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农金网
www.zhgnj.com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务的影响和对策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兴起,似乎一夜之间,所有人都找到了开启财富之门的钥匙,一大批互联网金融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由于其方便、快捷、收益率高、无交易时间及地点限制等特点,深得老百姓的喜爱,短短几年时间,起步较早的如阿里、腾讯、百度等已迅速壮大,发展到与传统金融机构分庭抗礼甚至要改变银行的地步。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文中主要指非银行机构开展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对传统银行业务的影响,笔者认为,我们一定要学习和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媒体发展的指示精神,“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传统银行要尽快调整工作思路,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能置之不理或固守原有的产品不变,而是要加快创新和融合,充分运用互联网,发挥好传统银行在品牌、管理、客户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挖掘和适应老百姓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加快构建新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工作新格局。

一、现有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优势和不足

1、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优点很明显。他改变了人们在银行办理转账、购买理财、刷卡支付、个人信贷等业务方面的传统观念,几乎除了现金业务外,客户已可以摆脱银行,独立完成日常的支付结算业务。一是随着互联网金融公司多年营销渗透以及品牌的日益强大,经营行为逐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思想上已接纳了互联网金融公司,参与的客户群体增长迅猛;二是全天候,成本低,收益高。由于其不需要网点和柜台人员,客户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在开放透明的平台上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削弱了信息不对称程度,更省时省力,金融服务更直接,客户基础更广泛,产品收益率更高,对客户的吸引力较大。如阿里的余额宝,20136月成立,上线18天规模达66.01亿元,平均每天增长3.66亿元,三个月后规模达到556.53亿元,增长了490多亿,平均每天增长约5.5亿;截至20171231日,余额宝总规模1.58万亿元,客户数超过4.74亿户,当年实现利润524亿元,平均收益率3.92%,远超同期银行开放式理财收益;三是消费场景覆盖面广,形成了独立的金融生态圈,几乎占领了网上主要的消费市场和线下小额支付市场。据易观智库发布的报告显示,支付宝、微信支付合计占市场比例已经高达90%以上,由其主导的二维码支付几近“一统江湖”。客户之间的转账业务也随着网上营销活动的开展而大规模抢占银行的市场份额。四是个人消费信贷发展迅猛。依赖大数据的优势和自身的消费场景,互联网金融公司建立了独立的客户评级和授信系统,线上自助办理小额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完全标准化,客户不需要排队等候,业务处理速度更快,用户体验更好。如阿里小贷依托电商积累的信用数据库,经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引入风险分析和资信调查模型,商户从申请贷款到发放只需要几秒钟,日均可以完成贷款1万笔,成为真正的“信贷工厂”。仅几年时间,互联网金融的个贷业务已超过传统银行,据统计,马云的蚂蚁金服2011年由集团拆分出来,到2017年,消费贷款年发生额达6000亿人民币,是中国第二大银行建行的3.7倍,并且有进一步扩大之势。

2、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不足也很突出。一是由于单纯依靠网络平台,服务人群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实现结算服务全覆盖。对于没有开通互联网账号的客户必须通过银行系统进行结算,需要落地的现金业务也必须到银行办理;二是品牌的认可度较银行有一定差距。大家对小额支付及资金量较少的理财业务愿意通过互联网金融公司来结算,但较大金额的转账、支付、理财等业务还习惯于到银行办理,认为安全程度更高;三是网上的个人信贷业务主要集中在消费场景的延伸服务方面,单纯的个人信贷受额度较小、利率较高等因素的影响,客户办理的主观意愿不强。四是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由于我国目前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还有待配套,互联网金融违约成本较低,容易诱发恶意骗贷、卷款跑路等风险问题。特别是P2P网贷平台由于准入门槛低和缺乏监管,成为不法分子从事非法集资和诈骗等犯罪活动的温床。随着国家监管政策趋严和自身经营方面问题的暴露,已有众贷网、网赢天下等多家P2P网贷平台宣布破产或停止服务。

