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开设第一家贷款公司,花旗已经在中国农村耕耘了3年
本报记者 张艺良
国际顶级商业银行与农村金融,这两个原本看似距离甚远的词句走到了一起。
在很多人眼里,“Citi”这个标记应该出现在纽约的曼哈顿、香港的中环或上海的南京西路。作为一家跨国大型金融机构,花旗银行为何要布局农村领域,为何选择开设贷款公司而不是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的运作模式有何新锐之处?近日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及业务发展总监、贷款公司业务负责人张凯就业界关心的上述问题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做了详细解答。
和张凯一同接受采访的还有曾任湖北荆州公安花旗贷款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陈筠。在两年的一线工作后,他现在已经回到花旗中国总部,负责新贷款公司的筹建工作。陈筠的加入,使得这场采访变得更有厚度。
结缘贷款公司
经过市场调查,花旗发现农村信贷的供给较为薄弱,最终选择了贷款公司模式
“首先我要澄清两个概念,贷款公司不等于小额贷款公司。”采访以这样的方式拉开了序幕。
张凯介绍,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它一般由当地政府或当地金融办管辖。而贷款公司则是经过银监会审批、准入,接受银监会监管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翻阅历史文件,在
“经过前期大量的市场调查,花旗发现农村当地信贷的供给较为薄弱,当地民众对贷款的需求还远未得到满足。因此花旗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最终选择了贷款公司这样的模式。”张凯这样回忆当初的情景。
2008年12月,花旗中国在湖北荆州公安县开设第一家贷款公司,这也使花旗成为首家在国内创立贷款公司的外资银行。随后,在2009年3月和10月,花旗又在湖北咸宁赤壁和大连市瓦房店落下两子。根据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到2010年底全国由银监会批准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公司9家。30%的占有率,显示了花旗投入的力度。
“最初选择湖北是基于对最先试点省份、城市调研的结果所考量的。”张凯表示。根据银监会上述文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首批试点选择在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6省(区)的农村地区开展。
国际模式本土经营
花旗银行将国际金融机构的成熟经验和基因注入到了扎根农村的贷款公司
“目前遭遇了规模限制、产品单一、农业保险等风险补偿机制不足之类的问题,但总体而言贷款公司,建立了持续有效的盈利模式。”张凯这样评价贷款公司在中国运营的现状。
根据相关法规,贷款公司只允许在注册地内开展业务。由于注册地所在的村镇规模均较小,当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便无法保持快速增长,这是目前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同时,由于我国农业保险尚不发达,对于“靠天吃饭”的农业而言,贷款的风险系数依旧较高。
面对这些困难花旗银行将国际金融机构的成熟经验和基因注入到了扎根农村的贷款公司。
“对一个新客户,我们会按流程做财务分析,帮助客户了解目前的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如果符合条件,贷款公司的审批速度是很快的。”张凯向记者介绍花旗贷款公司的业务流程。她表示,花旗贷款公司的无抵押贷款审批时间一般为3-5天,抵押贷款是7-10天,这个速度较当地其他机构要快,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综合财务状况、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等多项资质和情况,花旗划分了不同风险等级的客户群体,对此给出不同的贷款利率。”张凯这样介绍贷款公司的定价机制和风险管理模式。同时,据她透露,目前花旗贷款公司的利率范围在7%到14%之间。
陈筠告诉记者,为了立足本土,花旗贷款公司的员工基本来自当地。在聘用后,花旗会为员工个性化地量身定制课程,并通过远程教育等手段提供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培训。
“贷款公司的总经理一般都是来自当地。”张凯表示。
对于很多贷款公司面对的资金吃紧问题,张凯表示,目前花旗贷款公司的资本金是3400万元,当需要更多资金则由花旗总部提供全额担保,向花旗中国借款。
“最初是向花旗海外投资方借款,但由于花旗是境外机构,就遇到了结汇问题。通过一段时间摸索并同银监会、外汇局等监管机构沟通协调后,最终在今年1月解决了这个问题。”张凯向记者讲述了这家外资机构在中国遇到的独特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