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农发行山西省分行以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主要抓手,全力配合打好“三大攻坚战”,有效地发挥了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战略支撑作用,为山西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信贷支持和服务保障。
服务“三农”支持脱贫攻坚
“坚持加大资金倾斜、创新融资方式、拓宽支农领域”,农发行山西省分行围绕这三个方面做文章,首先是紧扣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持强供给,上半年该分行累放各项涉农贷款166亿元,6月末贷款余额达839亿元,较年初净增112亿元,净增额继续位列全省政策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第2位,增幅达15.4%;坚持补短板,在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累放中长期贷款157亿元,6月末有关贷款余额达645亿元;坚持去杠杆,全面落实普惠金融政策,加大减费让利力度,上半年新投放贷款的较大部分执行基准利率或下浮利率,为政府和企业节省大量成本支出。
与此同时,山西省分行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巩固粮食信贷主导地位,全力保障中央和省级粮食收储、轮换信贷资金供应和夏粮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该分行主动顺应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开展粮食战略性和优质客户认定工作,共认定战略性客户10户、优质客户4户。推行贷款保证保险模式,支持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保持并扩大在全省粮食收购市场的份额。
为了做好推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挡升级工作,山西分行突出支持棚户区改造,发挥省级统贷模式优势,近年来累计审批棚改贷款628.7亿元,投放364亿元,累计支持新建、改扩建、修缮安置住房5.8万套、625万平方米,惠及9.9万户、33万人;支持“大水网”建设,上半年累放水利建设贷款4.6亿元,全行各项水利建设贷款余额达42亿元;大力支持农村现代化,6月末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贷款达155亿元,农村路网项目贷款19亿元。
“全行扶贫贷款余额达253.3亿元”,这是山西省分行今年上半年在金融扶贫方面交出的答卷,今年以来,为了持续提升精准扶贫工作成效,该分行坚持以服务脱贫攻坚统揽业务全局,聚焦精准,多点发力,全力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上半年在10个深度贫困县累放粮食收储、棚改、水利、农村流通体系等贷款11亿元,6月末深度贫困县各项贷款余额达36亿元;突出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全行易地扶贫搬迁贷款余额 59.3亿元,占全省该项贷款份额的60%,支持11市、68县(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2万人;大力推广产业扶贫“吕梁模式”。审批贷款1.5亿元、投放近1亿元、支持企业16户,基本实现吕梁市贫困县全覆盖;全面推进扶贫过桥贷款。该分行累计审批项目21个、金额22.3亿元、投放2.4亿元,为扶贫项目提供过渡性资金安排。
积极发展绿色信贷
乡村振兴离不开绿色发展,在支持污染防治方面,山西分行积极发展绿色信贷,坚持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绿色发展,助力乡村生态宜居和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在“四好农村公路”、采煤沉陷区治理、垃圾污水改厕治理等省市级重点项目建设上给予重点倾斜,截至6月末,全行支持的生态环保类项目共计39个、贷款余额达21亿元。其中,支持集中供热类项目16个、河道治理类项目10个、采煤沉陷区治理类项目6个、垃圾和污水处理类项目5个、光伏类项目2个。
据悉,山西分行审批通过全省首笔贫困村提升工程中长期贷款———忻州繁峙县1.9亿元贫困村提升工程过桥贷款,并在全省攻坚深度贫困现场推进会上作为样板观摩项目;同时该分行打造生态扶贫“榆社模式”,支持省定贫困县———晋中市榆社县浊漳河流域绿色廊道生态扶贫项目建设,审批该项目8600万元贷款。
同时,山西分行坚持把风险防控置于更加突出位置,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持续提升资产质量。狠抓不良贷款清控,上半年现金清收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双降”;狠抓潜在风险化解。严格按照“整改有结果、债权有保障”的原则,加快政府购买服务贷款整改工作;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形成前中后台防控风险的第一二三道防线,加强内控合规建设,夯实经营管理基础。
山西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山西省分行将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重点任务,适应新形势,落实新要求,突出支持国家粮食安全、脱贫攻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四大重点领域,全面形成“放一批、育一批、储一批”循环高效良性运作链,以更快速度推进业务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助力“产业兴旺”,服务农业现代化;服务“生态宜居”,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围绕“生活富裕”,助力补齐乡村振兴突出短板,全力服务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