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农金网
www.zhgnj.com

济源农商银行:党建引领扛起使命担当 强本固基推动高质量发展

  农金网河南省济源市讯(通讯员张蓓)济源农商银行作为当地唯一一家本土金融机构,多年来,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加强党的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提升服务、深化改革、防范风险三大任务,坚持聚焦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风险,实现了各项业务的稳健运营和高质量发展。2017年,被中银协评为“全国百家支农支小服务示范单位”,并再度被银监会评为全国农商银行“标杆银行”。截至9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178.6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9.73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稳居全市金融机构之首。资本充足率15.9%,拨备覆盖率242.78%,成本收入比32.56%,不良贷款率2.37%,各项监管指标均达到二级银行标准。

  机制带动,以顶层设计锚定战略发展方向

  近年来,济源农商银行始终注重战略规划的引领作用,确立了“一个目标、两项使命、四个银行、四大战略、八条路径”的12448五年战略规划体系。

  “一个目标”,即打造国内精品标杆银行。“两项使命”,即“做实小贷、普惠大众”的金融使命。“四个银行”,即打造产品丰富的小贷银行、与时俱进的学习银行、标准规范的标杆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普惠银行。“四大战略”,即聚焦战略、学习战略、信息化战略、区域拓展战略。“八大路径”,即建设现代化的公司治理机制、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高效的经营运作机制、科学的资本管理机制、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规范的培训管理机制、灵活的服务创新机制。五年战略规划(2017-2021)进一步明确了将小贷业务和普惠金融作为战略重点,致力于成为济源本土最专业便捷亲和高效的三农和小微金融专家。

  党建融合,以“党建+金融”激活业务发展动能

  该行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总要求,创造性地转化为金融实践,把党建工作作为引领银行发展的“红色引擎”, 探索形成了“一个核心”、“两个品牌”、“三大体系”的党建工作特色,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坚守一个核心。即坚守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坚持“农商姓党”的政治属性和“农商姓农”的生命属性, 保证党对工作的绝对领导。

  健全三大体系,即健全党的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真正在全行形成制度完备、组织标准、责任明晰,党委总揽、书记主抓、班子专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

  打造两个品牌,即“红领农商”工程和“三结合一共建”工程。“红领农商”,即在辖内支部打造“红色网点”“青年党员先锋网点”等特色网点,创新“青年e贷”快贷产品,创新实施红马甲为民服务“百千万”银商共建系列活动,创新推出客户经理村坐班制、村民道德积分制,创新开展“党建促业务、百日大营销”活动,全行业务发展呈现新气象。“三结合”即行党委与镇办党委相结合、支行党支部与村党支部相结合、支行党员与村党员相结合;“一共建”即共建信用村(镇)。以“整村推进、批量授信”为抓手,为信用村(镇)授牌。2018年至今,行党委已与5个街道办事处、11个镇党委签订《党建合作协议》。与市政府联合,在全市评定首家信用镇(办),先后对全市215个信用村授牌,评定的信用村占全市行政村的41%,共评定信用户10349户。2019年7月,因“三结合一共建”党建品牌,济源农商银行被评为“全国农村金融十佳党建创新机构”。

  创新赋能,以工匠精神聚焦小贷主责主业

  农商银行因农而生,因农而兴,支农支小是其根本职责。经过20年的探索和积累,该行依然坚守“支农支小支微”的市场定位,以“工匠精神”打造了具有济源农商银行品牌特色的小额贷款模式。小额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比重始终保持在50%以上。

  创新三步走工作模式。第一步是以“逐村核贷”活动为抓手,挨家挨户,上门为农户授信,使全市554个行政村(含居委会、社区等)实现了信贷全覆盖。授信户数覆盖面达21.71%,在全省农信系统中排名第一位。第二步在全辖推行逐村核贷、扫街、扫机关“三扫”营销,以批量核贷方式核发小额信用贷款。已累计完成3轮全面逐村核贷工作,走访农户11万户,占全辖户籍总数的55%。第三步是在认真总结以往多年“逐村核贷”经验的基础上,于2018年2月全面启动“整村推进、批量授信”521工程。以村为单位,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对有贷款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客户,统一采集信息,集中审批授信。至9月末,济源农商银行已累计入村525个,覆盖全辖行政村的100%。新增授信户数3.6万户,金额21.27亿元;新增用信户数8496户,金额6.36亿元。累计发放信用贷款9.99亿元,不良贷款158万元,不良率仅为0.16%。“整村推进、批量授信”覆盖率98.29%。2019年3月、5月,来自全国8个省、62家兄弟行社的230余名银行高管分两批齐聚济源,参加“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济源农商银行参访交流活动”,对济源农商银行以“整村推进、批量授信”为切入点支持当地乡村振兴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善用科技和数据。对科技系统的重视和主动开发应用是我们多年来做精做强小额贷款的重要保证。自主研发“小额贷款审批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相继推出“客户经理电子名片系统”“微信申贷系统”。2018年,自动化办贷系统“金燕e贷”正式上线,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客户端可以自助贷款、自助还款,“随用随贷、循环使用”,真正实现了“秒贷”。2019年6月,正式上线“小微信贷管理系统”2.0版,无论是苹果、安卓、APP等移动端,均可以实现对“整村推进、批量授信”的全流程管理,平台客户申请笔数超过9万笔,累计放贷金额120亿。极大地提高了整村授信工作效率,不断增强金融服务便利性。

