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农金网江西讯(通讯员李志强 谭琼)近年来,江西省新余农商银行坚守“立足本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战略定位,紧跟普惠金融发展趋势,大力发挥自身优势,健全金融手段,提升金融服务,着力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主动参与金融扶贫攻坚领域,积极发挥作为新余人民自己的银行所应贡献的金融力量,同心共情齐筑金融扶贫康庄大道。
深耕普惠金融 着力延伸金融服务广度
新余农商银行植根于“农”,服务于“农”,不忘初心,回归本源,通过扎实的工作开展,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的工作举措,坚定不移将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金融工作持续向纵深推进。
为适应当前金融普惠发展态势,让更多的农户大众能够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的便利,该行大力推广整村授信工作。通过“背靠背评议”授信模式,通过成立评议监督小组,采集录入农户基础数据采集、开展集中评议、批量预授信审批等流程,为广大农户送上无须保证抵押的信用“家庭备用金”。
该行对辖内所有行政村整村推进,批量授信,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和体验感;通过完善相关制度,优化操作流程,简化办贷手续,举办外部推介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加强各网点与政府沟通联系,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提升了该行与三农的黏性。截至2020年8月末,该行已累计评议村委140个,评议村小组1009个,评议户数近45000户,形成白名单近25000户。
健全工作体系 着力下沉金融扶贫深度
该行紧紧围绕国家扶贫攻坚战略,倾力践行精准扶贫,通过发挥自身的金融优势,根据扶贫工作实际及本行市场发展定位,积极采取金融支持、结对帮扶等综合化的有效措施,为扶贫攻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该行制定出台了《新余农商银行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三农事业部各片区逐一落实包干责任,对全行责任辖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实行名单制管理,包干责任落实到网点、到岗、到人;按照“一户一策、投放准确,精准施策”的工作要求,全面开展信贷需求摸底调查和投放工作。
该行提高思想认识,把精准扶贫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工作抓紧抓实,上下凝心聚力,切实统一思想,积极主动作为,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切实增强了做好精准扶贫金融服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同时,该行确保实现“三个全覆盖”,对乡镇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需求调查全覆盖;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投放全覆盖。
根据方案要求,该行明确精准扶贫时间节点和进度表,人人认领任务表,片区督导汇总表,责任部门抓好统计表,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具体工作要求。
创新工作举措,提升工作成效。
该行对全行责任辖内乡镇全覆盖、责任乡镇内实行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需求调查全覆盖、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投放全覆盖。截至2020年8月末,该行已累计上门入户完成建档立卡3168户,实现了贫困户建档立卡全覆盖。
该行在责任辖区内9个重点乡镇、12个贫困村设有精准扶贫工作站,对离网点3公里以外的全市330个行政村全部布设“村村通”助农取款服务店,致力扫清农村基层金融扶贫工作盲点,延伸金融扶贫机构触角,提高金融扶贫工作效率。
该行推出贷款额度5万元以内,贷款期限5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的精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截至2020年8月末,该行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243笔,余额930万元 。
该行通过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扶贫,以产业为平台,鼓励形成订单生产、雇佣生产以及收购协议等形式的扶贫合作模式,以企业吸纳就业或直接帮扶贫困户的形式为贫困户实现脱贫奠定基础。截止2020年8月末,该行发放企业及个人带动型扶贫贷款71笔,余额7.3亿元,带动就业人口809人次。
结合地方实际 着力提升金融服务温度
在扶贫工作领域中,该行积极践行本土银行金融企业社会责任,将扶贫工作触角延伸至社会各领域,彰显了企业社会责任,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温度。
该行充分发挥新余蜜桔、麒麟西瓜、中药材、特色养殖、油茶、休闲农业等10大特优产业的带贫益贫作用,积极配合市县区及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动全市新型经营主体、乡镇商会,通过“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合作方式,按照“1+N”扶贫模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将贫困户纳入产业中发展,与贫困户形成工资性、政策性、资产性等利益联结,带动全市贫困户增产增收,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注入强劲活力。
针对特困群体助保业务需求,该行推出的“助保贷”信贷产品,帮助城镇困难职工解决基本养老保险缴费难的问题,积极助力养老扶贫工作。截至2020年8月末,支持对象85户、余额337万元。
该行将结对帮扶作为重要的政治工作来抓,通过加大资金资助、派遣第一书记及扶贫工作队员等多种方式,积极帮助结对点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共同致富。
近年来,该行先后出资近300万元为姚圩镇河埠村、水西镇桥口村、罗坊镇川里村等近30个村庄、社区改进基础设施,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组织34名中层干部逐个对接34名市区城镇贫困群众,平时加强上门走访慰问,为贫困群众送去食用油、大米等慰问品,帮助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