二、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建议

1、思想上高度重视,经常性分析和研究互联网金融公司经营发展情况,增强应对措施。目前大部分银行在业务分析和考核中,只是简单的对比自身与上年同期业务的发展变化或者与系统及区域同业之间的排名变化,没有将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区域内的发展情况纳入分析和研究之列。事实上目前金融业务竞争的一个重要对手就是互联网金融公司,他们从网上跨区域、全天候抢占传统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银行必须站在立体空间思考和应对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竞争,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学习和了解,加快创新和融合,积极开发出台类似或相关的金融产品,降低互联网金融公司对经营的影响。

2、积极做好传统业务的创新和升级改造工作。目前,随着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快速发展,传统银行已经觉醒,成立了相关部门,推出了自己的互联网产品,但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产品相比,上线的业务太少,创新的力度和措施不足。作为为老百姓提供金融服务的主流机构,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加快传统业务流程再造和创新。一是客户资料的提交和审核网络化。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传统银行要及时跟进,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放管服”号召,进一步减化线下流程,让数据多跑路,让客户少跑腿。417日,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可信身份认证平台(CTID)认证的电子身份证——“居民身份证网上功能凭证”(简称“网证”)正式推出,标示着我国在互联网认证领域的重大变革,为今后互联网金融和其他需要网上审核身份的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技术保障。银行要及时把握这一机遇,加强与公安、工商、社保等业务相关单位信息的互联互通和验证,将更多的审核和查验工作交给网络平台处理,业务向网上迁移。推广普及业务预处理流程,对于必须到银行现场办理的业务,建议在网上提前告知办理该业务所需资料并进行预审核,随后由客户自主选择业务受理网点和具体办理时间,系统将该业务及时向相关网点进行推送和提示,真正实现客户“最多跑一次”,加快业务办理速度和提升客户体验,目前农业银行已开通预约对公开户业务。二是银行卡去实物化。今年110号,人民银行下发《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在6月底前实现在本银行柜面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远程视频柜员机、智能柜员机等电子渠道办理个人Ⅱ、Ⅲ类户开立等业务。规定Ⅱ、Ⅲ类户可以通过基于主机卡模拟(HCE)、手机安全单元(SE)、支付标记化(Tokenization)等技术的移动支付工具进行小额取现。结合人行要求,建议银行进一步开放银行卡的申领渠道,及时推出非实物卡的Ⅱ、Ⅲ类银行卡(今后进一步推出Ⅰ类虚拟银行卡),针对大家比较关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安全性不高的疑虑,专司网上支付结算,抢占网上交易的市场份额。同时,优化现有的信用卡管理办法,充分利用现有的客户交易数据和网上消费场景,结合银联推出的云闪付功能,积极推行网上发卡。在客户申请信用卡时,通过网上身份审核,实时产生卡号、信用额度,满足客户及时用卡的消费需求,对于主要应用于网上购物的客户,不再发放实物卡。对于线下有刷卡需求的客户,利用银联云闪付的HCE技术,在手机上生成一张虚拟卡(目前主流的苹果、华为、三星、小米等都支持),客户通过手机NFC功能实现非接触近场支付消费。三是大力推进标记化支付。目前,马云已推出了无人超市,高速路扫牌等标记化支付。农业银行也加大创新力度,推出了ATM刷脸取款业务。建议银行进一步改进传统支付设备,预先将客户的指纹或其他唯一性的信息与银行卡进行关联认证,将原有的刷卡或近场支付改为指纹支付、刷脸支付等其他方式,大家今后出门将直接摆脱银行卡甚至手机而实现标记化支付。