  敢于探索信贷管理新模式。一是最大化精简办贷流程。聚焦“群众办事最方便,金融服务最优化”的目标,提出“只填一张申请表”“决不让客户多跑一趟”“让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的办贷理念,20万以下小额信用贷款,当天申请当天办结。尤其是今年已经实现对个人房产进行内部自评估,实现网点柜台现场办理抵押登记业务,最大限度地方便客户。二是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响应“乡村振兴计划”号召,对市周边村镇特点,与市农牧局、金融办、人行、市委农办等积极沟通,成立资产评估小组,对试点村“承留镇花石村”进行了集体资产评估。2019年4月,推出了全省首笔“农村集体资产抵押贷款”,以农村集体资产抵押向花石村发放贷款90万元。河南电视台“河南新闻”栏目对此进行了采访报道。三是建立尽职免责的信贷管理机制。以差别化认定与科学的容忍度落实免责保护,更多地结合贷款调查、贷时审查、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标准化环节的执行情况来认定不良贷款,减轻了客户经理“惜贷”“惧贷”心理,凸显科学化、人性化的信贷管理理念。

  正是20年的长期探索和积累,济源农商银行找到了适合小贷业务发展的服务模式,打造了一支敢吃苦、不怕累的客户经理队伍,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信贷文化,保证了业务规模持续稳步增长,贷款不良率始终控制在2.5%以内。

  稳健为基,以风控建设保持高质量发展定力

  长期以来,该行始终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首要位置,明确“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发展质量与速度、业务总量与市场份额、业务品种与结构优化、经营效益与发展质态的“四个统一”,着力实现“三个注重”。

  注重稳中求进发展基调。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业绩观,去除规模扩张情结,保证资金业务总规模占比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占比,打消高速增长冲动,坚持稳健保发展、高质求发展。截至9月末,该行同业投资业务总额79.46亿元,较该数据峰值减少68.16亿元,降幅46.17%;同业负债业务总额4.64亿元,较峰值减少92.26亿元,降幅95.21%。同业投资业务风险偏好较低,整体运行较为稳健,流动性管理把控良好,业务总体风险可控。

  注重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抓制度建设,从全行业务发展和风险把控的角度出发,重点做好对制度流程的查漏补缺、梳理再造。制定涵盖各业务条线的风险管理基本政策、制度、办法和流程的全面风险管理办法。防操作风险,实现凭证领用和登记电子化,上线二代国库信息处理系统、电子验印系统,并成为财政国库电子化支付系统唯一一家镇级财政所的代理银行,进一步防范操作风险。塑合规文化,将全员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充实到每一位基层人员,并将风险管理能力作为员工竞聘、晋升管理岗位的一项必要指标。

  注重不断提升资产质量。深刻领会10月24日全省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集中攻坚会议精神,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三股劲”,强力推进不良贷款压降。实行领导班子包片负责制,班子主动承担表内外10大户不良贷款的清收责任。以支行为单位,开展不良贷款全员认 领,各自认领2-3笔前10大户不良,并签订目标责任书。截至目前,已对辖内支行不良贷款认定119笔,15019.93万元。严格责任追究,对小额贷款不良率超过全行平均数的支行,对直接责任人进行终身制责任追究,对支行行长降职使用。大胆尝试与外部清收公司合作,委托清收公司代理清收,委托律师事务所开展风险代理。本年度先后引进2家资产公司、1家律师事务所对该行表外小额不良贷款、房产、土地以及企业类大额不良贷款进行外部清收和风险代理。截至9月末,该行表内外共清收1.06亿元,3849笔。

Title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