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农金网
www.zhgnj.com

发挥期货市场功能作用 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田耿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这对我国期货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农产品期货市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期货市场已成为服务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苹果“保险+期货”试点的三门峡陕州区,苹果迎来丰产。张珩 摄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期货市场的功能如何体现?如何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市场期待各方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期货行业全面服务乡村振兴。

  期货市场功能体现

  记者注意到,自2004年以来,在聚焦“三农”的18个中央一号文件中,有17个提到了期货。当前,在服务乡村振兴成为主旋律的背景下,期货市场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环节。经过30余年的探索发展,我国期货市场尤其是农产品期货市场,由无序走向成熟,逐步步入了健康稳定发展、经济功能日益显现的良性轨道。

  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是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也是农产品期货上市的初衷。“期货市场通过公开、公正、高效、竞争的交易运行机制,形成了具有预期性、连续性、公开性和权威性的期货价格,促使部分现货企业根据价格信息进行生产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行业供给效率。”郑州商品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晓明指出,同时,相关企业通过参与期货市场,利用套期保值等期货工具进行操作,来达到规避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

  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如何体现?以棉花期货为例。棉花产业是新疆支柱产业,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新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棉花期货自2004年在郑商所上市以来,市场运行总体稳健,发展良好,期货价格已经成为行业风向标;在推动棉花主产区经济发展、促进棉纺织产业不断走向成熟和服务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为更好帮助涉棉企业稳健经营、利用多元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郑商所陆续上市了棉纱期货及棉花期权、上线场外平台、创新推出仓单买断式回购等业务,积极助力棉花产业链的稳健发展。

  “多年来,公司一直参与棉花期货,通过合理利用棉花期货工具,获得了较好收益。”新疆冠农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今年新棉采摘季的到来,已有期货投资机构、贸易商与公司达成了组织新棉期货仓单的意向。由于不愁销路,企业更注重提升棉花产量与质量。

  根据郑商所提供数据显示,2020年棉花期货仓单累计注册量为192万吨,占国内产量的30%。截至今年8月末,72家棉花产业链企业通过场外平台仓单交易融资144.34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纺织产业提供了多方位的风险管理服务和方法,棉花期权的上市得益于良好的期现基础,更是提升了整个棉花期现货市场的平稳运行。

  基于多年的试点实践,目前,在新疆棉花主产区,依托期货价格的基差交易模式已经取代传统的“一口价”交易,成为棉花贸易市场主流定价方式;合理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已成为涉棉主体的共识,在为涉棉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同时,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兴旺。

  目前,不仅是棉花期货,其他农产品期货品种,大豆、玉米等,其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功能都陆续得以显现和发挥,逐步成为有代表性的价格。

  “我国期货市场已经建设了多品种、多工具、多层次的风险管理网,兜住了来自农业、实体的价格波动造成的风险。”新湖期货董事长、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马文胜表示。

  “通过期货市场公开透明的远期价格信号更为高效地引导农业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推动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对接、良性循环。”大连商品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冉华表示,通过期货市场风险规避功能,能有效稳定农业生产利润,促进稳产保供,推动其更加专注于生产经营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实现农业产业专业化发展。

  同时,通过期货合约规则可以引导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助力农产品实现高效安全的流通循环;此外,一端连着农业产业链企业,一端连着金融机构的期货市场,可推动二者更好对接合作,促进产融结合,引导金融活水实现对农业产业的精准滴灌。

  “期货市场作为国家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

  农产品期货市场不断完善

  农产品尤其是原料性大宗农产品是我国最早推出的期货品种,即使发展到目前,农产品期货依然是我国期货市场上最重要的品种。

  在经历了初上市阶段的盲目、不规范发展阶段并进行清理整顿之后,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三农”工作需要,农产品期货市场结构不断完善,新上市品种不断丰富。

  同时,随着期货市场的飞速发展和农产品期货品种的不断丰富,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市场流动性越来越强;期货市场所形成的价格信息与现货市场的关联度也在不断增强。

  以生猪期货为例。长期以来,我国生猪产业深受“猪周期”困扰。生猪的出栏价格发生多次巨大波动,给相关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经营压力,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亟需维护行业稳定运行,并为相关产业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公开、公平和有效的价格发现和避险平台。

  为此,今年1月8日,生猪期货作为中国首个畜牧期货品种和活体交割品种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并于9月初,顺利完成首次交割。

  上市半年多来,生猪期货市场产业客户稳步增加,价格走势基本反映未来现货市场发展预期,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开始逐步发挥。“生猪作为我国第一个活体期货品种,是大商所品种创新路上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在纵深发展上又迈出坚实一步,必将逐步为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生产、流通、消费提供积极有效服务。”冉华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现货贸易中可标准化的农产品,大多都已在期货市场上市;同时,还有一些鲜活、不易储存的农产品,比如生猪、鸡蛋等,通过创新相关交割方式,也实现了顺利上市。

