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农金网
www.zhgnj.com

江苏省联社改革先行十五载

2001年9月,全国第一家农村信用社省级联社——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正式成立。15年来,江苏省联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积极履行对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指导、服务、协调和行业管理职能,全省62家农商行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截至今年8月末,各项资产总额23790.9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7038.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390.3亿元,在全省银行同业中分别率先突破2万亿元、1.5万亿元和1万亿元大关。与成立前相比,存、贷款总量在全国农信系统中排名分别从第5位上升至第2位、第1位,在省内银行同业中排名均从第4位上升至第1位。

目前,全省农商行改革创新成效显著,产权改革一路领先。2001年11月,张家港农信联社在全国组建第一家农商行,2016年5月,辖内62家法人单位全部改制为农商行,江苏成为了全国较早完成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的省份之一。目前,江阴农商行、无锡农商行、常熟农商行、张家港农商行、吴江农商行等5家机构已经或即将在国内主板上市,成为全国首批登陆A股市场的农商行;跨区域、多元化发展步伐加快,12家农商行共设立异地分、支行91家;19家农商行在省内外设立73家村镇银行;部分农商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等,探索多元化、综合化经营的新路径。

扎根“三农”做优服务

江苏省联社成立以来,准确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围绕“三农”和小微企业两大客户群体,切实做好普惠金融服务配套与提升,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具有江苏特色的普惠型、结构型、配套型、创新型“四型”支农服务体系,形成“阳光信贷”、“金融服务村村通”、“小额信贷扶贫”三大服务品牌。

2007年,江苏省联社在全国率先推行“阳光信贷”工程,截至目前指导全行业共建立农户信息档案912万户,对413.4万户农户授信2789.1亿元,138.6万户农户用信1351.4亿元。

针对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新趋势,江苏省联社指导全行业做好“三权”抵质押和金融支持家庭农场等试点推广工作,并加大产品研发推广力度,积极主动支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数据显示,目前全行业已为5127个家庭农场授信20.2亿元,用信家庭农场3895个,用信金额13.6亿元。

同时,加强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行业62家法人单位的3179个网点覆盖全部县域与乡镇,23600个金融便民到村服务点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布放各类自助设备142000台,63%以上的业务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办理。在此基础上,整合升级服务点,规范并加快农村金融综合便民服务站建设。截至2016年8月末,全行业已规范建立11234个农村金融服务站,占全省总数的85.3%。

江苏省联社还引导全行业对接县域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支持与城镇化紧密配套的农产品深加工、小微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全省小微企业转续贷方式创新工作。62家法人单位累计为4975个小微企业办理转续贷6739笔、金额242.8亿元;42家法人单位引入微贷技术,实现了“阳光信贷”技术的升级。

破冰探索当好先锋

作为全国农信社改革试点的先行者,江苏省联社始终立于改革创新前沿,在银行组建、票据兑付、公司治理、机制转换、资本合作等重点改革事项上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从全国首家全省范围内县级联社统一法人,到全国首家农商行——张家港农商行的成功组建;从苏州地区农村信用社在全国省辖市率先全部成功改制为农商行,到全省农村信用社全部翻牌为农商行;从张家港农商行全国首家提交上市申请并接受上市辅导,到无锡等5家农商行IPO项目无条件过会,再到江阴农商行率先获得上市批文,成为全国首家登陆A股市场的农商行,省联社牢牢把握改革发展先机,稳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在英国《银行家》发布的2015年全球1000强银行排名中,江南、常熟等8家农商行榜上有名,占我国入榜农商行总数的30%。

江苏省联社牢牢把握国家扶持农信社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协调服务功能,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全面落实了票据兑付、财政扶持、税务减免等专项政策,借助机制转换与自身努力,积极化解历史包袱,初步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

同时,在全国率先按市场化原则建立行业风险救助基金,并按章规范使用。江苏省联社牵头组织与人行南京分行签订常备借贷便利协议,率先建立行业流动性互助应急机制,指导法人单位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此外,江苏省联社指导法人单位以客户为中心,按照业务经营专业化、运营管理集中化要求,推动管理向扁平化转型,实现对客户“一站式”服务;指导落实银监会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完善履职平台,规范操作制度,配备工作人员,畅通内部信息沟通渠道,充分发挥董(监)事会和专门委员会的作用;指导引入经济资本理念,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建立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强化资产负债结构管理;指导全行业转变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和外延式增长方式,以推进全行业商务转型为抓手,着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信息化为基础,机制配套,体系全面、流程规范,风险可控的经营管理新模式。

分类指导激发活力

15年来,江苏省联社积极适应宏观经济周期的波动,顺应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把分类指导贯穿于全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有效激发了全行业发展的活力要素。

针对全省法人单位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和面临的实际问题,该联社分步制定全行业改革发展规划。2001年到2003年是改革试水阶段,面对人心不稳、资不抵债和活力不足等问题,该联社对内以劳动用工、岗位竞聘和绩效挂钩为抓手,加快经营机制转换;对外以市场引领为抓手,强化组织推动,推进行业发展。据了解,2004年到2007年是强化管理阶段,该联社转换经营机制,落实扶持政策,加快银行机构组建,促使全行业各项经营指标持续向好,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形成。2008年到2013年是深化改革期,该联社以产权改革为主导,以银行组建为抓手,引导基层法人单位由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2014年至今,该联社不断顺应深化改革大势,推进“小法人、大体系”的行业工程建设,突出基层法人单位商务转型和省联社自身转型两大重点,加快构建行业服务、管理和风控三大体系,促进行业整体服务能力提升。

针对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不同情况,江苏省联社指导3个区域的法人单位,分别融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建设、苏中融合发展、苏北跨越发展大局,促进金融资源均衡配置;针对农村、城郊、城区三大板块的不同特征,指导法人单位以“四型”支农服务为基本模式,采取差异化服务策略与营销手段,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针对基层法人单位发展程度差异,明确省联社领导班子及职能部门的基层分工片与挂钩联系点,指导基层法人单位平衡发展。

此外,该联社还建立完善以等级行考核、综合考核和专项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体系,引导法人单位实施战略规划,注重质效,规范内部管理。2015年度全省农村信用社内部等级考核,4A以上单位39家,占比达62.9%。

Title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