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农金网河南讯(通讯员胡松涛 代高乐)近年来,渑池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支小支微的定位不动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全力开展金融扶贫工作,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切实践行“服务三农、改善民生”的庄严承诺。
主动对接,建好机制“夯基础”
在渑池县英豪镇东七村,李建国是村里的“名人”。几年前,他夫妻两人常年患病,还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得益于三级金融扶贫服务体系的运营,渑池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迅速对接、送贷上门,一站式金融服务,为他贷出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靠着这笔钱,购买了3头牛,开启了他的养殖致富路。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渑池农商银行积极参与三级金融扶贫服务体系建设,从扶贫贷款信息采集、贷款受理、项目审核、贷款发放全程参与,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扶贫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全县农户、农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提供快捷、高效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同时,该行成立金融扶贫领导小组、各乡镇网点成立金融扶贫工作队,进一步实行领导包片、部室包点的分片包干责任制,切实督导、帮助辖内信贷机构对接行政村,机构客户经理对接、走访贫困户,对扶贫贷款集中的行政村实行集中授信、集中发放,有效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工作质效。截至10月末,已累计走访贫困户5000余户,遍及全辖236个行政村;累计发放扶贫贷款2994笔17417万元带动贫困户16830人,其中:发放小额扶贫贷款2982笔7537万元带动贫困户12057人,产业扶贫贷款12笔9880万元带动贫困户4773人。
政策宣导,扶贫扶志“强信心”
“金融扶贫政策真是及时雨呀,如果没有当初的雪中送炭,根本不可能有现在的生活!”刘爱丽恳切地说,“要是没有金融扶贫政策,俺家日子还不知道能过成啥样。”天池镇东杨村刘爱丽,丈夫因事故高位截瘫,因病致贫加上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家庭一度陷入绝境。在一筹莫展之际,刘爱丽想起了农商银行宣传的金融扶贫政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渑池农商银行。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后,她获得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在扶贫贷款的资助下走上了生猪养殖之路,年净收入超过2万元。
面对贫困户对金融扶贫政策的不熟悉,渑池农商银行以各乡镇机构为宣传阵地,通过led屏轮流播放脱贫攻坚相关信息,摆放宣传彩页、张贴海报,并借助“扶贫日”、大型活动等有利时机,开展金融扶贫政策宣传。同时,抽调业务骨干到全县12个乡镇对乡、村两级扶贫干部进行金融扶贫政策宣传,组织员工进村入户,发放“金融扶贫政策宣传明白卡”,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宣传告知金融扶贫政策、适用的金融产品和借款人应尽义务,定期回访了解贫困户对政策的理解掌握程度和潜在金融需求。该行在全辖41个贫困村村委悬挂“渑池农商银行包扶客户经理公示牌”,印制8000张“扶贫客户经理联系卡”,公开包村区域、联系方式、监督电话、业务范围、服务承诺,接受社会咨询和监督,切实提高贫困户获贷率。
整村授信,惠农服务“便捷化”
2019年10月29日,在渑池县仰韶镇中涧村广场上,来自该县12个乡镇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在这里齐聚一堂,台上中涧村村民举着2万至5万金额不等的牌子兴奋不已。原来,渑池农商银行在这里开展普惠金融访百村暨整村授信授牌仪式。该行开展“整村授信”,为村民们提供“家庭备用金”,解决了村民的资金难题,贫困户更是可以享受扶贫贷款优惠政策,“整村授信”的开展得到了贫困户乃至广大村民们的一致欢迎。截至10月末,该行已累计对229个行政村开展“整村授信”,占县域行政村总数的97.03%,授信4802户2.4亿元,用信1448户9800万元。
为切实服务好县域群众,渑池农商银行下沉服务重心,延伸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触角,基本实现了“基础服务不出村、综合服务不出乡”,为贫困户以及更广大的农民朋友提供了一揽子金融服务,真正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该行在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破解农户“贷款难”“贷款贵”等方面积极探索,大力推广整村授信工作,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兴旺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针对农村地区物理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薄弱等短板,该行在广大农村地区积极布放ATM机、助农POS机,大力推广设置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至目前,在全辖22个营业网点的基础上,已累计布放ATM自助设备37台(警银亭6座)、POS机613台、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90台,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覆盖率。
创新驱动,农业产业“特色化”
在渑池县脱贫攻坚中,“两椒一药”是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重要产业之一。为了更好地助力贫困户脱贫,渑池农商银行积极与党委、政府对接沟通,创新推出了“两椒一药”特色小额扶贫贷款,满足贫困户种植“两椒一药”生产经营所需,以“花椒”、“辣椒”带动贫困户开启致富路。截至目前,“两椒一药”特色小额扶贫贷款已累计发放1299笔237万元。目前,渑池丹参成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不召寨村花椒远近闻名,“渑池柴胡”“笃忠辣椒”等名优品牌不断叫响,农业产业化发展活力十足。
为了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渑池农商银行深入挖掘金融扶贫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进行了大量尝试。该行大力开展“阳光信贷”工程,公开金融扶贫贷款政策、信贷产品、办理流程、服务承诺,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公开投诉电话、举报信箱,鼓励群众积极开展监督,使信贷办理过程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该行建立扶贫贷款“绿色通道”,开设扶贫信贷专柜,优先办理扶贫贷款,并实行限时办结制。该行以科技为依托,开通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的线上扶贫贷款申请业务,针对小额扶贫贷款可在手机银行上进行自助申请、支用和归还。
如今,在渑池农商银行的金融支持下,金融“活水”更多地引入到了农村地区,增加了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为脱贫攻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仰韶大地上,金融“活水”浇灌出累累硕果,脱贫攻坚的燎原之火熊熊燃烧,古老的渑池正在迸发新的活力、新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