  数据显示,目前,在已上市农产品的品种看,郑商所已上市23个期货品种和6个期权品种;其中涉及期货农产品品种15个,期权3个,覆盖粮、棉、油、糖果及农资领域;大商所已上市大豆、玉米、豆粕、鸡蛋、生猪等12个农产品期货品种和豆粕、玉米2个期权产品,丰富了期货服务“三农”的实际内涵。

  今年6月,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强调,要上市更多涉农期货品种,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利用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这为提升期货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提供了方向指引。

  为此,市场相关各方均积极应对。“未来还会持续丰富、完善期货市场产品体系,在持续做好棉花、苹果、红枣、花生、生猪等农产品期货品种市场建设的基础上,持续丰富完善农产品期货产品体系。”中国期货业协会副秘书长冉丽提出。

  “郑商所将积极研究上市特色农产品期货,促进乡村振兴。稳步扩大、优化‘保险+期货’,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星海在前不久召开的2021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上表示。

  记者获悉,为不断丰富涉农品种的工具,郑商所今年将坚持以农业产业链需求为导向,加快推动鸡肉期货上市,还将深化马铃薯、葵花籽、大蒜等脱贫地区特色品种的研发,持续扩大期货市场服务农业产业发展覆盖面。

  近年来,通过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指引,农产品期货新品种上市的节奏加快,相关期货、期权新品种不断丰富,各项规章制度也在渐趋完备,日益完善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保险+期货”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产业发展。9月23日,在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这天,河南省花生“保险+期货”项目启动会在桐柏举行。自此,花生保险将由“保成本”逐步向“保价格”“保收益”转变,为河南省花生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保险+期货”实质上是一种利用衍生品市场进行风险分散的新型农业保险,为补充完善传统保险的局限性所推出的一项金融创新。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自此,“保险+期货”试点模式正式推出。至今,中央一号文件中已经连续6年提及,充分体现出期货市场已成为服务“三农”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保险+期货”如何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保障?在传统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为农民收益带来不确定性,从而制约农业稳定发展;同时,传统农业保险对于价格风险的转移能力有其理论局限性。“保险+期货”由期货与保险机构融合各自风险管理优势携手共同完成,将保险市场中无法承担的价格风险转移到期货期权市场,既丰富了支农惠农政策工具箱,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途径。

  在河南三门峡陕州区,去年8月,省财政厅与郑商所及市县政府联合推出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涵盖72个行政村与10个农业合作社的2503户农民,共计承保16731.78亩。该项目中,金融机构共计向当地果农支付赔款1021.21万元,户均赔款4080元,相当于为陕州区果农提供每公斤苹果0.34元的直接价格补贴。

  “苹果‘保险+期货’,不仅帮助了大家稳定增收,还早早知道了苹果能卖啥价格。”三门峡甘山红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尚文峰说,以前都是和经销商沟通,加上经验判断,来预估当年行情。现在只需要通过手机,对涨跌趋势就一目了然。“苹果‘保险+期货’不仅为当地苹果种植户送去了管理风险的工具,还将带着农民‘搭上大船闯市场’。”

  在广西罗城县,郑州商品交易所于2018年推动了全县域覆盖的白糖“保险+期货”项目。至今,罗城县逐步形成了“政府+农户+期货+保险+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对保障蔗农种植利益和促进白糖产业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近5年来,郑商所累计支持开展“保险+期货”试点105个,涉及棉花、白糖、苹果、红枣等品种,覆盖43个原国家级贫困县,汇集包括7万余户建档立卡户。为当地农户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稳定增收提供了重要保障。

  据了解,郑商所今年各试点项目陆续进入启动实施阶段,预计投入1.2亿元,在新疆、甘肃、广西等8个省(自治区)继续加大“保险+期货”试点支持力度。

  记者获悉,大商所推出“保险+期货”试点模式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6.4亿元,引导54家期货公司、12家保险公司、10家商业银行开展了359个“保险+期货”项目,实现赔付超过9亿元,惠及全国27个省的近112万农户。

  试点实践表明,“保险+期货”在传统保险的基础上,引入衍生品市场分散风险,是解决农产品价格类风险的必然方向,是一条保障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种植收益的可选路径,是实现农产品期货期权和农业保险联动的选择,切实保障了农民的种植收益。

  经过几年的试点,“保险+期货”实现了从价格险到收入险,从种植环节到全产业链,由单一支持到多方共担,由风险管理到促进产业化发展,由单一期货保险到形成金融合力,保障品种不断丰富、支持资金不断提高、覆盖地区不断扩展、产品模式不断创新、涉及群体不断扩大,开启了保险行业与期货行业合作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探索。

  “与往年相比,今年‘保险+期货’被赋予的使命是发挥其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保险+期货’模式已逐步成为中国期货业与保险业为解决保障农民收入问题合作探索出的一种稳健的模式。”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商所将通过持续提升项目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程度,确保试点项目合规有序实施,增强参保农户的参与感、获得感、满意度,让“保险+期货”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作用落在实处,在相关地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更多期货力量。

  当前,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期货市场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期货市场要真正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提供更为全面和有力的服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在今后的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完善,进一步创新发展“保险+期货”合作模式等,提升期货市场服务“三农”针对性和精准性,为推动越来越多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涉农主体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李美丽

Title
Title