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农金网山西讯(通讯员梁晨霄)这里有流淌不息的滹沱河,有历经沧桑的平型关;这里也有十年九旱、四季刮风的气候,广种薄收、贫困闭塞的乡村。这里是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2019年之前,繁峙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属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我们扶贫工作队是2015年进驻繁峙县白坡头、东水沟、孤山铺三个贫困村的。”据农行驻繁峙县平型关镇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孙富怀介绍,当时,三村村民共505户1355人,其中贫困户186户473口人,贫困发生率高达 37.8%,人均年收入只有1200余元。三村自然条件差,农户靠天吃饭。此外,村民文化素质低,依赖帮扶思想严重。
现如今,扶贫工厂、扶贫产业装点了这片厚重的土地:农家院里粮仓高垒、山脊梁上光伏设备熠熠生辉、村民们按时准点去厂里打卡上班领工资,三村186户473口贫困人口整体脱贫。
脱贫路上追梦人
缝纫机咔哒咔哒响着,一众女工有条不紊、手脚不停地裁片、包边,在她们手里,款式、花色不一的箱包逐个成形。这是白坡头村追梦箱包加工有限公司的日常情形。
横涧乡地处繁峙县最东端,抗日战争期间,闻名中外的平型关战役就发生在这里。横涧乡因自然条件差,贫困人口集中。
2017年,为了尽快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当地政府积极开展引导性技能培训,从河北省引进箱包加工业务,打造特色劳务品牌。想法是有了,但厂房、机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横涧乡财政贫困,拿不出这笔钱。
不能让老区人民的脱贫梦想破产!作为横涧乡的对口扶贫单位,农行扶贫组这么想。
农行扶贫组随即与当地政府多方协商、筹措,由政府出资20万元,农行资助25万元,建起了箱包加工有限公司。2019年,又为加工厂解决了2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短缺问题,同时帮助加工厂注册品牌商标,打开了线上销售渠道。全省农行陆续从加工厂订制263万元无纺布宣传袋业务,仅此每年就为其带来10多万元利税,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也带动了80多户农民参与生产加工,户均增收10320元,实现了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扶贫。
“我现在一个月挣两千五六,家里靠着这个贴补,比以前的日子强多了。”负责包边的李大姐手脚不停地告诉记者。
“只有敢于追逐梦想,才能有脱贫致富的希望!”横涧乡党委书记方笔计感慨地说。
产业脱贫是根本
“如今养殖技术有人教,销路也不愁,还向农行贷了5万元,年初我买了两头牛,如今两头小牛长势正好,好日子也有了盼头。”贫困户老孙正在自家牛棚里为牛添加饲料。
农行扶贫组一直是当地扶贫驻村工作队的一张名片。他们统一吃住,统一协调作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脱贫攻坚,产业是根。在深入摸排、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基础上,扶贫组帮助每个村制定了详细的“十三五”脱贫规划,针对村里每户的不同状况,充分会商,制定了分户脱贫方案。通过优选扶贫项目,项目带动、精准施测,效果明显坚定了贫困户的脱贫信心。
农行扶贫组积极筹资50.7万元,支持了东水沟村发展庭院养殖。2015年以来全村累计售卖肉牛127头、滩羊664只,实现收入181万元,年均收入36万元,户均1950元,人均780元。2018年末,全村肉牛存栏82头,滩羊存栏865只。发展庭院养殖的同时,带来的问题是养殖户院内和村内街道牲畜便粪横流,卫生状况堪忧。扶贫组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9年,农行机关员工捐款8万元购买了村里一处养殖场,无偿提供给养殖户集中圈养,有效解决了封山禁牧后牛羊无处放养的难题,显著改善了村落卫生及人居环境。
“造血”脱贫奔小康
变“输血”为“造血”,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在村委会和农行扶贫组主导下,以贫困村民为主体,以激发贫困村民内生动力、凝聚社会各方帮扶合力、创新体制机制活力为引擎的脱贫攻坚奔小康有序展开......
2017年,扶贫组邀请农科院专家考察了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着手推广种植中药材、经济林。为有种植意向的28个贫困户筹资采购了153亩的黄芪、黄芩等药材种子。调运回白水杏树300株,免费发放给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成活率达到80%以上。针对后期销售,组织村委完善了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制度,确保了种植的健康发展和合作社的规范运作。
利用三村距佛教圣地五台山仅80多公里的优势,扶贫组多方协调,无偿提供机器设备,为白坡头村贫困户引进了佛珠加工项目。主要承揽来料加工,产品主供五台山寺庙和旅游门店,利润可观。
2019年,扶贫组还积极协助村委会争取到了东水沟村400亩,白坡头村1000亩土地增减挂钩开发指标,项目完成后,可明显提升村集体经济实力。
通过多种脱贫项目带动、合作社务工、种植养殖等方式,真正实现贫困户“务工有工资、利润有分红、收入有保障”。村民有了“来钱道儿”,日子过得越来越“牛气”。
扶上马送一程
日子好了,底气儿有了,“扶上马儿还要送一程,致富奔小康需要全面发展!”孙富怀如是说。
扶贫组热情点燃“红蜡烛”,致力于扶贫扶志扶智!积极争取到农总行团委和省行团委组织的一对一捐助贫困学生救助行动名额,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33名和20名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帮扶救助。每年为三个村所有在册学生捐赠学习用品和体育器材。
东水沟村村民碾米、磨面,需到10公里之外。2018年扶贫组向农行申请捐助2万元,在东水沟村创建了“省农行捐建便民磨坊”。两年多来,累计为全村184户村民碾米磨面800多人次,解决了困扰东水沟村民多年的“老大难”。
2019年农行又出资2万元,扶贫组分别在白坡头和东水沟村创建了“爱心超市”,按照《接受捐赠制度》、《村民积分考核办法》、规范管理。“爱心超市”建立以来,共接受各方捐衣捐物638件,有176人次领用衣物526件;发放积分卡2920张6830分,涉及农户493户,农户凭卡领取生活用品31种218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