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大楼外景
改革开新路 发展添活力
勇于探索改革路 机制创新活力增
黄河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于2008年12月,是由原宁夏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和银川市联社合并设立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中国银监会确定的全国省级农村信用联社改革试点单位,其曾历经几个发展阶段。2000年1月,宁夏在全国首家成立省级联社,当时的管理体制为区县乡信用社三级法人、两级经营;2005年11月,全区农信社完成了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改制,撤销了乡镇级信用社法人机构。2008年12月8日,黄河农村商业银行获得中国银监会开业批复正式成立。随后,黄河银行通过投资入股形式,成为全区19家县(市)级农信社的第一大股东,开始了省级农村信用联社改革发展的探索之路,“持股金融公司的宁夏模式”逐步形成。
改制后,黄河农村商业银行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了一套现代产权制度。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三会一层”相互制衡,按照议事规则,审慎、科学决策经营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各专业委员会各司其职,决策有序,工作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在其后的几年里,该行不断强化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的各项职责,以制度形式和授权书形式规范股东大会对董事会、董事会对董事长及经营管理层和行长的授权活动,形成了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体制。同时还对全行机构和业务活动进行了整合,调整了经营层内设机构,全行前中后台业务实现分离,公司治理架构不断得到完善和优化。
体制改革的要点就在经营机制的转换上。为此黄河银行在“活机制”上下了大力气:一是再造业务流程。按照“审贷分离”的原则,全面调整优化了前、中、后台组织架构的专业职能,使前台营销能力、中台管理能力、后台保障能力均得到了加强。二是优化绩效考评机制。修订完善了机关、支行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和客户经理、综合柜员等级考核管理办法,科学评价任务完成情况和业务贡献大小,合理拉开支行及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凸显绩效杠杆的撬动作用。三是深化人力资源改革。依据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原则,通过“自荐”、“海推”、民主测评、表态陈述、考察谈话等程序,完成了机关部分中层干部和支行负责人的选聘工作;在员工招录方面始终坚持“逢进必考、竞争上岗”的原则。四是健全内控管理体系。设立了事后监督中心、清算中心、远程集中授权中心、对账中心、96555客户服务中心,对柜面操作各环节做到了实时全方位、全流程的监测和管理,风险防控由事后、事中向事前前移,运行风险的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
总之,与过去依靠行政管理对下属单位进行实际控制的体制相比,改制后的经营机制和发展活力已有了显著变化和大幅增强。
三农小微得实惠 银行自身增效益
黄河银行系统借助改革的东风,努力夯基础、提质量、强服务、促转型,整体经营工作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
———各项存款增势强劲。在去年年末全系统各项存款余额实现677.58亿元、增幅达35.43%、存量增量居全区同业首位的基础上,截止今年7月末,各项存款余额又达到758.90亿元,较年初增加83.31亿元,增长12%。尤其在银川地区,围绕财政性资金、项目性资金、派生性资金三大储源,总行、支行两级营销体系加大协调攻关力度,创新“1+X”捆绑式、组合式营销模式,大力组织开展“赢在春天”、“对公账户营销”等劳动竞赛活动,使储蓄对公存款再创历史新高。
———各项贷款稳步增长。在去年年末全系统各项贷款余额达到500.51亿元,较年初增长22.26%的基础上,截止今年7月末,各项贷款余额又达到596.52亿元。尤其涉农贷款余额404.5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2.58亿元,均比年初有较多的增加;且涉农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比例占到67.83%,存量、增量均居全区金融机构首位。同时,在调整信贷结构的同时,他们简化贷款手续,优化贷款流程,让“三农”客户和“小微”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金融实惠。
