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第一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推出,到2010年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再到2012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业务迅速扩张,资本项下的深化创新也在稳步推进。经历了5年来的飞速发展,人民币“出海路径图”已经清晰可见。
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金融的创新。在一些先行先试的地区,人民币的流通、结算、支付和投资甚至储备,早已蔚然成风。
广西东兴:告别“地摊银行”
对广西省东兴市中越互市区的边民来说,今年5月23日是一个梦想照进现实的日子。
这一天,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了广西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扩大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再加上今年4月中国(东兴试验区)东盟货币业务中心的成立,人民币与越南盾的汇兑和结算,开始由以前的“地摊银行”走向正规的金融机构。
东兴市兆亿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以贵是该项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他告诉记者:“进出口存在边贸货款结算的问题。比如我出口,把货交给越南客户之后,对方要把越盾兑换成人民币打给我,以前是通过‘地摊银行’,风险比较大,而且有过‘地摊银行’卷款潜逃的事情发生。现在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政策出台以后,这些都可以通过商业银行进行,我可以直接和对方交易,省掉了‘地摊银行’的中间环节,资金更加安全。”
陈以贵主要从事机床、水泵等小型机电产品的进出口生意,从1989年就开始和越南有了贸易往来,每次贸易额在一两百万元左右。“目前我的生意中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通过商业银行结算,手续费上可能会高一点点,但汇率上是趋于平衡的。”陈以贵说。
陈以贵所说的“地摊银行”,是对越南一些货币兑换经营者的俗称,是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越南芒街市,经营者大多在街头席地而坐,设摊从事货币兑换业务。
“地摊银行”的兴起虽然给边民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扰乱了边境地区的金融秩序。人民币与越盾兑换试点业务的开办,使东兴边贸结算从此不再依赖地摊银行询价,让边境金融市场开始从无序走向规范。
据人民银行防城港中心支行的负责人介绍,目前人民币对越南盾实行“抱团定价”、“轮值定价”模式,由东兴市从事边贸结算的工、农、中、建、北部湾等5家商业银行参与,由工、农、中、建四家银行每周轮值定价。
据各成员单位反映,该货币服务平台建立后,由于实行统一对外报价,避免了银行系统内无序竞争,利润显著增长。据估算,2014年2-3季度,东兴市各边贸结算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利润增加480万元,企业和个人节约了换汇成本约520万元。
东兴试验区管委会负责人陈雷告诉记者,东兴是继浙江义乌之后全国第二个开展个人跨境贸易结算的试点地区。因为东兴的贸易方式以个人为主,边民对企业的结算方式并不适应。目前该业务开展后,单笔跨境金额在人民币80万元以下仅凭身份证就可以办理。“就像跨行转账一样,非常方便。”陈雷说,“无论是经济成本还是时间成本都降低了,现在边民互市区90%以上都是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深圳前海: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先行
深圳是国内第一批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城市之一,5年来不仅有效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同时还推动了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形成。
前海是国务院定位的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示范试验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可以说,在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方面,前海具有先天的优势。
据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副局长田敏介绍,前海毗邻香港这一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发展迅速。2013年1月,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在全国率先破冰。同年2月,经外管总局批准,深圳正式启动了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制度(QFLP)试点工作。
据了解,截至今年9月底,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共备案金额达到597亿元,提款金额113亿元,其中今年新增备案金额和提款金额分别为469亿元和80亿元,业务规模呈加速增长趋势。同时,已有超过50家外资投资股权基金管理公司通过批准。
今年5月,前海企业赴港发债正式启动,深圳前海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公司获批,可在香港发行不超过30亿元人民币债券,并且发债募集资金的25%可以调回境内,用于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类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据悉,这是注册在前海合作区内的第一家获批准发行人民币债券的企业,为今后在前海注册、符合条件的其他企业赴港发债打开了一条通道。
目前,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已经开始对当地发展和港深合作发挥出强有力的促进作用。据中银香港人民币业务主管杨如海介绍,该项业务的开展,使内地企业可以在没有投注差,不占用外债指标的情况下,获得香港银行低成本的人民币贷款,目前已经有超过30家香港银行参与到该项业务中来。
可以预见,随着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一大批香港优质本土金融机构的不断入驻,深圳前海将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尤其是资本项下的深化改革发挥更大的试验与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