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农信社坚持“立足三农、面向县域(社区)、服务中小企业”定位不动摇,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倾斜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和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增强金融服务支农支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取得了良好成效。
《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截至2016年底,河北省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11000.1亿元,较年初增加1299.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985.6亿元,较年初增加902.3亿元。存贷款余额均位居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首。
共建农村信用工程
“‘双基’是指农村信用社基层网点与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双方合作成立村级金融支农服务站,组织开展对农户资信调查、信用等级评定和建档立卡等工作。”河北农信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冯茂林介绍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让建档信用农户提高申贷获得率,也让我们的支农金融服务普及更多需要人群。”
据了解,通过与河北省委农工办加强协调合作,河北农信从2016年开始全面推进“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重点围绕扶贫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山区综合开发、乡村旅游“五位一体”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金融协同发展。
为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推进“双基”共建工作,河北农信积极开展“农村金融夜校”活动。通过精心组织,村支两委、村民活动中心、农户院坝等场所作为“学校”,以小额贷款、ATM机、信用工程、防电信诈骗、反非法集资、反假币以及金融理财等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为主题进行讲解,从而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金融知识普及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金融知识的知晓力、防范能力和识别能力。截至2016年末,已开展活动7689次,全省成立村级金融支农服务站3.45万个。
建立农户经济信息档案154.85万户,评级农户138.41万户。
“去年建立农户经济信息档案154.85万户,评级农户138.41万户,农户授信金额107.55亿元,农户用信金额86.06亿元。今年我们将努力把‘双基’共建打造成支农扶贫新品牌,以村级金融支农服务站为依托,组织开展对农户资信调查、信用等级评定和综合授信工作。”河北农信信贷管理部总经理苏振林说道。
提高支农支小服务质量
谈及2017年河北农信的工作安排,冯茂林表示:“将继续聚焦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做好支农支小金融服务。”具体而言,冯茂林介绍,首先将加大支农、支小信贷支持力度。一是持续加大“三农”信贷投放力度。重点支持带动作用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项目;积极支持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和蔬菜、水果生产大户;继续支持农户种养业、农产品购销加工等生产经营性贷款及农民创业贷款;积极支持农户和生产组织购买农用车等大型农机具;积极开办农民建房、进城购房等消费性贷款。二是继续加强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统筹资源、优化信贷结构,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持续加大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力度。
其次,河北农信扎实推进“双基”共建,努力打造支农扶贫新品牌。继续与省农工办加强合作,加快制定和完善“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配套制度政策。
再次,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有效发挥金融加速脱贫功效。“2017年,河北农信将对62家重点贫困县辖内的县级行社给予信贷规模倾斜,保持贫困地区信贷投入总量持续增长。进一步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的发放和管理力度。加强与重点贫困县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跟进掌握扶贫开发政策、产业规划及项目进展等信息,精准掌握建档立卡贫困户金融服务需求,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申贷获得率和扶贫小额信贷发放的覆盖率。”冯茂林说。
最后,冯茂林还表示,河北农信将加快推进小额信贷改革工作。他介绍,2017年在继续做好传统小贷业务的基础上,将加强基础建设、巩固试点成果、推进配套改革,全面推进小贷中心建设,加快建成“机制灵活、方便快捷、高效运转、风险可控”的事业部制小额信贷管理体系,切实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