———不良贷款额率双降。去年年末不良贷款较年初减少2.41亿元、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1.24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全系统多策并举、多管齐下,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实施“三严管理”、“三抓到位”、“上下联动、内外配合、先易后难、现金为主”的清收措施;尤其是强化了贷前优质客户的培育工作,使AA级以上客户占比由年初的48%提高到了54%。
———盈利水平保持平稳。截至2012年末,全系统实现经营利润35.18亿元,增长29.8%。这主要因为新兴业务的发展提升了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理财产品实现了发行期次、发行种类、产品收益率的三大突破;安装ATM机具、布放POS机具的数量和交易额均大幅度增长;黄河借记卡、手机银行客户、网银客户的新增量也十分明显。
———风险管控能力增强。通过建立“阳光信贷”服务卡、96555客户服务中心回访机制,有效防控了道德风险;及时出台措施,严控关联互保、跨区域多头贷款,有效防控了集中度风险;制定“五大监测机制”定期监测分析通报信贷业务运行情况,做到了操作风险“早防范、早预警、早化解”。按照“三大集中”、“运”、“管”分离的总体要求,前中后台操作的流程、范围和行为进一步规范。
黄河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支农亮点录
肩挑支农重担创新支农途径
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黄河农村商业银行系统牢记服务“三农”的宗旨,把金融支农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近两年支农工作创新不断,亮点频闪。
亮点之一———继续加大对区内清真牛羊肉、葡萄酒、粮食、枸杞、羊绒等主导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搭建与重点行业、专业合作组织、种养户间的有效合作桥梁。2012年全系统累计发放涉农贷款378.6亿元,同比多发放108.6亿元。
亮点之二———在实施“三大工程”中,大力建设“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并在电信有线网络未覆盖的偏远山区布放无线电话自助终端。且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转账汇款结算手续费实行全免的优惠政策。截至2012年末,本系统已建设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1306个,布设电话自助结算终端3857台,覆盖区内917个行政村、156个乡镇,基本实现“镇镇有ATM机,村村有电话终端”的目标。
亮点之三———与自治区扶贫办携手开展“千村信贷·互助资金”金融创新扶贫工程,在全国首创将互助资金与信贷资金捆绑运作。截至2012年末全系统已配比发放扶贫贷款1.5亿元,惠及107个行政村、4520户贫困户。
亮点之四———积极与自治区团委、妇联合作开展青年创业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业务。截至2012年末,全系统共发放利率优惠的青年创业贷款2473户、2.74亿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16607户、7.37亿元。
亮点之五———与宁夏农业综合投资公司合作,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投向“三农”。截止2012年末,已累计为优质涉农中小企业发放政策支持小额贷款、绿色信用证贷款、合作贷款、保证担保贷款19.1亿元。
亮点之六———积极开展新农保、新农合的各项代理服务工作,成功取得“全区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唯一的主办银行资格,并向持卡客户免除6项费用共计1.5亿元。截至2012年末已累计发放社会保障卡393.4万张。
亮点之七———大力推广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用随贷、“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的拳头产品---“黄河富农卡”。截至2012年末,全系统发放“黄河富农卡”1.87万张,总授信9.67亿元。
亮点之八———专门成立微小信贷中心,并主动与自治区“千家培育·百家成长”的小微企业进行对接服务。针对小微企业生产特点创新了贷款运作模式;研发了“速贷通”、“携手贷”、“循环贷”等特色信贷产品;简化小微贷款审批程序,并给予小微企业2-3个百分点利率优惠。2012年全系统累计投放小微企业贷款158.69亿元,同比增长76%。
亮点之九———创新多种担保组合方式,诸如农户土地经营权反担保贷款、宅基地确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以解决农民抵押财产缺乏的问题。根据客户经营情况,还创新还款模式,推出了“随心还”、“按月还”、“到期还”等多种本金归还方式,供客户自主选择,为客户提供便利。
亮点之十———为加大服务创新力度,提升服务水平,而不定期地成立金融服务流动组。他们发扬“背包银行”的传统,深入村组、农户、企业和专业市场、农村集市上门服务,将柜台搬到田间地头,为农民现场办理贷款手续。
(照片来源:黄河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