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5月22日讯(记者郑源源)今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对银行业保险业也形成了一些影响。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今天表示,疫情对银行业的影响主要反映在贷款质量上,表现为贷款逾期和违约情况增多,不良贷款有所增加。2020年一季度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2.04%,较年初上升0.0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2609亿元。其中,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行业、较脆弱的小微企业以及相关从业人员,不良贷款增加得比较多。例如,住宿餐饮业、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贷款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上升0.14个、0.12个和0.13个百分点。
从当前情况看,银行业信用风险上升幅度在预期范围内。对保险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前期业务开展受到一定阻滞,今年前两个月保费收入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但3月份后,随着复工复产达产的有序推进,经济社会秩序逐步恢复正常,制约保险业务开展的负面因素减少,保费收入已有明显回升。
针对疫情影响,银保监会认真落实“六稳”和“六保”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是全力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加大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采取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扩大续贷规模、发展供应链金融助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等措施,着力稳定企业现金流,支持企业等市场主体复工复产、复商复市。
二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工作。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一季度银行业处置不良贷款达到45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10亿元。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关注全球疫情变化情况及对银行业保险业的影响,做好压力测试、制定应急预案,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评估、调整、补充相关政策措施。
三是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提升风险抵御能力。目前银行业保险业抵御风险的“弹药”较为充足。银行业贷款拨备总额达到6万多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78.5%,明显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4.5%,高出最低资本监管要求6.5个百分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较高水平。在此基础上,银保监会鼓励银行保险机构通过增提拨备、补充资本等措施,进一步加高加固应对风险的“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