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农金网
2023 年 www.zhgnj.com

全国人大代表文爱华:推进乡村金融深度赋能

    本报记者肖瑛 郑源源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推进乡村金融赋能,是确保乡村振兴总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完成的必由路径。

    全国人大代表,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文爱华表示:“近年来,在国家和监管机关大力推进下,乡村金融服务有了长足进步。但深度赋能仍任重道远,存在金融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乡村金融基础不牢、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以及缺少基础性支撑等深层次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文爱华就推进乡村金融深度赋能提出五点建议。

    进一步健全乡村金融服务体系

    进一步优化乡村金融顶层设计,组织、市场、产品、监管等体系协同发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根据不同类型的涉农金融机构,建立不同的监管模式,并加大政策倾斜,激励更多金融机构涉足乡村。

    二是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在监管部门的政策、协调和指引下,形成政策性银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不同性质和类型的银行,以不同的方式,着眼不同的领域,为乡村提供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的服务。

    三是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统筹协同,形成银行、担保、抵押、保险、信托、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各司其职、合作互补,共同服务乡村的格局。

    四是进一步健全金融服务和产品体系。除“存贷汇缴投”等基础金融服务外,让理财、保险、基金等90%以上的城市金融产品,快速进入乡村,推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

    进一步优化乡村金融的生态环境

    畅通乡村金融赋能的堵点,针对乡村信息不全、信用意识不强、数据缺乏、基础管理不规范等瓶颈:

    一是推进乡村信用体系建设。结合信用乡村建设,推广应用已搭建的“农村三资监管、产权交易、产业信息大数据”等重要平台,以及乡村积分系统,挖掘涉农数据价值,建立健全金融信息,并将乡村信用纳入基层政府考核和整治范围。

    二是推进乡村金融的数字化、科技化运用,结合数字乡村建设,推广金融平台在乡村的运用,让乡村金融全面触达乡村政府、企业、村民等所有主体,并通过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形成乡村金融需要的基础信息和数据。

    三是加强金融知识普及与宣传。结合法治乡村建设,在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中,加入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并推进乡村金融产品和工具的使用,避免非法集资、高息借贷,阻断金融风险。

    推进乡村金融赋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文爱华建议,围绕乡村振兴总目标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的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

    一是以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为关键。“产业兴旺是解决‘三农’一切问题的前提。”文爱华表示。对此,他建议,针对产品缺失的问题,研发适配的产品;针对乡村产业分散、信息不全等问题,推进数据化、信息化、平台化、圈链化服务,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金融服务;重点发展供应链金融,通过乡村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以赋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资源投入,并在利率上给予优惠,重点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人居环境治理、交通、能源、公用设施建设,以及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保护等,在支持大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还要探索中长期信贷模式,可采取银团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充分赋能。

    三是以赋能乡村治理为基础。建议,将乡村金融纳入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范畴,融入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将乡村金融考核纳入乡村治理体系,成为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的一部分;同时,将入驻村委的助农金融服务点的管理,纳入村委会规范化建设之中。

    推进乡村金融赋能农村重大改革

    一是赋能农村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对乡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其最大的难点,水权、土地权、排污权、林权等“四权”的确权,建议:由主管部门牵头、政府部门主导,建立全国统一的查询平台和抵质押登记平台,推进“四权”登记颁证、评估、交易机制,并建立土地经营权、宅基地、农机、农产品、农资等资产公开透明、交易活跃、规范顺畅的流转市场,并与银行信贷交易关联起来,激活农村这一最大资源。

    二是赋能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关键是做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文爱华表示。对此,他建议,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创新制定专属产品,重点推进村集体组织的村社分账,让村集体组织及成员更便利、更灵活的获得金融服务和金融资源,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为乡村金融提供更适配的政策与指引

    一是推动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进一步落实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优惠政策,落实财税奖补政策和风险分担机制,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市场化分担和补偿机制等。

    二是加大财政、货币政策的适配性。增强政策的适配性,尤其是增强与乡村金融信贷政策的适配,实现投贷联动,实施奖补贷、风补贷等。

    三是对乡村金融创新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针对乡村金融大多是创新,很多方面都需要突破原有制度等特质特征,在监管政策和制度上给予指引,提供适配乡村金融的差异化政策,并提高容忍度,为先行先试的金融机构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比如,为乡村取现、转账、信贷、保险、担保等提供差异化政策;建立乡村信贷业务的容错纠错机制,在不良率考核指标设置上,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适当放宽标准等;允许权属清晰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农机具等依法抵押贷款等,营造乡村金融赋能的政策环境。

    责任编辑:曹沛原

相关文章

Title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