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4月11日讯(通讯员江涛 刘环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青阳农商银行为把上级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在全力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同时,出台了《青阳农商行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全力保障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从实际出发帮助遭遇疫情风险事件的客户融资纾困、着力提升客户信贷服务效率,精准有效开展信贷服务,提供差异化服务措施。
一、融资纾困,加强信贷供给。疫情发生以来,青阳农商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管理部门对接,实行企业清单制管理,筛选梳理复工复产企业、重点项目清单,由该行领导班子成员亲自带队下基层走访,积极为企业设计复产复工资金需求方案,为企业复工复产注入“金融血液”,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为全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截至到2020年3月底,该行贷款余额58.36亿元,较年初增加2.78亿元,增幅5%。
安徽省青阳县九华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中药材、苗木种植、购销、技术研究和开发、中药材及城镇绿化苗木批发与零售、初级农产品销售,是疫情发生时当地唯一一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承担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任。在调查得知企业无抵押的情况下,为满足该企业资金需求,该行对该企业开设绿色通道,在确保制度、流程合规的基础上,让业务办理跑出了“加速度”,仅用一天半时间完成了客户授信用信工作,使得100万元信用贷款按计划进入公司账户,利率仅4.55%,为企业支援疫情防控提供资金保障。
二、对经营出现暂时困难客户采取续贷政策,切实解决后顾之忧。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小微、民营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对现金流短缺的小微、民营企业,适当放宽门槛,合理采取续贷政策,为客户办理续贷,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帮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支持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截止到报道日,该行共对101笔20981万元贷款办理了无还本续贷。
三、加大融资利率优惠力度,最大程度让利小微客户。对于防疫物资生产、流通、运输客户提出融资需求的,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客户,特别是1000万元以下的客户贷款,给予一定的融资利率优惠政策。疫情发生到报道日,该行共对7笔6080万元贷款给予利率优惠,优惠近30万元。
四、加强保障,用实际行动缓解企业困难。对于疫情影响正常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有发展前景的客户,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信贷重组、减免逾期加罚息等方式予以全力支持,帮助客户提升“造血”功能,激发小微、民营企业信心。疫情发生到报道日,该行共对2笔2070万元贷款给予减免逾期加罚息,减免罚息金额达12.4万元。
五、创新金融产品,勾勒金融服务新画卷。该行作为池州市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的试点机构,牢固树立金融创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意识,积极开发了一系列符合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资金需求特点的流动资金贷款产品,如:专利权质押、商标权质押、仓单质押、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采矿权抵押、金土地、船舶抵押、经营性收费权质押等。同时,该行科学运用了最高额抵押循环贷款等便利的放款方式和分期还款、适时还款等更为灵活的还款方式,为小微企业减压,例如最高额抵押贷款产品,在与客户签订最高额抵押合同后,客户可根据约定的用途,在合同期限内随贷随用,也可根据自身的资金回笼情况适时归还贷款本息,循环使用贷款额度,最大程度的节约利息支出。
六、加强“银税互动”,积极推进“税融通”业务。结合银保监会“百行进万企”活动要求,原则上对2018年度以来在税务部门纳税信用评级在B级以上的小微、民营企业加大授信力度,以“税融通”业务为契机挖掘客户更多金融需求,提升“银税互动”质效。截止到2020年3月底,该行共办理10户“税融通”贷款业务,贷款金额10745万元,累计54户,贷款金额达35382万元。
七、提高企业办贷效率,多举措优化服务。针对小微客户,尤其是涉及防疫相关客户,设立贷款审批绿色通道,确保以最快速度完成贷款调查审批流程及相关放款手续,实行“1+1”模式,全力保障各类防疫物资生产不间断,运输不间断,使用不间断。
八、对参加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政府及相关人员,疫情期间在该行的住房按揭贷款、信用卡透支发生逾期的,不能视为违约,不进入违约客户名单。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可适当倾斜信贷政策,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支持保障社会民生。疫情发生到报道日,该行共对31笔621万元贷款给予延后还款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