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农金网
www.zhgnj.com

唤醒农村沉睡的“两权”

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给新一年经济工作理清了脉络。2017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三农”工作的主线。

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这是新常态下,时代给中国经济提出的新要求,对于“三农”领域而言,要解决顽固的问题,就要用新方法。

在过去,“三农”贷款难一直困扰着农民和农村金融机构,其中一大症结便是农民的财产不能用于抵质押。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探索农村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可抵押”的改革方向。

2015年8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开展农村“两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2016年3月,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从贷款对象、贷款管理、风险补偿、配套支持措施、试点监测评估等多方面,对金融机构、试点地区和相关部门推进落实“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明确了政策要求。

对“两权”抵押贷款的尝试,是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使用的探索之举,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制度创新。

“目前各金融机构结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新要求,在部署推动、资源配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试点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全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现场推进会上如是说。

但成绩斐然的背后困扰依旧存在。相关的法律制度、以及第三方评估的缺失,产权登记、确权、抵押物变现、集体所有产权切割等问题,都急需在试点创新中得到解决。

不过,愈是不易,愈见担当。

“农钻通”圆了陆建明的农场梦

每到双休日,位于浙江省海盐县元通街道的百合美家庭农场就十分热闹,游客络绎不绝。经过3年多的发展,百合美家庭农场已经转型发展成为立体生态循环种养模式,走上了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百合美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名叫陆建明,是土生土长的元通街道青莲寺村人。2014年他还是远近闻名的“猪司令”,当年6月他下定决心拆光猪棚,转产开始种植经济农作物。然而农业前期投入大,产出慢,抵押物缺乏。当时陆建明流转了310亩土地,流转后还要搭建新的大棚,巨大的资金缺口使得陆建明一筹莫展。这时,海盐联社推出的农村金融产品“农钻通”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海盐联社根据百合美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权及租金实际支付剩余期限、流转价款、支付价款、预期收入等进行合理评估后,向陆建明发放了180万元的“农钻通”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让他可以在农业天地大展手脚。经过3年时间,2016年末,百合美家庭农场流转土地面积扩大了近一倍,产值从100多万元上升到500多万元,利润已远超100万元。

陆建明和他的百合美家庭农场的蝶变,是海盐“三农”工作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海盐先后被列入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县。2015年12月,海盐成为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以下简称“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之一。试点以来,人民银行海盐支行紧密围绕中央和上级行工作部署,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加强部门沟通协调,稳妥全力推进,探索形成了“确权先行,权能均享,标准引领,风险分担”的“海盐模式”,并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农地抵押贷款余额1.05亿元,同比增长达72.5%,已累计发放贷款3.45亿元。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海盐模式”

成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后,2015年,海盐制定出台了《海盐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农地确权工作,目前已完成71015户32.55万亩承包土地确权颁证。同时海盐引导农信社等金融机构主动“认权”,创新推出“农钻通”等农村金融产品积极响应,跟进对接,为试点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依据确权、流转、抵押流程,海盐分别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土地流转经营权证和他项权证,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抵押担保等权能,使承包地农户、流转经营者、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均能平等享有财产权和收益权。同时由政府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搭建县、镇、村三级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和统一的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管理电子数据库。截至2016年10月末,已流转土地20.1万亩,办理抵押登记4.57万亩。为推动和便利开展试点工作,海盐还专门制定发布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风险保障金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

“通过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金融产品介入,使较大规模土地流转成为可能,进一步活跃了交易,进而更好地推动土地经营权价值发现,通过双方协调或评估价值,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人民银行海盐支行副行长王欣说。

创新的风险格外需要被关注。因此,为防范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风险,海盐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三权”(农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集体经济股权)风险补偿基金和土地经营权流转风险保障金的“双重保险”机制,并出台“三权基金”管理办法和风险保障金管理规范,给予政策性支持。

据介绍,“三权基金”规模为人民币3000万元,对贷款银行出现不良贷款,实行基金与银行按照3:7的比例分担,同时规定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产品单户最高补偿金额为200万元;风险保障金由流入经营主体按每亩300元及县、镇、村三级分别按一定标准提供,统一建账管理,为贷款银行和土地流出农户提供风险分担和保障。