3、手机银行中嵌入更多的小程序和场景,方便客户使用。微信只所以方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在安装时征求客户是否同意访问通讯录等相关个人信息,直接在客户与朋友之间推送服务链接,只需一个点击,即开通了相互之间的金融功能。而银行客户在网上相互之间转账时,不但要询问对方开户银行、账号等信息,有些银行还需要填写具体的开户网点,手续非常繁琐,且容易出错。而每位客户在开通手机银行时就关联了自己的银行账号,即使开户行不同,也不会账号相同(每张银联卡的账号具有唯一性),因此银行在为客户开通手机银行时,建议同步访问通讯录等个人信息,直接将朋友手机银行的关联账号进行推送,对于朋友之间的转账业务需求,直接添加确认即可,方便客户之间的资金划转。同样道理,在其他一些业务领域,银行应加大与手机等互联网设备之间的融合,提升客户体验感。

4、利用结算、消费等金融交易信息,做大个人业务。银行长期为广大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不但拥有非常多的客户金融交易、结算、信贷等数据信息,如代发工资、水电税费代缴、资金存取、信贷投放以及购买基金、理财、股票、房产等,且准确性和真实性很高,这些都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资产。如果能够较好地梳理、重构这部分数据,必将为互联网时代个人业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银行要积极学习和借鉴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大数据”运用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利用客户在银行的交易数据等信息,分析和研究客户的服务喜好及金融交易情况,绘制客户的“金融画像”,多维度的对客户进行评价和综合授信,采用网上自助办理的方式,如农业银行推出的网捷贷等,在客户还未提出信贷需求前,就及时为客户进行预授信,方便客户使用。同时,利用个人信贷业务与客户之间建立的互信,积极拓展个人负债业务,通过优势行业、优势单位的批量预授信拓展代发工资等业务,增强银行产品竞争力和对客户的吸引力。

5、进一步发挥银行的网点、人员优势,做好线上线下互动。目前,银行业务渠道已经发展成为包括实体网点、自动存取款机、网上银行、人工电话银行、语音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在内的全渠道模式,而实体网点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间长,在大家心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全渠道模式中的关键汇集点,连接着线上和线下,是各种金融产品直接面向客户的展示平台。通过网点,可以使客户全方位、多角度地对银行各类产品进行尝试和体验,为客户提供良好的业务咨询、办理以及其他“线上体验、线下服务”,让银行产品与客户需求更好地对接,让每一位到网点的客户都可以轻松找到自己需要的金融产品解决方案,满足客户专业化、个性化和综合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6、加快互联网金融人才队伍建设。随着银行经营转型步伐的加快,网络金融在银行转型发展中的作用将日益凸显,甚至成为银行转型的“核动力”。这种情况下,银行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以招商银行为例,行长田惠宇在内部讲话中曾称:“招商银行总行未来科技背景出身的人要达到30%-40%,甚至50%。” 中国银行董事长陈四清在业绩报发布会上表示,该行在科技人才方面将会有大动作,会向社会招聘一批科技人才,重点培养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客户体验师、互联网安全专家等数字化人才。当下银行发展壮大互联网金融业务,必须尽快组建一支反应迅速、业务能力强的人才队伍,一是由相关互联网金融公司抢挖人才,提升全行的互联网产品竞争力。近日,平安银行百万年薪批量招揽人才在行业引起热议,据悉,平安银行全球招聘岗位涵盖互联网产品总监、大数据技术总监、风险总监、客群策略专家、技术总监等多个 “黄金”岗位。仅2017年一年,引进技术人才近1000人。如从PPTV“挖来”沈百军担任零售网络金融事业部零售大数据平台技术总监,从美国运通“挖来”的平安银行零售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张慎等。二是加快行内的互联网人才选拔。将一些业务素质高、学习能力强、团队意识强的人员及时充实到各级行的互联网金融部门,迅速形成自己的战斗团队;三是加强培训学习,提升业务能力。结合当前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主要产品类型,组织人员定期进行学习和交流,尽快研究出台类似或更加优质的产品,增强传统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力。

Title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