在手卡17940张。
罗光锋是一家汽车轮胎专卖店的老板,为了扩大经营,他到淄川联社申请了50万元贷款。获得贷款后,他的专营店生意日益红火了起来,老罗心里自然也乐开了花。可工作一忙,他总是容易错过每月贷款扣息和贷款到期还款的日子,有一次还差点因为没有及时还款失了信用。“对我们这些个体户来说,信用就是在信用社成功贷款的通行证,没了这个,那就是断了我们的财路。”老罗感慨地说。自从淄川联社开通了信贷短信提醒服务之后,老罗在扣息前3天和贷款到期前10天都会收到一份来自该联社的温馨提示,提醒他及时到营业网点办理存息、还款业务。
畅通支付结算渠道。今年全区共有17家营业网点获得大小额支付结算准入资格,总量达到46个,覆盖率70%,形成了营业网点、自助设备、电子银行、支付结算,24小时为百姓提供金融服务的立体化支付渠道,实现了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