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以前连想都不敢想。”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岩口乡方山村村民李洪成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说。在花树掩映中,方山村一幢幢白墙、红窗、青瓦顶的“小洋楼”格外惹眼,改头换面后的方山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明星村”,还举办了乡村文化旅游节。
方山村的成功“变形”只是四川省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通江县贾家梁村、万源县牛卯坪、旺苍县五红村,还有无数个“方山村”面貌焕然一新,他们都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有效实施。
为了让居住在高寒地带、地质灾害频发、荒漠石化等地区的贫困人口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4年内对35万户、11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并提出要确保搬迁对象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收入水平明显提升,迁出区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担当主力
两年来,农发行四川分行投入各类资金348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近日,该分行在四川银监局扶贫专项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了其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的成果。
投入专项建设基金33亿元。以项目建设资本金方式人均5000元的标准计算,116万人需要58亿元,农发行四川分行一家就投入了33亿元,覆盖贫困人口66万。
向省级自筹部分投放专项贷款61.5亿元。为解决四川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本金的省级自筹部分,农发行四川分行发放专项贷款61.5亿元,该项资金对四川省所有建设项目实现了100%覆盖。
中央财政贴息专项贷款投放128.56亿元。2016、2017两个年度四川省已实施搬迁58万人,农发行提供贷款128.56亿元,四川省搬迁项目144个建设单位中,农发行贷款覆盖了120个,覆盖度达到83%。其中,甘孜、阿坝两州的所有项目均由农发行提供贷款支持。
为了推进整体脱贫奔小康,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四川分行快速审批主要用于同步搬迁的项目贷款24笔,共计174.69亿元,目前已投放125亿元。24个项目主要集中在秦巴山区及乌蒙山区,涉及搬迁人口21万。
确保信贷资金专款专用
长期以来,农发行四川分行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把银监会提出的单列资源、单设部门、单独考核、单独研发产品的“四单”要求很好地落到了实处。
单列信贷资源。为了把统揽业务发展全局的要求落到实处,农发行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如在2017年全年的业务发展目标中,总行提出了全年增长贷款6000亿元的目标,其中60%必须投向精准扶贫领域。对于四川省这样的扶贫大省,总行明确要求将80%以上的新增规模投向扶贫。对于所有扶贫类项目,四川分行都开辟绿色通道,快速调查、优先审批,规模上全额保证。
单设扶贫部门。农发行总行单设了扶贫金融事业部,统揽扶贫金融工作,四川省分行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四川分部,由行长担任总裁,分管副行长担任副总裁。同时,四川分行还设立扶贫业务处,专司扶贫信贷工作;并在辖内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广元、南充等12个二级分行的客户业务部门加挂扶贫业务部的牌子,开展金融扶贫工作。
单独挂钩考核。2017年初,四川分行制定了《扶贫工作方案》,明确各行年度扶贫贷款投放目标,并对其进行专项考核,考核结果按30%的比例计入年度考核结果。
专项制度管理。从2015年下半年起,农发行总行推出了一系列专项贷款管理办法,涵盖易地搬迁扶贫、光伏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旅游扶贫等领域,增设了20多个专项管理科目,大幅提升了工作的精准度和效率。
正是有了以上几方面的保障,农发行四川分行2017年精准扶贫贷款增速达54%,大大高于四川省金融同业平均增速。
全方位推进四川脱贫奔小康
农发行四川分行在推进四川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不仅局限于对易地搬迁的支持。2017年,该分行聚焦四川省16个贫困县摘帽、3700个贫困村退出、105.1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除易地搬迁贷款外,还以农村公路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医疗卫生和教育、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旅游、农业园区建设等为支持重点,投放其他扶贫贷款200多亿元,对上百个基础设施扶贫项目建设提供了支持。2017年末,该分行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680.96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0%,比年初提高10个百分点,所有新增贷款都投向了精准扶贫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农发行四川分行还加大对口帮扶力度,持续做好广元市利州区及辖内三堆镇龙池村、白朝乡观音村精准扶贫帮扶工作,投放贷款5.32亿元,捐赠现金及物资共计43.6万元,为利州区整体脱贫提供了积极的融资、融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