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湖北省丹江口市。
丹江口水库坐落在鄂、豫、陕交界的群山之中,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享有“亚洲天池”的美誉。水库总面积745平方公里,蓄水后,库区水域面积将增加到1050平方公里。这里具有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地理位置优越等特点。
“大家随手捧一口水,可以直接饮用”,正当记者凝神领略其湖水浩淼时,耳旁传来一位工作人员的声音,“国内某一线品牌的矿泉水就是从丹江口深层取水,丹江口深层水的水温大致在12—20摄氏度。”游客们纷纷奔向了直接饮水取水点。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湖北十堰农发行用“金融之水”,悉心浇灌着十堰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淹没区和核心水源区这片神奇的热土,助力水源区的人们做好淹没区的移民安置配套设施建设、上游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的水质安全等基础性工作。
固“基”
记者离开丹江口市前,在农发行十堰丹江口支行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驱车来到汉江干流丹江口市城区段防洪护岸工程所在地。
站在汉江干流左岸大堤上,两岸新建的防护堤明显运用水泥、室砖加高加固,眼前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阶梯一览无余,足见工程之浩大,而从前沿江的涵闸、泵站等没有了踪迹,堤防坚固不言而喻。
“先前的堤防没有达到设计标准,一些堤段为沙基,每逢大水,散浸、管涌等险情时常发生,”农发行十堰丹江口支行行长肖安均说,“为了确保水源地内安移民能有一个理想的生存环境,同时保护围绕核心水源区及周边地方环境,丹江口市对干堤两岸堤防进行了综合整治。眼前这段含有新修5.29公里的城区段防护堤长,可抵挡50年一遇的洪水灾害,有效提高了丹江大坝下游干堤的防洪能力。”
为支持汉江干流丹江口市城区段防洪护岸工程,农发行十堰丹江口支行向工程实施主体市城投公司发放水利设施建设项目贷款8000万元。
离开丹江口市,记者一行前往中线工程核心区之一郧县。一路上,记者又了解到一个重要信息,据农发行十堰分行行长蒋国财介绍,十堰市分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杠杆作用,支持水源区水土保持、环境治理和生态项目建设并非个案。
据悉,早在2009年,农发行十堰市郧县支行就着手支持库岸综合整治工程。该项工程包括清坡开挖、回填放坡、当土墙浇注格构锚喷支护等,截至2013年2月底,郧县支行对该项目已累计投放贷款2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可避免县城库岸遭遇不测,确保水源地企事业单位及居民生命、财产和城市基础设施、生态项目的安全。
清“源”
如何保证清水永续北送,加强生态建设是水质安全的根本保障。
“生态主导功能为水源涵养”。为此,十堰市全面实施综合治理,强力推进生态建设的同时,突出做好污染治理,该市近几年来建成污水处理厂13座,垃圾处理厂6座,新建垃圾集中处理池9.7万个。
在郧县城关污水处理厂记者了解到,该厂占地50亩,按日处理2.5吨污水设计,是国家南水北调源头丹江口库区水污染防治规划中的一个重点项目,也是全市13座污水处理厂中较早建成的工程之一。
“我厂污水处理采用改良型氧化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深度处理采用混泥、沉淀、过滤及消毒工艺;污泥处理采用机械浓缩脱水一体机机械浓缩脱水,脱水后按照环保规定进行规范化安全处置,污水按一级A标准排放。”据郧县城关污水处理厂厂长席成东介绍,厂里主要接纳来自郧县城关镇的生活污水和少量工业废水,每年可减少污染负荷BOD5 1278吨、CODcr 2282吨、SSI 734吨、TNI 37吨、TP 22.4吨。
采访中,农发行郧县支行行长夏筠告诉记者:“我行支持郧县城关污水处理厂工程,发放专项贷款6000万元。”
“南水北调的生态环保工程是一项没有终点的长跑。十堰致力于保障生态安全,努力把库区建设成为‘绿色走廊’,我们农发行人责无旁贷。”农发行十堰分行行长蒋国财不无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