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农金网
www.zhgnj.com

“根”在三农

福建农信社系统不断改革创新担保方式、金融服务品种、服务形式,为破解“三农”贷款难问题发挥着积极作用

 

“根”在三农

 

本报记者  陈衍水  通讯员 洪耀文

 

“我们春耕生产贷款实行‘套餐’制,推出农户小额信用、农户联保、担保抵押、公司+农户、农户贷款企业担保等多种方式的信贷‘套餐’。只要农户适合哪种贷款方式,信用社就采用哪种方式放贷”。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农信社有关负责人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为了确保农民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春节刚过,全县农信职工就分头走田头串农家,访农户谈农事,摸清农户生产计划,了解农民贷款需求,按照农户的不同需求,创新设计贷款品种,做好各项春贷支农工作。

实行“套餐制”服务

  充分体现“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要求,满足农民合理资金需求

  在福建,像“套餐制”这种创新贷款品种为数不少。据了解,福建农村信用社系统不断推进产品创新,先后率先推出林权、海域使用权抵押及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质押、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采矿权抵押等多种信贷新品种,有力支持了海西新农村建设。

  正如福建省农信联社理事长鄢一忠所说,农信社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创新担保方式,创新金融服务品种,创新服务形式,才能破解“三农”贷款难问题。心中只有始终装着农民兄弟,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做农民所需,真正做农民的贴心人,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

  近年来,福建农信系统在支农扶农惠农过程中,形成了强烈的“农民”情结和情系“三农”的朴素情怀。鄢一忠说,农信人和农民一样生于斯、长于斯,与农民朋友手拉手、心贴心,甘苦同尝、喜忧与共,农信社根在“三农”,始终和“三农”血脉相连。

  去年6月,福建中北部地区发生特大洪灾,全省农信员工没有忘记“支农”本色,他们及时安排了30亿元抗灾救灾专项贷款,解决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困难学生就学等资金需求。同时对符合基本贷款条件的应贷尽贷,做到手续简便、利率优惠、服务优先,尽力满足灾区农民的合理资金需求。

  福建农信社正是秉承“做农民贴心人”的这一理念,在支农服务中充分体现出“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要求,把服务“三农”作为永恒的主题。

建“三农”融资平台

  立足农村、社区,创新服务方式,为农民寻找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如何破解“三农”贷款难问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在支农信贷实践上,鄢一忠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解决“三农”贷款难问题关键还是在于金融创新,创新也是农村金融事业发展的根本之路,创新支农信贷品种,创新信贷方式,创新贷款机制,搭建“三农”融资平台,为农民提供便捷化、人性化、个性化金融服务。

  前不久,福建东山县渔民林永平从东山联社获得贷款100万元。他高兴地说,“我今年准备购造一艘钢质渔船,没想到向农信社申请贷款才3天就批下来了。”记者了解到,东山联社在全省首创“钢质渔船所有权抵押贷款”,并通过提高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灵活贷款方式,评定“信用船”等多种创新手段,全力支持和服务海洋捕捞生产。

  创新成为福建农信系统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福建农信社立足农村、社区,着力服务民生,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大力推广“阳光信贷”,先后推出无需抵押、以信取贷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多种业务产品,满足了广大农民生产经营和消费的资金需求,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福建农信社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省联社刚成立的时候,许多人担心资本逐利的本性会使农信社脱离服务“三农”的轨道,弃乡进城,不走造福农民之路。而现在呢?这种担心少了,农信社依然姓“农”,“支农”本色始终未变。

形成支农新格局

  改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农信社改制不改向,支农本色永不变

  近年来,全省农信社坚持重点投向“三农”,投向广大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并坚持“四个超过70%”的信贷投放指导原则,要求支农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0%以上,支农贷款增量占各项贷款增量的70%以上,农户小额贷款余额占支农贷款余额的70%以上,农户小额贷款增量占支农贷款增量的70%以上,确保支农既有量的扩大也有质的提升。

  目前,福建全省农信社营业网点达1857个,占福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三分之一强,实现了全省乡镇的全覆盖。记者了解到,截至2010年末,全省涉农贷款931亿元,增量199亿元,比上年多增118亿元;涉农贷款增幅27.16%,比各项贷款平均增幅高2.13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占79.41%,比上年末提高1.33个百分点;全省获得信贷支持的农户数达到298万户,贷款面43.78%。数字充分体现,福建农信社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与此同时,福建农信社系统在支农扶农中,也赢得了自身的快速发展。到2010年底,全省农信系统资产总额超2000亿元,达2078.73亿元,比上年增加536.88亿元,增长34.82%;实现账面利润34.05亿元,比上年增加11.44亿元,增长50.57%,已形成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三位一体的支农新格局。

  农信社股改组建农村商业银行,那么“支农”本色是否还能持之以恒地继续下去?“改制不改向,支农本色不变,改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我们会沿着这个路一直走下去,始终做农民的贴心人!”鄢一忠说。

 

Title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