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农金网
www.zhgnj.com

《数字金融反欺诈白皮书》正式发布

目前,数字技术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发展正催生数字金融新业态。与此同时,其暴露的风险隐患也与日俱增,欺诈现象层出不穷。数字金融欺诈手段也由之前较为简单的盗号、盗刷演变为现在的借助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从撒网式向精准化转变,并叠加传销、兼职赚钱、网购退款、金融理财、虚拟货币等更为复杂多样的手法。

针对数字金融欺诈,传统反欺诈手段存在维度单一、效率低下、范围受限等问题。为应对新型的欺诈手段,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京东金融研究院日前共同撰写的《数字金融反欺诈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

白皮书中主要列举了8个数字金融场景,即网络支付,网络运费险、网络借贷、网络营销、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手机银行、生猪保险。

以网络借贷场景为例,其中的欺诈行为主要有中介代办、团伙作案、机器行为、账户盗用、身份冒用和串联交易等。其中,身份冒用是比较常见的欺诈行为,它是指贷款人对提供的个人身份、财产证明等材料进行造假,甚至采用欺骗等违法手段获取他人信息,进而冒充他人身份骗贷。

2017 年 3 月,某中介通过 QQ 群招揽学生做兼职,中介给每个学生一张手机卡,并要求学生拿此卡去银行办理工资卡。中介以登记为由,利用银行卡和手机号获取了学生的身份证、学籍、学历等信息,而后用绑卡方式向网贷平台申请了多笔信贷业务。

针对身份冒用的欺诈行为,数字金融反欺诈主要采取了人脸识别、用户画像等技术进行欺诈识别。一方面,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识别是否是借款人本人发起的申请,利用视频画面截取申请人脸部特征,与身份证照片进行比对验证。另一方面,通过文本语义分析、用户行为分析、终端分析等方法,刻画客户个人的特征,并用于网络贷款交易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欺诈识别。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杨东认为,反欺诈方式必须从孤军奋战走向联合打击。“反欺诈不仅仅是针对已发生的诈骗行为,事前做好防止工作,防患于未然、打击于无形才是上上之选。”他表示。

白皮书还指出,未来数字金融反欺诈应该从数据、技术和机制三个方面均衡发力。其中,数据是基础。数据获得是反欺诈体系建立的根本前提,强化对数据使用的安全保护、加强信息披露,是反欺诈体系发展完善的当务之急。

其次,技术是支撑。一方面,需要不断优化反欺诈模型和系统构建,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欺诈行为进行精准打击;另一方面,要将先进的技术在行业内共享,优秀企业的技术输出值得鼓励。

最后,机制是保障。一方面要构建由监管部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共同参与的反欺诈联盟,建立数据、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行业层面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可以联合建立客户权益保护中心,建立行业风险缓释与互助机制。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网络犯罪侦查系主任秦玉海认为,从实践经验来看,反欺诈之战不是某一种技术或方法的单打独斗,而且一场集数据、技术和机制于一体的综合防御战,数据是反欺诈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前提,技术是打赢反欺诈之战的重要支撑,机制是优化反欺诈效果、提升反欺诈能力的重要保障。

Title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