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居中原腹地,河南省东接海上丝绸之路,西联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中国之中”的独特地缘优势。
实际上,这种优势正在逐渐转化为胜势。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下,河南正利用优越的交通地位,由交通枢纽变为物流枢纽,抢占内陆对外开放的高地,并带动相关城市经济的崛起。
“枢纽”蓝图的落地,离不开金融资源的倾斜。“一带一路”战略推出以后,河南银监局积极引导辖内银行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截至9月末,全省主要银行业机构围绕“一带一路”项目投放贷款余额586.41亿元,投放铁路、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贷款余额2131.47亿元,投放省内装备制造、施工建设等“走出去”贷款余额264.81亿元。
开往欧洲的班列
由郑州直达欧洲的郑欧班列铁路货运大通道,是河南乃至中部省份对接“一带一路”的缩影。
“在众多开行的中欧班列中,郑欧班列的开行质量、市场影响都是比较大的。”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郑斌介绍说。
作为赴欧班列中最闪亮的“名片”,郑欧班列于2013年7月运行,始于郑州,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波兰后到达德国汉堡,全程10214公里,开启了中国与欧洲的“新丝绸之路”。
“主要是给客户提供一个中高端的选择。”郑斌表示,班列运输比海运快,比空运便宜,主要是海运之外的一个补充。“目前,班列运输的货物范围辐射到了全国20多个省,很多货物海运、空运过来上班列运到欧洲。”
据了解,目前郑欧班列全程运行时间11天到15天,比海运节约20天左右,比空运节约资金80%。截至目前,郑欧班列已累计开行236班,累计货值11.27亿美元,货重10.13万吨,综合指标为全国21列中欧班列首位。
以郑欧班列为抓手,国际陆港公司的其他版块也正在加紧建设,包括保税中心、汽车口岸、粮食口岸、肉类口岸等一些特色口岸的建设。据郑斌介绍,整个陆港建设初步测算资金需求量为100亿元。
谈到银行业对陆港建设的支持,郑斌说:“陆港建设的资金需求主要包括建设的资金、以及贸易融资。在河南银监局的引领下,各家银行对我们支持力度都很大。”
目前,郑州银行已经先行与国际陆港公司开展了合作,为使用郑欧班列运输货物的企业提供存货质押融资合作,合作金额达2亿元。
“整个班列是从郑州出发、郑州到达,国际陆港公司实际上承担着对货物的监管责任,基于这个考虑,我们给国际陆港公司批了2亿元的监管额度,在2亿元的范围内,受郑州银行的委托来监管相应的货物,可以循环使用,由我们发放融资款项给货物承运人。”郑州银行贸易融资部副总经理闫洛军详细介绍说。
“目前第三方监管业务需求很大,对口岸业务量的扩大非常有帮助。业务量能直接带动我们陆港的建设,否则建得再大,业务量不大也没有意义。”郑斌说。
不过,闫洛军也表示,铁路国际运输目前还没有海运和空运成熟,相关政策也正在完善。“在贸易融资中,我们需要保证资金的安全。但是目前铁路提单还不是货权单据,不像海运提单那样能够得到认可。”闫洛军说,“如果郑欧班列的运单能够得到同业认可,融资就会相对简单很多。”
除了郑州银行的贸易融资,国开行河南省分行也提前参与了国际陆港项目规划,设计了多种融资方案,目前也向该项目提供了1亿元资金支持。同时,浦发银行郑州分行也已投放1.5亿元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支持郑欧班列多式联运集疏中心项目建设,以解决货物集散问题。
航空港打造“空中丝路”
昔日的河南郑州被喻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如今,拉动郑州前进的,除了铁路枢纽,还有航空港。
作为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规划于2013年获国务院批复,规划面积415平方公里,以航空枢纽建设为起点,带动物流、撬动产业、拉动城市。
“我们希望依托‘米’字型高铁布局,把我国西南、西北内陆的出境需求集中到这里,打造北上广之外的第四大‘门户机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党政办公室副主任李自强介绍说。
李自强所言的“米”字型高铁布局,就是在京广和徐兰“十”字型高铁的基础上,建设郑州至万州、郑州至济南、郑州至合肥、郑州至太原快速铁路。
