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农金网河南讯(通讯员兰丽霞)11月12日,河南荥阳农商银行城区支行的大厅跟往常一样,十几名客户在等候区安静地坐着,内柜的营业员紧张有序地办理业务,时而微笑向客户点头致意,时而耐心给大爷大妈指导业务。营业厅南墙上的那面鲜红的锦旗,分外抢眼。上面赫然地写着几个烫金大字——矢志不渝践初心,一心为民好银行!
这面锦旗是客户冯先生赠送给城区支行孙会云同志的。而她和冯先生的故事是从今年夏天开始的。
那是一个炎热的中午,一位客户急急忙忙地走到荥阳农商银行城区支行的营业厅,面露难色,双眼四处张望,焦急地在大厅内来回踱步,加上天气炎热,额头已经微微渗出汗珠,此刻他正把急切的眼神,投向正在厅堂给客户讲解存款产品的城区支行副行长孙会云。通过了解,得知客户姓冯,需要调取1999年至2005年期间他在信用社几笔存款的支取凭证。客户虽然没说原因,但一再强调他有急事需要在4天后拿到这些凭证,想必这些凭证对他意义非同寻常,这让孙行长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客户的请求。
由于时间过去太久,当年的银行记账凭证还是手工登记,无法通过电脑查询,想要调取20年前的交易流水简直如大海里捞针一样困难。但时间紧任务重,孙行长不敢有半点怠慢,她趁着午饭时间的空档,连忙到档案室查阅资料。但接下来,她遇到了另一个难题:2005年的那天,一名叫冯*忠的顾客办理了业务,但此“忠”非彼“中”,出于工作经验判断,那时候国家还没有实施存款实名制,加之以前很多人都把名字写成同音字,出于这两点,她猜测这个姓名含有“忠”字的业务凭证90%就是客户要找的那笔存款。但为了保证资料的正确性,孙行长拨通冯先生的电话,果不其然,此“忠”就是他的曾用名,可以用笔迹为证。解决了一个难题但又出了新的困难: 2000年那个可供参考日期前前后后的几十天,都没有查到这位客户办理过任何业务。由于网点撤并,账务查询也履遭断档,孙行长费尽周折,向当年在网点上过班的老同志打听,那些片段的记忆,都不能帮助她找到确切的取款凭证档案,查阅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几经询问无果,孙行长决定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查找20年前的档案,那就是逐年、逐本、逐个网点查阅。20年前的城关镇信用社有五个营业网点,需要查阅每个网点五年的档案,相当于翻阅两千本多凭证。工作量大得惊人,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她组织员工在下班时间集中查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三天的午后,他们手工统计出来了这个客户所需的流水账。这期间城区支行5名柜面人员在孙行长的带领下,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翻阅了20多万张会计凭证,耗用50多个工时,解决了困扰客户很久的难题。
后来,冯先生如期将证据提交法院。他万分感激孙行长及其员工帮他调取资料废寝忘食地工作精神,特于结案日特向她送来锦旗,以表谢意。
这面闪耀的旗帜,不代表多少荣誉,更像是一面督促员工做好优质服务的镜子,时刻提醒他们,发自内心的优质服务,需要有真心的付出,不畏困难,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