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信用社走到今天,发挥了普惠金融的作用,提升了对‘三农’的服务力度,确确实实充当了主力军。前十年,信用社已经承担并很好地完成了历史使命,下一个十年应该做什么?”银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俊寿在日前举行的全国首批成立八家省联社深化改革十周年座谈会上对农信社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次座谈会以“十年改革十年跨越”为主题,全面回顾总结了全国省级联社深化改革10年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探讨了进一步强化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职能作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和转型发展等重大问题,展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前景。
王俊寿提出, 农信社发展必须把握好三个“高度关注”。首先,要高度关注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已经过去了,在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的大背景下,躺着赚钱也是不可能了。虽然农信社支持的都是弱周期、抗周期能力强的客户和产业,但大环境也要受国际、国内影响的冲击,因此必须研判宏观经济金融走势。”他说。
其次,他认为要高度关注金融转型。他坦言,经过10年改革发展,我国农村信用社已经从过去的“拾遗补缺”发展成为现在的农村金融主力军,但在体现普惠性、普遍性的服务中,也面临着金融形势的变化。
“过去信用社的‘老三样’———存款、贷款、汇款是‘传家宝’,现在的‘新三样’———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需要与时俱进,信用社需要插上科技的翅膀。”王俊寿表示,其他银行都在推手机银行,电商也在申请办民营银行,这种市场化趋势要求农信社在金融转轨中必须与时俱进,既要有砖头式的物理网点,也要有指尖上的手机,要顺应科技和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首先弥补短板,然后才能跟别人赛跑。”他强调。
最后,王俊寿指出,还要高度关注声誉风险。他表示,近几年,国家很重视信用社的发展,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前段时间江苏一家县级农商银行的挤兑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新媒体、自媒体和全球现场直播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新闻发言人,每家机构都要高度关注声誉风险。
“现在可以瞬间摧垮一家银行的只有两类风险:一是信息科技,一旦出了问题,系统会瘫痪,就会引发科技风险;二是声誉风险,江苏的县级农商银行完全是误打误伤,结果储户都来挤兑。”
王俊寿同时也给出了应对这两类风险的方法:一是负面的、不良的舆论控制,二是正面的舆论宣传。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谣言止于智者’,正面的声音出去了,谣言、歪门邪道的东西自然就下去了。”他说。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