据介绍,目前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即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投用。“去年年底郑州机场客货运超负荷运营,所以二期工程主要建设了三大主体工程:新跑道,目前可起降全球最大飞机;新建2号航站楼,是原有1号航站楼的4倍;新建综合换乘中心,可以实现与公路、地铁、城际、高铁等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实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郑州机场二期工程资金最新批复预算191亿元,配套资金达98亿元,工程全部建成资金需求或突破300亿元。而整个郑州航空港的资金需求则可能会过万亿。
如此巨大的资金体量,在李自强看来,需要各类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
为此,河南银监局积极引导银行业加大对实验区重点项目支持力度,推动实验区融资主体加强公司法人、现金流、治理结构建设,并帮助政府拓宽公司融资渠道。目前,郑州实验区已与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国开行、中信银行、中原证券8家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意向性授信总额近3500亿元人民币。
其中,国开行河南省分行目前对航空港区承诺发放贷款累计达395亿元,已实际发放贷款176亿元,其中对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发放贷款131亿元,有效解决了区内居民和产业工人的安居问题。
“我们向总行申请了‘一带一路’专项规模,用于支持“一带一路”相关企业和项目。”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说,中行已为机场二期项目批复贷款总量73.8亿元。该项目以银团形式提供授信,目前银团已为机场二期投放贷款23亿元。
作为河南省唯一的省级法人金融机构,中原银行目前也已经批复航空港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授信15.8亿元,批复中小企业授信10.8亿元,未来5年还将提供不低于500亿元的融资安排,重点支持港区基建、入驻企业的发展。
李自强介绍说,除了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实验区还在积极谋划产业投资基金、PPP项目、专项债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
目前,实验区推进中的产业投资基金共6支,总规模近1000亿元,有效降低了融资综合成本,由初期接近10%降至7.7%以下。同时,两批PPP项目已经完成申报,总投资939亿元。
国开行的“宇通模式”
从陆上交通枢纽到空中枢纽,河南不断拉近与世界的距离,而河南的优势企业也在借力政策和金融支持,加快“走出去”步伐。
对于客车领军品牌郑州宇通客车来说,“一带一路”的路线和自身的市场版图有着很高的契合度,这家从出口古巴开始走向世界的客车龙头企业,不仅在出口客车,还在输出标准和技术。
在中国市场,宇通客车占有率30.21%,每四台客车中就有一辆是宇通。“我们不拼价格,靠质量和服务赢得关键大客户,这是和其他企业稍微不同的策略。”宇通公司海外大项目部副部长常浩说。
国开行河南省分行2005年开始拓展走出去业务。“宇通客车出口到135个国家,国开行的贷款业务覆盖全球196个国家,国开行能够为企业提供全天候的金融服务。”国开行河南省分行客户六处副处长陈同生说。
目前,国开行河南省分行根据宇通客车产品和市场特点,建立起一整套支持其产品出口的长期可持续服务模式,签订了100亿元合作协议,累计授信10亿美元,目前正在与宇通推动印尼客车工业园等项目早日落地。
常浩表示,国开行对宇通客车的帮助主要是提供资金和规避风险。目前,宇通利用国开行设立的中委基金、非洲中小企业专项贷款,为委内瑞拉、非洲等当地进口企业提供买方资金保障,规避收汇风险。“在委内瑞拉有1500台的大订单,我们之所以敢接单,就是因为有中委基金。目前宇通在委内瑞拉市场占比95%,这得益于国开行的支持。”常浩说。
除了装备制造业,国开行河南省分行还根据河南农业大省的实际,支持有实力、有特色的农业企业走出国门。今年,该分行支持黄泛区农业集团在塔吉克斯坦农业产业链建设项目成功投产落地,目前项目已实现首笔贷款发放1300万美元,成为开发性金融支持省内现代农业走向“一带一路”的样板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