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农金网北京讯(记者田耿文)12月5日,中国期货业协会等单位主办的第17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在深圳举办。
在“交易所圆桌论坛”环节,大商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席志勇发表视频讲话。他表示,大商所将始终站稳实体立场,坚持创新引领,通过持续完善期货现货结合、场内场外协同、境内境外连通的高标准、高质量期货市场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国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助力两个循环发展格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席志勇表示,2021年,在中国证监会的坚强领导下,大商所深入贯彻“三新”理念,坚持服务面向实体、创新紧跟市场需求,在推动改革创新、风险防控、市场服务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积极服务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服务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围绕产品创新,活体交割的生猪期货历经二十年终获上市并平稳运行、功能初步发挥,国际化棕榈油期权顺利上市,集装箱运力等战略品种与干辣椒等特色中小品种加速推进,铁矿石等老品种“一品一策”动态调整成效显著,服务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市场基础更加扎实。
围绕生态圈建设,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场外品种生态圈建设初具规模,落地非标仓单区块链融资试点,上线场外期权业务,仓单、基差交易覆盖更多品种,场外市场“一圈两中心”在探索中初成气候。
围绕技术驱动,以DCE交易7.0系统的成功上线为契机,开始了新一轮的技术新基建,加快交易、清算、监查、场外、数据等核心系统迭代升级,以DCE数据2.0和DCE监察7.0为核心的科技监管技术系统搭建已基本完成,数字化运营平台和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二是坚持守住风险底线。今年来,在国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等行情下,大商所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将尊重市场规律、站稳人民立场贯穿一线监管始终,及时果断出台一系列风险防控措施,坚决抑制交易过热,以市场的平稳理性运行服务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大局。
三是坚持站稳实体立场。扎实推进以“保险+期货”为核心的“大商所农民收入保障计划”,支持推动248个项目落地见效,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持续发力。
“大商所企业风险管理计划”、产融培育基地、产业大会、“DCE·产业行”等市场品牌效应逐步放大,引导产业企业关注和参与期货市场取得初步成效。今年前10月,大商所法人客户成交占比45%、持仓占比65%,同比均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
他表示,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演变给期货市场发展带来一系列新要求。大商所将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朝着建设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这一目标,着力发挥好价格发现、套期保值两大功能,围绕产品创新、技术驱动、生态圈建设三条主线,努力实现期货现货结合、场内场外协同、境内境外连通三大结果,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在市场建设首位,在合约规则制度的设计和优化中坚决防止脱实向虚和资本无序扩张。二是把提升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作为奋斗目标,在开放中加快推进大豆和铁矿石定价中心建设。三是把主动服务双循环发展格局作为战略方向,对于全球性大宗商品,把大品种做成大产品,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对于区域性特色中小宗品种,通过期现结合发挥期货基础功能,助力打通区域经济循环。四是把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作为发展责任,在场内场外市场的协同发展中推动期现市场向更高标准发展。五是把站稳人民立场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根本,保持对市场违规违法行为“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保护好广大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同时支持龙头企业、期货及保险公司等发挥作用,推动中小农户、中小微企业小而散的风险管理需求与期货大市场有效对接,实现中国特色的期货“支农支小”服务。
责任编辑:曹沛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