晋江民营经济有了“源头活水”

在与浙江相邻的福建,探索也在展开。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福建晋江自古以来经济实力雄厚,如今更是全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市。发达的县域民营经济,使得晋江农村、农户发展产业项目的资金需求旺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以下简称“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落地晋江成为市情所需。

但是,仍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在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创新两项工作中,诸如少批多占、一户多宅、未批先建等情况日益显现。同时以前没有实行不动产登记时,土地和房产原先属于两个部门来管理,管理情况较为混乱。”晋江市国土局副局长陈英俊说出了工作中的难处。

在上级领导与各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晋江市积极发挥改革合力,大胆探索创新,《晋江市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实施方案》应运而生,并坚持问题导向,创造试点配套条件。

“我们通过‘一延伸’、‘两步走’、‘三联动’的方式,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将难题各个击破,并释放改革试点政策红利。截至2016年11月末,晋江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余额6.59亿元。”人民银行晋江支行行长骆裕明介绍说。

具体而言,“一延伸”以建立补偿机制,努力破解风险缓释难题。晋江市设立500万元的农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并在2016年末扩充至1000万元,将风险补偿范围延伸至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抵押贷款损失的50%,逐渐消弭金融机构介入试点业务的后顾之忧。

“两步走”加快确权颁证,努力破解农村房屋确权难题。一方面,结合宅基地制度改革,对一户多宅、少批多占、未批先占进行分类处置,实行有偿使用,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另一方面,在全省县域率先挂牌成立不动产登记中心,将农房等宅基地上建筑物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范畴,推动加快房地一体的宅基地和农房确权颁证。

“三联动”推进流转交易,努力破解宅基地和农房流转处置难题。晋江市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机制,选择部分乡村开展试点,成立村民事务理事会,具体负责本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以及抵押担保等事务。通过制定本村宅基地有偿使用、退出、流转等办法,明确流转范围、流转条件,支持宅基地采取转让、出租、置换等方式进行流转。

同时,人民银行还督促金融机构积极创新贷款模式。如晋江农商银行再次修定印发《晋江农商银行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抵押率幅度由原40%提高至60%,同时加入了年审制、自助循环等贷款方式,最大限度匹配农业生产周期,为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提供充分、便捷的服务。

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新升级

随着探索的深入,近日,晋江的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又有了新模式。

晋江农商银行在12月初与当地磁灶镇东山村委会进行授信签约,晋江农商银行张林支行对东山村内93户农房取得不动产权证书的村民批量授信,总授信金额1亿元。据悉,这是福建省农村住房抵押贷款首获批量授信。

“较之前农户个人零散办理抵押贷款,农村住房抵押贷款批量授信是一次大的突破。”人民银行晋江支行副行长黄文忠说。

据晋江农商银行副行长杨金莲介绍,获得批量授信后,农房无须通过评估公司评估,可由借贷双方自主协商确定房产价值,再以审批后的房产价值办理抵押登记。农房抵押贷款额度最高可达农房评估价值的60%,单户贷款余额50万元(含)以下的,可由张林支行直接审批办理,在收齐所有申贷手续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放款。授信期限最高不超5年。贷款利率根据晋江农商银行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减少上浮10%优惠执行。

“几天下来,已有4位东山村村民拿到贷款。接下来,我们会在晋江市辖区范围内继续去寻找这样的市场,让取得不动产权证书的农户更方便享受到授信服务。”杨金莲说,“我们已感受到农户对晋江农房抵押新模式的热情。”

持续创新使得试点工作以来,晋江农商银行农房抵押贷款业务呈快速增长态势,2016年农房抵押贷款余额计划达到6.5亿元,比年初净增超1亿元。“下阶段,我行将继续加强与各单位、各部门、各镇村的沟通合作,持续优化农房抵押贷款明星产品——‘农房乐’产品功能,加大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助力晋江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和新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杨金莲显得信心十足。

Title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