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成立以来,中和农信
就有了资产证券化的念头。但对于中和农信来说,这条道路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在谈到券商的选择时,中和农信副总经理李真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既要求券商自身能力强,还要求其对小额信贷这种创新项目有兴趣,并且有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成功案例。最终,中和农信选择了和中信证券合作,推广资产证券化产品。
“我们之前主要服务的客户都是大
型银行,所做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也都是服务于大型央企客户信贷类资产。”中信证券项目主管赖嘉凌说,“在启动中和农信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对整个小额信贷资产,特别是农村跟贫困农民相关的小额信贷资产,有着一个逐步深入和接受的过程。”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中和农信的
资产证券化工作处于一个缓慢推进的阶段。“这个阶段,我们配合中和农信和相关监管部门做了非常有效的沟通。在此前提下,基本上确定了将这个项目作为资产证券化备案制后的试点项目。” 赖嘉凌说。正是这些努力,让中和农信公益
小额信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证监会公布《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后,成为了新规后的首单产品。同时,这也是公益小额信贷机构的首单产品。这一产品的推出,与传统高信用评级客户利用高信用评级资产进行融资的模式不同,实现了中低信用评级组织利用高信用评级资产进行融资的突破。“我们之前没有资本市场直接
融资的经验,怎样去获得投资者的认可,让投资者了解和信任我们的产品,是我们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李真说。为保证资产池规模的稳定,
弥补由于农户还款导致的资产池本金的自然减少,中信证券和中和农信确定了每天循环购买机制,并针对此联合开发了专项计划管理系统,为各相关人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该系统与中和农信现有信贷管理系统对接,能够实时接收客户信贷数据信息,保证了产品计划相关人对资产池的监控。“从投资价值上看,我们认
为这个项目相比普通信贷资产有更好的投资价值。”赖嘉凌说。据他介绍,中和农信公益小额信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信用等级是3A。由于这个信用等级是基于高度分散的资产,因此存在流动性溢价,对投资人,尤其是风险接受程度相对小的投资人很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