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人保支付赔款2400多亿元 居行业首位

  农金网北京讯(农村金融时报 记者郑源源)今日,中国人保集团在京发布《2018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向社会展示了一年来中国人保在服务脱贫攻坚、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保障、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中国人保董事长缪建民在发布会上表示:“从承保奥运、世博、亚运、南水北调、港珠澳大桥等重大项目,到菜篮子、米袋子以及人身健康等关系百姓的保险服务,中国人保为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提供了有力的保险保障。2018年中国人保承担风险责任金额1042万亿,支付保险赔款2428亿,位居保险行业首位。”

  助力精准扶贫

  2018年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扶贫工作将进一步由“重速”转向“提质”。中国人保坚持精准扶贫、保险先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人保制定印发2018年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指导意见、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提出2018年保险扶贫工作重点举措。人保财险实现与各省(区、市)扶贫办合作协议签署全覆盖,积极推动将保险纳入当地扶贫方案。人保财险还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在中西部22省(区、市)属于深度贫困地区的334个县35000多个村联合启动“深贫保”项目,提供农业生产、家庭生活、意外事故的全面保障,同时执行优惠费率,在一般扶贫保险业务已降低20%的基础上,再降低10%-30%。目前,“深贫保”已在11个省58个贫困县落地,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特定人群提供风险保障1857亿元。

  为了满足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需求,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中国人保创新特色农业保险,因地制宜开发推广“肉禽蛋奶 茶菌果蔬”特色农业保险产品。目前,农业保险专属扶贫产品已达242个。同时,为了应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市场风险,中国人保还创新开发了收入保险、气象指数保险、“保险+期货”等新型农险产品,推动农险产品从“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保质量”转变,形成以“扶贫保”、“特惠保”等“八大保”为代表的地方性组合扶贫产品26个。

  在此基础上,中国人保创新“保险+融资”模式,发展特色农业保险的同时延伸金融服务链条,通过“政府+融资+保险”模式,打造出“合作社精准扶贫”“政融保”融资扶贫等模式和产品,助力构建产业扶贫机制和防止返贫机制。

  在定点扶贫方面,自2002年起,中国人保相继帮扶江西吉安、乐安、黑龙江桦川、陕西留坝、内蒙古锡勒乡、广益隆镇,在帮扶的“四县一镇一乡”去年投入帮扶资金接近5000万元。目前,江西吉安和内蒙古锡勒乡已脱贫摘帽。其余三个县和广益隆镇所在的察右中旗2019年预计全部摘帽。

  服务“三农”小微

  作为农险行业的排头兵,中国人保持续巩固政策性农险主导地位,不断推进新型产品服务,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中国人保根据地方资源禀赋特点和农业发展规划,开发推广了菜篮子、果蔬、设施农业、特种养殖等富有地方特色的系列农产品险种,构建了“中央政策性险种为主导,地方政策性险种、商业型险种和创新型险种为补充”的农险产品体系。2018年,共承保农作物7.7亿亩,占全国播种面积30%以上;承保森林11.9亿亩,承保生猪及能繁母猪1.8亿头,为近1亿户次农户提供2.2万亿元的风险保障,市场份额达46.2%。

  同时,中国人保积极创新指数保险、产量保险、农业产业化综合保险等,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农险服务体系、实现“按图承保、按图理赔”的农险业务模式,有力支持了农业现代化建设。截至2018年底,人保财险在全国建立“三农”营销服务部7676个,“三农”保险服务站2.61万个,“三农”保险服务点30多万个,行政村级网店建设率达55%。

  为给“三农”、小微和民营经济提供更加优质的“保险+融资”服务,自2015年起中国人保开展“支农支小”融资试点。经过3年多探索,形成了支农融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和外部助投融资三类业务模式。截至2018年末,融资试点业务累计放款226亿元,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29万户(次)。

  2018年在“温比亚”“山竹”台风、非洲猪瘟等重大灾害中,中国人保的理赔成为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

  当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缪建民表示,中国人保将更加深入地推进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创新保险与投资机制,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